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府城
趙士槐(1883—1921),海南文昌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畢業於廣東武備學堂,後赴日本留學,在日本東京振武學校畢業後、又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同時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是張雲逸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民國初建,孫中山先生委派趙士槐任瓊崖巡撫使,接管瓊崖政權。趙士槐率領中國同盟會瓊崖支部成員張雲逸、陳策、梁秉樞、陳俠農、徐成章、徐天柄、雲茂倫、周成梅、吳伯、陳光輝、陳導滄等人攻打府城,欲強行接管,清除清朝殘敵。但因府城鎮台的清軍早有準備,拚命頑抗。經過激戰,趙士槐的部隊終因寡不敵眾,攻克無望而撤退。接管瓊崖受阻後,趙士槐奉命調回廣州,繼續從事培養軍事人才的教育工作。趙士槐的學生遍布粵軍、桂軍、和滇軍,後來不少人成為高級將領,張雲逸便是趙士槐的得意門生之一,所以趙士槐一直稱趙士槐為恩師。
隻身赴桂
1921年7月,孫中山大總統任命趙士槐為第三路軍司令部少將參謀,隨第三路軍司令陳炯明前往廣西平叛,討伐譚浩明、陳炳昆叛軍。粵軍勢不可擋,8月攻克桂林、柳州、潯州、梧州、平樂、玉林、南寧等地。8月中旬,兩廣巡關使陸榮廷為緩和粵軍攻勢,派敗將黃培清向陳炯明假投降。陳炯明派趙士槐去和降軍談判。陳炯明對趙士槐說,桂軍中有你很多學生,你是師長,德高望重,你可去勸降他們。其實,陳炯明早已背叛孫中山,他對孫中山任命趙士槐為第三路軍司令部少將參謀心懷不滿,想藉機除掉趙士槐。趙士槐出於公心,服從軍令,毫無懼色,僅帶隨從衛兵一人,在8月28目前往龍州談判勸降。此時,陳炯明卻密令桂軍敵將韓彩風在途中謀害趙士槐。
當時正在桂軍的張雲逸聞訊後,義憤填膺,責問韓彩風說:“趙先生是你我的老師,如今要恩將仇報,你的良心說得過嗎?”韓彩風矢口否認此事。張雲逸不放心,因為趙士槐將軍是其教官、同鄉和恩人,而且是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因此張雲逸捨命也要營救趙士槐。一定要把趙士槐將軍截住,叫趙士槐將軍回去,勿上陳炯明的當。張雲逸果然截住了趙士槐所乘的船隻,向趙士槐透露陳炯明、陸榮廷、韓彩風互相勾結,意欲對其加害之事,勸趙士槐將軍回去,以免遭毒手。趙士槐將軍毫無畏色地說:“吾所為不憚艱險,隻身入虎穴者,從以為民耳,起濟,則民之福,天也;不濟,則殉以身,亦天也。吾知書審大義,出入兵間二十年,豈畏死辱命者乎?”張雲逸無奈,遂帶兵前後保護,直到談判結束。張雲逸在確認沿途安全之後,在9月初才和趙士槐依依不捨地告別。不料剛分別不久,就傳來趙士槐將軍9月6日在廣西龍州被暗殺的訊息。張雲逸帶兵到處搜查,卻未能找到趙士槐的遺體。9月30日粵軍攻下龍州後,張雲逸將詳情轉告趙士槐的外甥林少波。林少波去電陳炯明司令,未復。又電告孫中山大總統。孫中山電令:林少波部同桂軍張雲逸部即地搜尋趙將軍屍體。直到10月12曰,才在一老者指引下,尋見了趙士槐的遺體。老人說,其發現一具頭戴五星帽的軍人遺體後,將其藏在小樹叢中,用茅草蓋住。”趙士槐將軍犧牲三十六天之久,雖經風吹雨淋,屍體仍完好無損,實屬人間奇蹟。
孫中山大總統聞悉趙士槐不幸犧牲,悼贈趙士槐陸軍中將軍銜,撥治喪費兩千銀元,舉行盛大追悼會公祭,照中將陣亡例議恤入祀廣東陸軍忠烈祠,生平事跡付國史館立傳。廣西省長馬君武復就殉難處立碑,勒其事,以告來者。趙士槐將軍的遺體用海軍艦艇運回海南文昌清瀾港,再轉運至故里橫山村墓地入土安葬。在文昌橫山村,趙士槐的墓前依然矗立著當年的石碑,碑文為1927年國民革命軍粵軍第四師師長魏邦屏所撰寫。九十年風吹日曬,墓碑上鐫刻的墓志銘字跡仍清晰可見,記錄著趙士槐將軍不同尋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