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宣子論比與黨

趙宣子以為薦無能之輩為最大的結黨營私。是故薦韓獻子為司馬,而故使車夫衝撞行軍隊伍,以觀韓獻子所處。最終確認韓獻子乃勝任而人而薦之於君。

基本信息

作者

《國語》
左丘明左丘明

《國語》的作者,舊說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其根據是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過:“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後人據此認為《國語》和《左傳》同出左丘明之手。然而《國語》所記內容又多與《左傳》重複、牴觸,因此“兩書同出一人之手”的說法難以令人信服。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把各國的史料彙編而成。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二十一卷,全書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分國編次,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公元前990年-公元前453年)前後共五百餘年的史事,反映了從兩周到春秋時期廣諸侯各國的交往、爭戰等情況。全書以記言為主,與《左傳》重記事不同。文章說理嚴密,刻劃人物也比較形象生動,對後代散文有很大影響,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原文

趙宣子言韓獻子於靈公(1),以為司馬(2)。河曲之役(3),趙孟使人以其乘車乾行(4),獻子執而戮之。眾鹹曰(5):“韓厥必不沒矣(6)。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車(7),其誰安之!”宣子召而禮之(8),曰:“吾聞事君者比而不黨。夫周以舉義(9),比也;舉以其私,黨也。夫軍事夫犯,犯而不隱(10),義也。吾言女於君(11),懼女不能也。舉而不能(12),黨孰大焉!事君而黨,吾何以從政?吾故以是觀女(13)。女勉之。苟從是行也(14),臨長晉國者(15),非女其誰?”皆告諸大夫曰(16):“二三子可以賀我矣(17)!吾舉厥也而中(18),吾乃今知免於罪矣。”

注釋

(1)趙宣子:春秋晉國人,名盾,又稱宣孟,為晉正卿,卒謚宣子。言:進言推薦。韓獻子:名厥。晉悼公時,韓厥為政,曾救宋伐鄭,復霸諸侯。卒謚獻子。靈公:晉襄公之子,名夷皋,為人奢侈暴虐,後被趙盾之弟趙穿殺於桃園,在位十四年(前620前606)。 (2)司馬:官名,掌管軍事。 (3)河曲:晉地,故址在今山西永濟縣西蒲州。魯文公十二年(前615,即晉靈公六年)秦晉戰於河曲。 (4)趙孟:即趙宣子。乾:觸犯。行:指行軍的行列。 (5)鹹:都。 (6)不沒:不能終其位的意思。 (7)車:指車仆。朝、暮,這裡喻迅速。 (8)禮之:以禮相待。 (9)周:忠信。 (10)不隱:不徇私包庇。 (11)女:同“汝”,你。 (12)不能:無能。 (13)是:指“使人以其乘車乾行”這件事。 (14)苟:如果。 (15)臨長(zhǎng掌):主管、統領。 (16)大夫:職官名,古代官員有卿、大夫、士之分。 (17)二三子:猶言諸位。 (18)中:合適。

譯文

趙宣子向晉靈公進言推薦韓獻子,讓他擔任司馬。秦晉河曲之戰時,趙宣子故意指使車夫以其車騎沖犯行軍的隊伍。韓獻子將車夫逮捕並予處死。大家全都說:“韓厥的官一定做不長久了,那車夫的主人剛剛提升了他,而他馬上將其車夫處死,有誰還能讓他穩坐在這高位上呢?”
趙宣子卻召見他並給予禮遇。說道:“我聽講侍奉君王的人應做到比而不黨。對朝廷忠誠守信以舉薦恪守大義的人,叫做比;利用舉薦以謀私,叫做黨。軍事行動是不準冒犯的,觸犯了則不徇隱私瞞,就叫做義。我將你推薦給國君,卻擔心你難以勝任;如果舉薦了無能之輩,實在沒有比這更大的結黨營私了。侍奉君王的臣子卻結黨營私,那我今後還怎么執政呢?所以我以這件事來觀察你,希望你能勉力而行。倘若能照著這樣幹下去,將來掌管晉國大政的除了你還有誰呢?”趙宣子一一告訴眾大夫說:“諸位可以祝賀我了!我推舉韓厥完全合適,如今我已知道將不會獲罪於朝廷了。”

解讀

這篇文章記敘了晉國政治家趙宣子舉薦韓獻子為晉司馬的故事。舉賢薦能的事跡本來代不乏人,且多被傳為佳話。然而象趙宣子那樣,不僅認識到舉薦賢能對於國家的重要性,而且認為舉薦無能之輩就是最大的結黨營私,這是十分卓越的見解。但趙宣子為了考驗韓獻子,故意指使馬車夫用車騎衝撞行軍的隊伍,致使一個無辜者喪失了生命。這種不以人命為重的做法,反映了當時人的價值的微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