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中

趙志中

趙志中,1966 年生,博士,研究員,[1]  任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地質公園與旅遊地質研究會委員,兼國家地質公園研究規劃中心副主任,兼所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1984-1988 年就讀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地質專業,1988 年免試攻讀本校第四紀地質碩士研究生,1991 年以校優秀碩士畢業生分配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第四紀研究室工作,1993-1998 年到所科技處工作,1996-1997 年兼第三輪國家計委科技找礦項目辦主管,1998-2000年任第四紀地質與環境室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2003 年獲中國地質大學第四紀地質與環境博士學位,2000-2006 年任地質力學所科技處長,現任所長辦公室主任。

基本信息

業務簡介

現主要從事中國大陸第四紀冰川地質與過去全球變化的研究,開展第四紀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工作,開展地質公園、地質遺蹟的規劃研究,將過去全球變化研究套用到環境評價、災害預警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為國家和社會需求服務。近年主要從事的科研業務如下:
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地質調查研究:在鄂西神農架地區進行了系統的第四紀冰川調查,首次提出了神農架地區第四紀時期共發育三期冰期、兩期冰緣期,編制了區域第四紀冰川遺蹟圖。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主峰黃崗梁地區至少有兩期第四紀冰川,一期以青山冰臼為代表,年齡為19.7 萬年,另一期以黃崗梁主峰附近冰磧堤、大鹿圈鼓丘等為代表,年齡為7.6 萬年。對廬山第四紀冰川成因確認進行研究,首次初步實現了套用礫石的聲發射應力測量來判斷其是否為冰川成因,提出冰磧物確認的新證據。通過現代冰川和無爭議冰磧物的礫石成功實驗研究,對廬山第四紀礫石層進行了系統採樣,應力測量實驗結果說明該地區的第四紀礫石顯示了1兆巴左右的應力記錄,說明廬山的第四紀礫石層乃冰磧物成因。
中國西部第四紀冰川年代學調查研究:通過與瑞士ETH和伯爾尼大學合作首次在青藏高原開展第四紀冰川年代學調查研究。在川西高原理塘海子山、唐古拉山及喜馬拉雅地區較系統地開展了第四紀冰磧物的暴露年齡測定研究。川西理塘海子山口冰磧物的年代學研究表明該區末次冰期時發育了擴張型的山谷冰川,末次冰期時至少在青藏高原東部不可能發育大冰蓋。唐古拉山地區能測出的最老冰期發育在20 萬年前,古冰川前進的最大距離約30 公里,在7 萬年前古冰川只有較小距離的前進。喜馬拉雅山聶拉木地區暴露年齡測定顯示存在2-3 期的冰磧物。
黃土與古季風研究方面:選擇黃土高原東南緣的三門峽地區和內蒙高原東部的赤峰地區開展了黃土與古季風研究,為探討東亞古季風變遷提供了兩個理想的控制剖面。建立了三門峽地區近5 Ma 年來的風成紅土--黃土地層序列並與深海沉積作詳細對比,建立了精確的地層時間標尺,分析出近5 Ma 年來具有周期性的18 個氣候寒冷事件。內蒙高原東部近2 萬年來的黃土-黑壚土剖面中發現了末次冰期、YD 事件、全新世大暖期、全新世冷期。
國際合作與交流:1997 年來與瑞士伯爾尼大學地質系Christian Schluechter 教授和美國拉蒙特實驗室Jorg Schaefer 博士開展第四紀冰川與過去全球變化合作研究。2003 年赴瑞士伯爾尼大學地質系和ETH同位素化學實驗室短期工作和實驗。2004 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俄文分校和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短期訪問學者。2005 年赴法國里昂參加20thHKT 國際會議。

主要業績

公開發表論文59 篇,其中第一作者的論文20 篇,SCI 論文2 篇,核心論文8 篇,國際會議論文摘要3 篇,合著論文36 篇。以第一作者出版專著4 部。任現職以來曾先後負責項目9 項,1 項部青年地質學家基金項目,1 項部基礎研究優先支持項目,1 項國際合作考察項目,1 項部基礎項目,1 項科技部軟科學項目,2 項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2 項橫向項目,參加各類項目6 項。代表性成果如下。
代表性專著:
1). 趙志中、何培元。神農架第四紀冰川與環境。地質出版社,1997。
2). 趙志中、錢方等。廬山第四紀冰川的有關問題。地質出版社,2005。
代表性論文:
1). Zhao Zhizhong,Qian fang,Qiao Yansong et al. NEW METHOD TO IDENTIFY
QUARTERNARY MORAINE. ACTAGEOLOGICA SINICA,2006(4).
2). Zhao Zhizhong,Qiao Yansong,Wang Yan et al. The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red clay in Chendu plain.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6.
3). ZHAO Zhizhong,JIANG Fuchu,WANG Shubing et al. Sanmenxia loess and the
paleoenvironment chang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Geosciences, 2006.
4). Zhao Zhizhong,Jiang Fuchu,Wang Shu bing et al. Loess Paleosol Sequence and the
Record of Paleoenvironment at the SE Margin of the Loess Plateau,China. Internasional
seminarGRDC-2005.
5). Zhao Zhizhong,Qian Fang,Chen Anze et al. The glacial relics and the geoparks. 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velopment within Geoparks,2006:22-25.
6). 趙志中、田明中、曹伯勛等。第四紀沉積環境重建中多元統計方法的套用。成都理
工學院學報,1998,25(2)。
7). 趙志中、丁原辰、錢方等。冰川沉積物確認的一種新方法。地球學報,2000(4)。
8). 趙志中、吳錫浩、蔣復初等。三門峽地區的紅粘土磁性地層及環境記錄。海洋地質
與第四紀地質,2002 Vol.22,No.3。
9). 趙志中、喬彥松、王燕等。成都平原紅土堆積的形成時代與沉積環境。中國科學( D)
2006。
10). 趙志中、喬彥松、Ch. Schluechter 等。青藏高原中東部第四紀冰川的暴露年齡測定。
地學前緣,2006(4)。

獎勵情況

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 年);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997 年);中國地質大學科研二等獎(1997 年);北京市優秀青年科技論文二等獎(2000 年)。

現承擔項目簡況

現承擔地調項目“青藏高原東緣第四紀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起止時間為2003-2006年,負責單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地調局歸口管理部門為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預算總投資為390 萬元。通過對青藏高原東緣的第四紀地質調查,摸清該區第四紀地層發育歷史;通過對該區第四紀環境記錄的研究,確定該區環境變遷過程,重建不同時間窗的古環境的空間分布格局;通過地貌邊界帶第四紀地層古環境對比研究,結合構造地貌分析,開展地貌陡變帶環境分異研究;通過多時相遙感解譯和重點地區環境評估的示範工作,來開展該區環境演變評價,為西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地質背景資料,促進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