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雄

趙啟雄

趙啟雄,女,鋼琴家,原中央歌劇院音樂指導,江蘇無錫人,1934年生。195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聲樂系鋼琴伴奏工作。

鋼琴家,原中央歌劇院音樂指導,江蘇無錫人,1934年生。
趙啟雄趙啟雄
195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聲樂系鋼琴伴奏工作。五十年代隨蘇聯聲樂專家工作兩年。前後排練了《奧涅金》全劇,《黑桃皇后》、《弄臣》、《茶花女》等歌劇選場。
先後赴蘇聯、捷克、匈牙利、芬蘭、德國等國,擔任青年歌唱家的音樂指導,並多次參加國際聲樂比賽。其諸多學生在國際、國內獲獎。
1978年入中央歌劇院任音樂指導,兩次獲得文化部頒發的鋼琴伴奏獎。
近年來先後配譯了唐尼采蒂的《唐·帕斯夸勒》中譯名《騙婚記》、《軍團的女兒》、《拉美莫爾的露其亞》,羅西尼的《塞爾維亞理髮師》,威爾第的《游吟詩人》等五部歌劇本。其中《唐·帕斯夸勒》、《拉美莫爾的露其亞》已由台灣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198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奏員。
1989—1994年任首都歌劇培訓學校副校長及音樂指導。
為歌劇繁榮盡綿薄之力—記首都歌劇培訓學校
《人民音樂》199051一文
4月17日晚, 首都歌劇培訓學校在中央音樂學院禮堂正式宣告成立,同時匯報演出第一期學員培訓劇目義大利著名作曲家多尼采蒂的三幕喜歌劇《唐·帕斯夸勒》又譯《帕老爺的婚事》),這樣一部經典作品的演出, 主要演員卻都名不見經傳, 有幾位還是第一次登上歌劇舞台, 民眾演員由全市各行業人士組成的業餘合唱隊——女青年會合唱隊擔任, 指揮是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的研究生,沒有樂隊, 全劇都由鋼琴伴奏;沒有布景,台上全部道具只是一椅一幾一凳和兩張屏風, 換一下擺放位置就算換景……這樣不“規範”的演出, 恐怕在歌劇舞台上還不多見, 然而它卻旅得了台下諸多音樂界專家及其他來賓們的多次熱烈鼓掌。演出結束後, 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有關負責人及喻宜萱、張權、李德倫、喬羽、沈湘、黎信呂等上台表示祝賀。演員們非常激動, 雖然沒有分文報酬。但是他們學了一部戲, 於聲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方面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能夠上台演戲, 體現出作為演員的基本價值。樓乾貴、鄭小瑛、李稻川、趙啟雄、董燕雄這幾位老藝術家更興奮,他們半年來的心血沒有白費, 創業雖難, 但是這第一步終於勝利地邁出了。
去年夏天,中央歌劇院的鋼琴家趙啟雄譯配了《唐·帕斯夸勒》, 並找了幾位青年演員試唱。試唱之後, 大家興猶未盡何不將它排出來呢?於是上述幾位老藝術家湊在了一塊兒議論起來越談, 越感嘆中國歌劇事業之不景氣。近年來, 我國聲樂界人材濟濟, 青年歌唱家參加國際聲樂比賽的, 獲獎者不乏其人。不過卻很少有和國外演出團體簽訂契約演出歌劇的演員。並不是人家不請我們演, 而是我們會的劇目太少!我們的演員, 在校學習時是打基礎, 不可能有很多機會上戲, 等到畢業後分到歌劇演出團體,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 還是沒有多少戲可演……這樣下去, 我們的歌劇事業何時才能振興!我們的民族歌劇何時才能躋於世界音樂之林?想到這裡,大家想:我們幾乎已經為歌劇事業奮鬥了一輩子, 我們還要進一步為中國歌劇事業的繁榮而奮鬥。我們還要辦一個機構, 一個民間機構,來培養和歌劇有關的各方面人材, 為振興中國歌劇事業盡綿薄之力。
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藝術家們一邊排戲一邊籌建首都歌劇培訓學校。全體師生情緒飽滿、興致勃勃:趙啟雄為大家印譜子、合伴奏,黎信昌、李維渤進行聲樂指導, 鄭小瑛在繁忙的排練任務中抽時間進行指揮作業,李稻川排戲。學習之餘,師生一起把李老師家的幾件家俱擻出來, 自己動手刷上油漆, 再做上一些花花草草,道具就準備齊了。與此同時,樓乾貴穿梭於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與文化局、成人教育局等單位之間, 聯繫成立學校有關事宜。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戲排的差不多了, 學校成立的事情也有了眉目。在這個集體裡, 無所“官”,無所謂“民”, 工作無所謂“費”二無所謂“賤”,著名藝術家不擺架子, 什麼跑腿的活、髒活、雜活都乾, 但在藝術上要求絕對嚴格, 演員們無論是“角色”還是“民眾”,一絲不苟地學習, 一絲不苟地作戲。這裡沒有爭名奪利,沒有金錢掛帥, 大家憑著一片赤誠, 在中央歌劇院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協助下, 終於把這個戲推上了舞台、終於辦起了“首都歌劇培訓學校”。
二月下旬以來, 這個戲共匯報演出了七場, 除了學校成立大會的匯報之外, 其餘六場都是面向廣大觀眾的非營利性演出,其中四場送戲上門到幾個大專院校。反響異乎尋常的熱烈。一位觀眾, 戲散後找到鄭小瑛, 激動地說“我是靠工資吃飯的,收入並不多, 但是看了你們的戲很受感動, 決定贊助你們一千元,請你們不要公開我的名字”。這是學校收到的第一筆贊助, 數目雖不大, 意義卻非比尋常。在人民大學演出時, 氣氛熱烈, 高潮迭起, 雖然沒有字幕, 可是對於許多頭一次看歌劇的學生來說, 理解並不困難, 劇中每個出戲的地方, 禮堂里都爆發出會意的笑聲,在高等院校校友聯誼會演出時,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十幾位外籍師生觀看了演出。一位蘇聯學生說:以前我腦子裡的歌劇就是大劇場、布景豪華的大場面, 象你們這種室內形式的歌劇, 很新穎, 蘇聯現在還沒有。成文大會那天,直到深夜十一點半, 學校還接到表示祝賀的電話。數天之後, 一位聲樂專家碰到了學校的一位老師, 握手寒暄之後說:我還要再跟你握一次手, 你們這件事辦得太棒了, 太有意義了。
當初一個膝朧的構想,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一個劇目的學習、排練和匯報, 填補了外國著名音樂家的名作介紹給中國觀眾的一個空白;青年演員和指揮獲得了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業餘合唱團參加演出以及把戲送到大專院校更是為歌劇的普及、推廣與活躍人民文化生活故了有益的工作。現在, 第二期學員培訓工作已經開始, 培訓劇目為莫扎特的《後宮誘逃》、威爾第的《游吟詩人》第四幕、英國作曲家沙利文的獨幕喜歌劇《法官的審判》。接下去要搞一組中國現當代題材的歌劇選場。學校打算, 一方面介紹外國的劇目, 另一方面要揭力推薦介紹國內作曲家的歌劇新作, 甚至一些正在學習作曲的學生, 學校也願意為他們提供一個實踐的園地。學校的宗旨是培養歌唱、表演、作曲、指揮、導演、舞美等各方面的歌劇人材,擴大國內外文化交流, 豐宮人民文化生活, 縈榮我國的歌劇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