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存生[北京大學教授]

趙存生[北京大學教授]
趙存生[北京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存生,男,1942年9月生,祖籍河北冀縣,出生地遼寧瀋陽,漢族,中共黨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1966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65年10月提前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中國人學學會顧問、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編委等職務。

曾任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執委會主任,校工會主席,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委員,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高校統戰理論研究會會長等職務。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思想政治教育、黨的建設、大學文化。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或參與講授過《鄧小平理論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思想政治教育學專題研究》、《鄧小平教育理論》、《教育學基本問題》、《哲學社會科學前沿問題》等課程。

2008年8月17日2時35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66歲。

主要著作

《理論創新與二十一世紀中國》、《鄧小平理論專題講座》、《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真理之樹常青》、《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專題研究》、《高校黨建若干問題研究》、《大學生黨課讀本》、《北京大學年鑑》、《與時俱進的理論探索》、《黨的十六大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北京大學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論集》 、《鄧小平與當代中國和世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精義》、《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現代化》、《<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等。

發表論文

《鄧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徵》、《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開拓科學社會主義的新天地》、《改革攻堅與社會穩定》、《愛國主義的時代內涵》、《五四運動的當代價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關鍵在於黨》、《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大學教育的政治因素及其對大學校長的素質要求》、《對高等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幾個問題的思考》、《關於素質教育的幾點理論思考》、《大學生成長與中國共產黨》、《貫徹“三個代表”思想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大學與民族復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關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幾個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中國社會發展與中華民族精神》、《關於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幾個認識問題》、《世界文化的走向與大學的文化使命》、《以人為本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 、《論保持黨的先進性與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道德支撐》 、《科學發展觀也是科學改革觀》等。其中多篇獲得北京市高等學校領導幹部理論學習論文一等獎和二等獎。

獲獎成果

1. 2004年5月15日,發表於《新長征》第2期的論文《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建設新的里程碑》,獲得2003年度北京市局級領導幹部優秀理論文章一等獎。

2. 2004年6月18日,發表於《人民日報》2003年7月9日的論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獲得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 2006年3 月13 日,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2001年立項),通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織的鑑定,被評為優秀。

4. 2006年12月14日,發表於《高校理論戰線》2004年第2期的論文《關於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幾個問題》,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深切懷念

細雨綿綿,追思悠悠。2009年8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北大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存生教授逝世一周年追思會在北京大學辦公樓103會議室舉行。追思會由北京大學黨辦校辦、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聯合召集,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楊河教授主持。

出席追思會的有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教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原主任張國祚,北京大學原副校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孫教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社會建設辦主任宋貴倫,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志攀教授,北京大學黨辦校辦、黨委宣傳部、文史館、檔案館、工會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領導、師生,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空軍指揮學院、揚州大學、瀋陽市殘疾人聯合會等單位的趙老師的生前友好及學生。

嚴謹為學,勤勉耕耘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社會建設辦主任宋貴倫在發言中稱趙存生老師是位“可愛的長者、可敬的學者”,說他“學問紮實,見解獨到卻不偏激,娓娓道來,引人深思”。他以親身經歷回憶並感佩趙老師積極參加北京市社科聯、北京市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等單位召集的各種會議的熱情。他說,趙老師一生辛勤耕耘,奮進不輟,他總是認真地對待每次發言,發言質量很高。2008年的6月12日,趙老師還參加了“‘用中華民族精神築起新的長城’學術研討會”,就中華民族精神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現出的時代內涵進行闡述和頌揚;會後,他根據會議發言整理成文,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萬多字的文章《民族精神——多難興邦的精神支柱》。而這次研討會後還不到一個月,他的病情即被確定。

北京大學哲學系黃楠森教授在發言中表示,趙存生老師的去世,是學校領導管理、教書育人、教學科研工作的損失。趙存生老師在繁忙的黨務工作之外,也承擔著繁重的科研任務。近年來,他主持編寫了《理論創新與二十一世紀中國》、《十六大與黨的理論創新》、《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社會發展與民族精神》等著作。黃楠森教授表示,趙老師的文風樸實、深刻,堪稱“平實無奇、鞭辟入裡”。我們舉行追思會,除了緬懷逝者外,還應該讓更多的人學習他的優秀品質,完成其未竟之事業。

會上,趙老師很多同事朋友都追憶起他的學者本色,稱讚他主持和承擔的“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等重大科研課題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稱讚他為研究、傳播、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生低調,平易近人

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志攀教授也對趙存生老師表達了深切的懷念。他指出,作為黨的領導幹部,趙存生同志作風非常簡樸,不求名利,始終勤勉工作,在北京大學的宣傳工作、教學科研工作、理論創新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幹部以身作則上也起到了表率作用。“趙老師即使在病床上,還始終不忘科研工作、不忘關心同事和學生。”他勉勵北京大學的中青年幹部都要向趙老師學習。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原主任張國祚也深情地回憶了與趙存生老師交往的一些細節。他稱讚趙老師學風嚴謹,文風自然,為官不忘學術,為學經世致用,立言、立德、立功。“他擁有很強的是非判斷力,敢于堅持真理、摒棄荒謬,同時也很注重研究方法上的創新。”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曹長盛回憶了1995年和趙老師一同前往朝鮮考察的情景。他說,趙老師平易近人,有很強的民主作風,在他們出行期間的每一次學術討論上都會認真聽取、總結大家的觀點,認真徵求大家意見,分析討論主題,給接待方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那一次,對方還主動要求延長中國學者的訪問時間。

趙存生老師很注重對中青年的教育和培養。趙老師生前最後一位博士研究生在發言中說,趙老師工作繁忙,但對學生,即使是對於像他一樣的在職研究生,都會仔細地指導、認真批改論文,“和趙老師在一起的回憶,總是溫暖的。”

真誠為人,香風遠播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書林、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鍾哲明、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薛福林等幾位趙存生老師生前合作共事或者有過交往的朋友也在會上發言,回憶了趙老師生前的點點滴滴。“雖然作為北京大學的黨委副書記,但趙存生老師一直平易近人,總是態度謙和地對待和關心同事、朋友以及下級的生活。”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教授陳占安,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黨委書記黃南平以及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東等趙老師生前的同事都相繼發言,表達了對趙老師的懷念,同時表示要繼承趙老師踏實為學、真誠待人、嚴謹工作的精神。王東教授建議將趙老師生前的作品、藏書進行收集,設立“趙存生文庫”。“和趙老師在一起工作,總是讓人覺得輕鬆,覺得心裡踏實。”與會的一位學者這樣說。

趙存生老師夫人陳淑春老師表達了對學校、對親朋好友們的感謝,也表達了對相濡以沫四十載的趙老師的深切懷念。

最後,楊河副書記勉勵大家要學習、繼承和發揚趙存生同志的精神和品格,將他的精神和風範融入北大的精神之中,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努力推進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