趙樹英

趙樹英

趙樹英,男,1955年3月生,河南鶴壁市佳多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中國昆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88年,趙樹英在佳多科工貿有限公司內成立了“紫外線套用研究所”,主要研究燈光的波長、波段對人體及目標生物的各種影響,標靶生物對電子輻射波、頻率的不同反應。1992年,趙樹英又成立了全國唯一一家物理治蟲研究所,先後在湯陰縣的石辛莊、大宋村、小宋村、降城、南士昌和縣農科所建立了6個蟲情測報點,深入研究蟲害發生髮展的規律。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20世紀70年代,剛剛國小畢業、只有十幾歲的趙樹英回響政府號召,來到鶴壁煤礦,成了一名煤礦工人。從井下到井上,趙樹英一乾就是十幾年。

挖煤工人整天在礦井下工作,常年曬不到太陽,缺少紫外線的照射,身體內會缺乏維生素D,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會造成骨質疏鬆、佝僂等疾病。因此,煤礦工人每天工作完,礦上會給他們照射紫外

趙樹英在做實驗 趙樹英在做實驗

線,以補充身體內的維生素D。這種用物理方法補充維生素的方法引起了趙樹英的關注,神奇的物理學特別是光學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從此,只有國小文化的趙樹英開始孜孜不倦地鑽研起了光學,書店和圖書室成了他經常光顧的地方。趙樹英的勤奮好學引起了煤礦領導的注意。後來,煤礦領導把他從礦下調到了礦上,負責礦里醫療器械的維護和管理,並把他送到上海學習了3年。3年的學習讓趙樹英補充了大量的物理學知識,使他成了礦上的“知識分子”。

上個世紀80年代初,趙樹英停薪留職,回到老家安陽市湯陰縣,在縣城租房開了一家醫療器械修理店。在此期間,他一直沒有放棄對光學知識的鑽研,“那時候,我光買書就花了一萬多塊錢,家裡有幾千冊書。”趙樹英至今仍然自豪地說。

就在此時,趙樹英了解到了昆蟲的趨光性,發現不同的昆蟲對光線有不同的“偏好”,這個發現讓趙樹英興奮不已,“能不能研究一種器械,用這種方法吸引並殺死農田裡的害蟲呢?”從此,趙樹英與危害農作物的害蟲較上了勁,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孜孜不倦的探索。1986年,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資金積累的趙樹英註冊成立了河南湯陰佳多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主要開展生物物理套用工程的研究和開發,特別是燈光誘蟲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個人功績

佳多殺蟲燈 佳多殺蟲燈

其實,利用燈光誘殺昆蟲的研究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利用黑光燈、高壓汞燈、雙波燈誘殺害蟲的技術研究與套用,但由於存在誘殺益蟲和害蟲的比例偏大、使用成本高、操作不方便、燈下危害加重等問題,一直難以大面積推廣使用。經過多年反覆不斷的研究、探索,1991年,趙樹英和他的佳多公司研製出了既能有選擇性地誘殺害蟲、又能保護益蟲和中性昆蟲的頻振式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有幾個優點:第一,它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特性,將光、波、色、味四種誘殺方式集於一體,增加了誘殺害蟲量;第二,它利用昆蟲的複眼結構——複眼上有小眼,小眼上有視柱,視柱上外層色素有白色的、有透明的,這些生理特性決定某一種群昆蟲可在不同光線下飛行,配製出了能形成獨特光源的燈管螢光粉,使殺蟲燈對鱗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害蟲誘殺效果顯著;第三,選擇益蟲不敏感的燈光波長、燈體顏色,以避開草蛉、瓢蟲等益蟲,起到了保護天敵的作用。

佳多頻振式殺蟲燈問世之初,其推廣套用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當時很多農民並不買賬,他們把對付病蟲害的希望寄托在使用較為簡單快捷的農藥上,根本就不認可殺蟲燈,而害蟲的耐藥性卻在逐步增強。

趙樹英和他的佳多科工貿有限公司因此陷入了困境。

1992年,河南乃至全國的重要產棉區大面積爆發了棉鈴蟲害。此時,對頻振式殺蟲燈的前景頗為看好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全國選擇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區進行殺蟲試驗,這給趙樹英和頻振式殺蟲燈帶來了機遇。試驗的結果非常好,頻振式殺蟲燈對害蟲的誘殺率很高,能大面積防治水稻、小麥、雜糧、棉花、蔬菜、菸草、藥材、果樹、油料、林木等的病蟲害。經過測試,使用了頻振式殺蟲燈的地區,棉鈴蟲的危害降到了20%以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從此,頻振式殺蟲燈連年被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列為全國推薦產品,從河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目前,趙樹英的燈光誘蟲技術及相關產品,已在全國95%的縣得到推廣套用,並出口到德國、澳大利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和地區,控害面積近500萬公頃。

佳多頻振式殺蟲燈的問世,被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稱讚為“中國物理防治病蟲害的曙光”,被中科院院士邱式邦稱之為“燈光治蟲技術的一項重要進展”,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夏敬源更稱讚其為“世界物理殺蟲第一燈”。

發展歷程

農林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髮展是有規律可循的。正因為如此,我國曆朝歷代對病蟲害的預測和防治都十分重視。20世紀30年代,我國就曾套用氣候圖法對三化螟、飛蝗的發生分布區域進行過預測。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快就加強完善了各級專業病蟲害測報體系。

從事燈光誘蟲技術研究以來,趙樹英每年都抽出大量的時間和各地從事農林作物病蟲害測報的專業人員“泡”在一起,風裡來,雨里去,更能深刻體會到測報技術人員的辛苦和測報工具的簡陋與落後。他下定決心必須儘快研製出集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於一體的農林作物病蟲害測報系統,提高我國病蟲害的測報和防治水平。於是,從1998年開始,趙樹英和張躍進、呂印譜等農技人員一起,聯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先後研製出了自動蟲情測報燈、田間小氣候採集系統、病蟲調查統計器、定量風流孢子捕捉儀、有害生物抑制器、農林生態遠程實時監控系統等一系列蟲情測報及殺蟲工具,從而實現了蟲情測報及防治的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提高了我國病蟲害測報和防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以此為基礎,他們規劃建設了農林作物病蟲測報標準觀測場。在已初具規模、位於湯陰縣伏道鄉的佳多生態植保科技園,田間農作物昆蟲的活動情況,土壤、空氣的溫度、濕度等小氣候狀況,在一台電腦上可以實時監測並能及時得到監測結果。根據在這裡觀測到的數據,研究人員可以總結出這個觀測場附近某種蟲害在什麼氣候條件下發生髮展的規律,對蟲害進行預測、預報、預警,以便及時調整種植結構,利用物理的和生態的方法及時殺滅害蟲。2007年2月,佳多農業害蟲監測系統及燈光誘控技術研究與套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有害生物進行可持續管理控制,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保護正常的生物鏈,保持穩定的生態環境,調節有害生物的種群密度,促進生態和諧——這是佳多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建設生態植保科技園的意義,更是防治農林作物蟲害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從簡單的監測防治農作物蟲害到促進生態和諧,趙樹英和他的佳多實現了有害生物防治的質的飛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