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珍[唐代官員]

趙國珍[唐代官員]

趙國珍(?--768年),苗族,牂牁郡充州(今貴州遵義一帶)人。為唐朝明州刺史趙摩之後,初任充州刺史謝嘉藝的部屬首領。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南詔王閣邏鳳叛,宰相楊國忠兼劍南節度使,以國珍有方略,授黔中都督。詔其征計南詔。他實力強盛,屢敗南詔,成為唐朝抗拒南詔的大勁敵,護五溪十餘年。唐代宗年間(公元762-779年),擢升工部尚書。其後人取代謝氏為充州酋長,世襲黔中都督到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趙國珍是少數民族首領趙君道之後。唐朝實行“羈糜”州制,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地方長官,“以夷制夷”,地得以出任黔州(治彭水)都督府都督。他兼任數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黔江自治縣文物管理所珍藏的唐鐘上鐫刻著“金紫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節充本道觀察處置選補等使汧國公趙國珎(珍)”。

唐朝中期,天寶年間,南詔(今雲南)閣羅鳳叛亂,屢犯成都、黔州。宰相楊國忠兼劍南節度使,遙制其務,數吃敗仗。中書舍人張漸,以趙國珍有武略,熟知南方地形、民俗,推薦委之重任,定能取勝。楊國忠遂奏請玄宗帝,詔任黔州都督府。

趙國珍奉詔證討閣羅鳳叛亂。他強將增兵,重守邊防,終於遏止了閣羅鳳的北進騷擾,穩定了黔州局勢,鞏固了西南邊防。黔州各族人民得安居樂業。《資治通鑑》載:“護五溪凡十餘年,中原興師(按:指安史之亂),唯黔州封境無虞。”“天下方亂,其所部獨寧。”

趙國珍不僅在軍事上多謀善戰,而且在政上治國有方。黔州都督府(相當今省軍區)於貞觀四年(630年)建置,領15個州(羈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在彭水置黔中道(相當今省),仍以黔州都督府為軍事依託,兼領50個州(羈糜)。其轄地約為今東到湖南漵浦、沅陵,南至廣西凌雲,西到貴州畢節,北到湖北建始,大致相當於今湘鄂渝黔邊區結合部。趙國珍任黔州都督,又兼任黔中道觀察、處置、選補等使。這樣趙國珍掌管了黔中道軍、政、法大權,即黔中道最高長官。

趙國珍的軍、政業績顯著,封爵很高又多,有“金紫光祿大夫”、“御史大夫”、“汧國公”,“公”是封建社會封爵的最高級別,僅次於“王”。代宗即位(763年),特別嘉獎他,召拜工部尚書。大曆三年(768年),趙國珍病逝,代宗又贈封為太子太傅。上元二年(761年),當地官紳就在黔州城南為之豎立“唐黔南節度使趙國珎(珍)德政碑”。他的聲譽一直流傳至今,黔江自治縣文管所珍藏了他生前鑄造的唐鍾。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五·列傳第六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