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生於北京,在中國當過工人、大學英語教師、編輯。1981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英美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留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工作,1982年赴美國留學,1987年在麻薩諸塞州大學獲比較文學博士學位。隨後,受聘於美國卡爾敦大學,創建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現任卡爾敦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主任、終生 教授,致力於傳播中國文化和中美間文化交流,曾4次率美國代表團回國訪問。業餘時間對經濟學頗有研究,尤其關注網路經濟與股市動態。他的新視點是:以“歷史 感和文學心”來觀察網路經濟,研究網路投資戰略,促進中美企業在網路和融資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工作經歷
1982年赴美國留學,1987年獲麻薩諸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到美國卡爾頓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任教,開創並主持該校中國語言文學部及美國大學中國語言文化中心,1993獲終身教授。歷任美國卡爾頓大學助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系主任,正教授,講座教授 (Burton and Lily Levin Professor)。兼任清華大學客座研究員,南開大學、天津外語學院、西藏大學客座教授,國際艾美獎評審等。著作有英文《龍的研究》(A Study of Dragons, East and West),中文《客舟聽雨》、《異鄉異客》、《康拉德小說選》、《世路心程》等。並在中、美、英、日、荷蘭等國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及譯文。
教育方式
睿智、親切、熱情而自信的 趙啟光先生在美國卡爾頓大學有一個教育方式,就是每年帶一批學生到中國來遊學,到現在已經有十幾批了。每年我都會帶著他們先到北京,然後到內蒙古、天津、南京、雲南等地,這樣從北到南,一路下來,他們所看到的活生生的中國社會,比他們在那邊學習一年還要有
用。他們看到了中國很多美好的東西,他們也因此愛上中國。我每年都給他們印製一批文化衫(白色文化衫,中間是一條龍的圖案,兩邊分別寫著“四海求真知,五湖交朋友”),他們穿著這樣的衣服走在中國的大街上,一定會交到很多好朋友。如果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把在中國看到的學到的帶回國,這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方式,而且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淺談教育
中國外文局主辦的“06’跨文化論壇”8月31日在北京舉行。應邀參加此次論壇的12位嘉賓都是跨國、跨學科、跨領域的知名人。其中則有趙啟光,而他則談了中國與美國的教育區別。
“孔子學院”這個話題非常有意義, 這幾年國際上漢語漢學漸漸熱起來,世界各地也興辦了不少“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的目標是100所,現在已經成立了80多所,這是漢語走向世界的一個標誌。
現在,漢語在世界上越來越受歡迎,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在美國,漢語已成為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外語,在美國3000多所大學裡,有近800所開設了漢語課程。這說明他們想了解中國,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了,這個現象非常好。
美國卡爾頓大學教授中國語言文學已經幾十年,美國學生包括
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變化,對中國的了解更深了。以前很多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只是大熊貓,或者偶爾從哪裡看到的長城的照片。我當初在中國語言文學系招生時也是這種情況,好多學生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胡裡胡塗的進了這個系。現在開學報名的時候,學生就很多了,有時太多了,我們都需要進行面試。
對美國學生來說,他們對中國最感興趣的地方是中國的文化和就業。美國學生對中國的文化非常感興趣,孔子、瓷器、旗袍等等他們都非常感興趣,他們對現在中國的情況也很感興趣,尤其是就業等情況。他們很多人都希望畢業之後到中國工作,所以他們很希望知道現在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樣子,真實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樣子。
當前,中國很重視跨文化交流和軟實力建設,而在美國卡爾頓大學有一個教育方式,就是每年帶一批學生到中國來遊學,到現在已經有十幾批了。每年我都會帶著他們先到北京,然後到內蒙古、天津、南京、雲南等地,這樣從北到南,一路下來,他們所看到的活生生的中國社會,比他們在那邊學習一年還要有用。他們看到了中國很多美好的東西,他們也因此愛上中國。我每年都給他們印製一批文化衫(趙教授展示給大家看的白色文化衫,中間是一個龍的圖案,兩邊分別寫著“四海求真知,五湖交朋友”),他們穿著這樣的衣服走在中國的大街上,一定會交到很多好朋友。如果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把在中國看到的學到的帶回國,這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方式,而且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現在美國學漢語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比例是提高了,但是總體上的人數還是很少,而且在這些學習漢語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學通的呢?很少。很多中國人的英語水平,聽起BBC一點也沒有問題,但是很多美國人,能寫幾個漢字就認為自己懂漢語了。我們很多介紹到外國的書,他們根本都看不懂,而且很多他們想看的信息,在當地找不到。我們介紹中國的時候,不必介紹的那么深,簡單實用的反而更好。
評點網路經濟
“浪急濯足又何妨,曲誤周郎楚山蒼。會挽雕弓如滿月,且看書生射天狼。”這首題為《觀納斯達克股市潮起潮落有感》的七律是趙啟光在今年4月14日美國股市暴跌時所作,表達的正是他對網路經濟的看法。
詩的頭兩句說,無論“浪急”或“浪緩”,“曲正”或“曲誤”,楚天大地依然不改蒼茫本色。無論股市漲也好,跌也罷,人們應以一份不為所動的“平常心”來應對,因為這些
起起落落都改變不了網路經濟奔湧向前的大勢。
在趙啟光看來:“網路經濟不是泡沫,而是鐵球,個別的.com公司才是泡沫。網路所帶來的是一場劃時代的革命,是與火的發現、文字與印刷術的發明一樣重大的、千年一遇的偉大發明。網路將把人類的每個成員連線在一起,個人將成為一個個被連線在一起的‘點’,人類的本質將發生變化。有一天,假如有外星人光顧地球,他們也許會說:在一個藍色的星球上,生活著一個生命,這個生命由許多個具有高度智慧的生命體連線而成。”
正因為如此,現在股市的回落不過是一次調整,一個重新選出“領頭羊”的過程。1999年,納斯達克指數漲了85%,而過去5年的年平均漲幅是148%,這與美國股市整體年增長11%的速度相比,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從今年初至今,納股總共下跌了約15%,趙啟光認為,與前一段時期的暴漲相比,跌這么小就穩住了,也是一個奇蹟。他認為,導致股市下跌的兩個直接原因是美聯儲上調利率和對微軟公司的反壟斷訴訟。
趙啟光樂觀地估計,2009年下半年,納斯達克的“援軍”將會到來,股指將斷續大幅上揚。這支“援軍”就是以WAP(手機上網)技術為基礎的M-Commerce(移動商務)。納股指數上一波的漲勢是由E-Commerce(電子商務)概念造就的,而今年下半年,移動商務概念將掀起又一道向上的衝擊波。
信息是網路的核心,連線是網路的基礎,而無線連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徹底的連線。通過無線連線上網獲取信息、購物、娛樂、交流、駕車……網路將無處不在。趙啟光很有把握地說:“目前股指回落,這不是納股的末日,而是投資的機會。”因為,歸根結底,網路經濟不是泡沫,而是“鐵球”。
此番網路股暴跌在全球範圍基本上都只持續了一天便即穩住,並沒有造成所謂“黑色星期一”或“黑色星期二”。據趙啟光分析,過去的股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息傳送渠道不完善造成的:股指猛然下挫的時候,股民獲取信息不方便、不充分,股票交易不暢,從而導致判斷不準確和
心理恐慌,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拋售,造成股災。現在有了國際網際網路,世界各國的投資者都能迅速獲得比較完整的信息,股票交易的網路也非常通暢,股市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應所有投資者的心理,不會造成無端的恐慌。可以說,這一回是網路支持了網路股。
談到網路股,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網路公司都在賠錢,將來誰會成功呢?趙啟光認為是那些實用性強或者點擊量大的網站。
現在的“網路熱”類似於過去美國西部的“淘金熱”,最後淘到金子而發財的只是少數,而那些賣篩子、杴子給淘金者的商人卻大發其財,這就是所謂的“篩子理論”,這一理論已再次應驗:思科公司已名列全球市值第一、甲骨文公司的老闆成了全球首富,這兩家公司都在為網路公司提供“篩子”——網路設備和基礎軟體。
談到這裡,趙啟光那首詩的後兩句就很好理解了:擁有“知識資本”的書生們已經“挽雕弓如滿月”,他們要“射天狼”了!
網路對傳媒是一次平等競爭的機會
在網際網路飛速滲入社會各個角落的時代,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無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趙啟光非常肯定地說:“網路的發展對傳統媒體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關鍵是要有充分的自信。”傳統媒體經過多年的積累,建立了自己的信譽,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充足的新聞資源,這是新生的網路媒體無法比擬的。他說,像光明日報這樣的核心媒體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傳統特色和文化品位,同時充分吸收和利用網路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他認為,核心媒體應該強調社會責任感,以提高讀者的趣味為己任,千萬不要急功近利。現在,小報小刊已經很多了,大報不應自貶身份,否則就失去了特色,最終也失去了原有的讀者。當年,美國的CNN剛剛創辦之時,很多人認為24小時播新聞的頻道必然失敗,可是他們堅持自己的特色,很快就成功了。
網路給世界各國的媒體提供了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趙啟光認為這是一個應當珍惜的機會。在過去,美國掌握著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傳媒工具,而在網路時代,中國在技術上雖然不領先,但中國人利用網路的熱情絕不亞於美國人,上網人數和中文網站增長飛快。他在國外就知道,中國政府鼓勵民間創辦網站,給創業者提供了諸多方便和有用的建議。趙啟光興奮地說:“中國人在網路方面的表現非常好,我們用一種時不我待的激情,把關於中國文化、政治、經濟、旅遊、法律方面的信息都放到網上,讓外國人很容易了解中國。”他認為,網路可以使中國文化對世界產生影響。現在,雅虎網站的聊天室里就經常可以見到大篇幅的關於中國的主題討論。這就顯示了網路給中國、給中國媒體提供的機會。
趙啟光認為,中國新聞網站的主要缺陷有三個:一是新聞重複率比較高;二是追求轟動效應,急功近利;三是技術方面不成熟,有些網站的版面不清楚,網上電視節目效果不好。
作為光明日報的老讀者,趙先生對光明日報的網站特別關注。他很欣慰地說:“光明日報是我每日必讀的兩份中文報紙之一。光明網站更是我上網看中國新聞的首選。我認為光明日報的網站是非常成功的,光明網進入快、連結好、版面清晰,而且內容非常豐富、報導很有文化品位、反應迅速、有很強的歷史感和責任感。”他希望光明日報能堅持自己的品位和特色。
股市是一部小說
正如其本人所說,作為一名文學博士,趙啟光對網路的觀察帶有很強的文學性和歷史感。他說:“我喜歡用文學的眼光觀察股市。股市其實就是一部小說,情節起起落落,有高潮,有
低谷,有伏筆,有懸念。從現在人們對網路股的追捧,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一個共性:願意相信超現實的東西。儘管現在的網路公司都虧本,但人們總是對未來寄予希望。這就是人類的文學性。”
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去研究股市,會各有心得,而趙啟光認為,自己的優勢就是把握人性、把握大趨勢。
交談中,我們不禁困惑:研究文學的趙啟光為何對股市、對網路如此著迷?他解釋說:研究了大半輩子的文學,最深切的感覺就是“文學無結論”。而業餘時間,他對經濟學的偏好使他有能力對經濟形勢進行一番評析,有趣的是,多年來他發現自己的分析和結論常常被事實證明是對的。能夠用事實證明自己的結論,對於一名學者實在是一種快感,於是他一發不可收,研究文學之餘,也開始專攻網路與股市。更有意思的是,由於他經常組織中美文化交流活動,兩國的一些投資家和創業者居然希望他也能促成兩國在網路和融資方面更多的合作。他表示,今後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中美兩國一些網路公司和資金對接起來,幫助中國公司獲得美國投資,也幫助中國投資者購買美國公司的股份。
如此看來,“射天狼”的“書生”里,恐怕也將有“一介”趙啟光了。
個人著作
著作有英文《龍的研究》 ,中文《康拉德小說選》、《異鄉異客》、《客舟聽雨》、《世路心程》等,文章遍及中、美、英、日、荷蘭等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