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24年就讀於北京育德中學,1924年秋,入馮玉祥陸軍十一師軍官子弟學校讀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回郾城,以教書為職業,組建“文化促進會”,創辦平民夜校,發展中共基層組織。1928年進西北軍從事兵運工作。1935年到河南杞縣大同中學任教,同時擔任中共杞縣縣委書記和豫東特委書記,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1937年3月奉派到山東,進入國民黨山東聊城第六專署專員保全司令范築先的秘書處工作,先後任中共魯西北特委委員、 統戰部長,第六區政訓處秘書長,為爭取范築先加入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作出了貢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濟南第三集團軍軍政人員訓練班負責中共組織工作。1938年7月,在姚第鴻、趙伊坪等共產黨人的進步思想影響下,六區專員范築先將軍與四區專員韓多峰將軍,在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的配合下,共同實施了“津浦鐵路破襲戰”,搗毀日軍占領的平原、禹城火車站,發動轄區民眾,挖斷鐵路百餘里。給瘋狂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之後趙伊坪又協助范築先將軍組織六區民眾,迎接延安文藝工作組的劉白羽、歐陽山尊和汪陽等同志陪同的一位同情中國人民抗戰的美國友人海軍少校卡爾遜到魯西北的訪問。
1939年1月任中共魯西北區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長。同年3月5日,中共魯西區黨委機關由冠縣、館陶向泰西大峰區轉移,途中在高唐縣琉璃寺與日軍遭遇,受傷被俘,被日本侵略者殘酷殺害。時年29歲。
犧牲經過
1939年3月,中共魯西區委領導機關隨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由冠縣、館陶地區向東挺進。5日清晨,在茌平(今高唐縣)琉璃寺一帶與日軍遭遇。激戰至傍晚,趙伊坪多處中彈負傷墜馬,落入日軍魔掌。日軍把他綁在樹上,用皮鞭抽、刺刀戳……面對兇殘的敵人,趙伊坪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痛斥日本侵略軍的野蠻侵華暴行:“任憑你們把我釘死在樹上,我寧可站著死,不低高貴頭。寧為鞭死鬼,不做亡國奴……”日軍惱羞成怒,殘忍地將他全身澆上汽油,放火點燃。烈焰中,趙伊坪用盡最後的氣力高呼:“打倒狗日本鬼子!中國共產黨萬歲!”殘暴的日軍又舉起刺刀,捅進他的嘴裡……趙伊坪壯烈犧牲,時年29歲。
趙 伊 坪
段 鐵 安
趙伊坪,原名趙廉越,號石庵,曾用名趙石越、趙羅萍、芒種,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他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革命後期在河南郾城從事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陝西、山東從事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所領導的兵運工作。1935年,他在杞縣私立大同學校以教書為職業掩護,從事革命工作。他熱情地培養革命青年,領導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到魯西抗日根據地工作,擔任中共魯西區黨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長等職,為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國民黨聊城專員范築先同人民一同抗戰,為鞏固和發展魯西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1939年3月5日,他在同日軍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僅29歲。
(一)
1910年7月25日,趙伊坪出生在河南省郾城縣城一個貧苦的市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1918年秋,趙伊坪到縣立高等學校讀書。他學習勤奮,每次考試成績都很突出。1924年,他到北京育德中學讀書。育德中學的前身是馮玉祥創辦的第十六混成旅軍官子弟學校。趙伊坪在這裡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受到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並且待人誠懇、樸實,深得同學們的擁戴。不久,他結識了彭雪楓、路庭訓、王志遠、張維翰、趙子眾等同學。他們常常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為聲援上海工人鬥爭,趙伊坪積極投入這場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去。在彭雪楓帶領下,他和其他進步同學一起參加北京學生的大遊行,還和同學們一塊到農村去宣傳演講,召集民眾大會,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啟發民眾的覺悟。經過五卅運動的鍛鍊,趙伊坪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同年,他經彭雪楓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趙伊坪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
1926年底,趙伊坪回到家鄉,在郾城中共組織的領導下,從事革命活動。為迎接北伐軍,廣·泛開展農民運動,郾城縣委成立了文化促進會(該會為共產黨的公開辦事機構),由趙伊坪具體負責。促進會舉辦了黨義訓練班和農民訓練班,趙伊坪擔任黨義訓練班的教課任務。文化促進會在趙伊坪的領導下,工作開展的很有起色,為民眾辦了3件大事:第一,創辦了扶輪學校,使貧苦農民子女上了學;第二,出版了《扶輪》半月刊,宣傳革命道理;第三,組織了新劇團,自編自演有教育意義的文藝節目,在北伐軍進軍河南的大好形勢下,趙伊坪帶領劇團到漯河為北伐軍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1927年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反動派在河南實行“清黨反共”,白色恐怖很快波及到郾城。中共黨組織有計畫地進行了轉移,不能公開活動的黨員轉入地下堅持鬥爭。黨組織決定趙伊坪和董保重(後被捕叛變)、王修理等堅守平民子弟國小的陣地開展革命活動。他們聯合國民黨的左派黨員與國民黨縣教育局進行合法鬥爭,取得了平民子弟國小和高等學堂合併的勝利。兩校合併後改稱為郾城第一完全國小,實行男女同校,這在郾城教育史上是一次革命。以這個學校為基地,趙伊坪積極地進行建立和發展共青團組織的工作。1928年冬,他在領導下,共青團組織在郾城第一完全國小秘密成立。趙伊坪的弟弟趙曉舟、田瑞等第一批加入了共青團。在白色恐怖之下,趙伊坪的家成了黨、團組織的秘密活動地點,黨員們在他家開會,他的父母和他的兄弟都承擔了聯絡員、交通員的任務,負責放哨、傳送情報。1928年秋,國民黨在郾城追捕“三趙”(即城東門的趙伊坪、東大街的趙子眾、城西門裡的趙西白等3個共產黨員)。趙曉舟和幾個思想好的青少年利用敵人不注意的機會進入國民黨的縣黨部,偵知敵人很快就要在縣城大搜捕的情報,迅速報告趙伊坪。於是,“三趙”在敵人下毒手之前安全轉移出城。由於趙伊坪緊密地依靠民眾,國民黨多次追捕,都以失敗告終。看守城門的老地保陳文泰利用敵人哨兵夜間抽菸喝酒的機會,機智地把城門打開一條縫,為趙伊坪等人深夜進出城門提供了方便。國民黨軍警迫令陳文泰帶路到趙伊坪家搜捕,陳文泰便設法故意亂加指點,迷惑敵人,轉移其注意力,從而掩護趙伊坪安全轉移。有一次,在城門緊閉的深夜,黃包車夫陳遂金用粗井繩繫著趙伊坪墜城而下,脫離了險境。為了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鬥爭,趙伊坪有時隱藏在一個僅能容身的樓梯下,用蘆席圍著一盞小油燈,刻寫革命的傳單;有時隱蔽在兩幢樓房的夾道里,一連幾天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但仍在牆上刻下滿懷豪情的詩詞。由於長期從事地下工作,他全身長了疥瘡,行動困難,在他的一位同情共產黨的舅父幫助下,隱蔽到一個糧倉之中,經其舅母和小表妹的精心護理才得到痊癒。在家鄉堅持了一年之後,由於敵人的搜捕日益嚴重,趙伊坪在郾城已無法存身,便輾轉到了北平。
(二)
1928年秋,趙伊坪進入北平民國大學就讀。後因經濟困難,他被迫退學。1929年,趙伊坪奉派到西北軍馮玉祥部做兵運工作,經朋友介紹赴西北軍田春芳第二十四師任軍械處錄事。化名“趙羅萍”。在這裡,他結識了兩個富有正義感和具有強烈革命要求的青年,一個是參謀處參謀熊寄飄(熊義吾,又名張介民),一個是副官處副官朱慨夫(朱聘三)。他們三人共事相處,志同道合。趙伊坪知識淵博,在文學上有一定造詣,常常給他們兩人談時事政治,講文學典故。熊寄飄和朱慨夫對趙伊坪非常欽佩和尊重。趙伊坪還不斷找他們商談如何結識好友,深入連隊,發展進步官兵,開展革命活動。
在趙伊坪的組織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他們掌握了田春芳約一個營的兵力(一個手槍連,一個迫擊炮連,一個騎兵連和個別排班、,積極準備發動兵變,把隊伍拉出去,開展游擊戰爭。
1930年夏,中原大戰爆發,西北軍東出潼關,進軍河南。二十四師在杞縣農村駐防期間,趙伊坪結識了進步青年王長簡(即師陀)。他在王長簡家裡見到許多進步書刊,愛不釋手,經常到這裡閱讀,並和王長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年秋,中原大戰結束,馮玉祥失敗。部隊在撤往陝西的途中,遭到楊虎城部截擊收編,趙伊坪等培育的革命火種,經過這次變故,損失殆盡。
1931年春,趙伊坪又轉到楊虎城所屬西安警備司令馬青苑部工作。經朋友介紹,他擔任了西安警備司令部的秘書。熊寄飄到楊虎城部武士敏旅當參謀。熊寄飄在給趙伊坪的來往信件中常常流露出對革命工作急躁的情緒。趙伊坪對革命仍充滿了信心,給熊以關心和幫助,勸他安下心來,相信革命最終是會成功的。趙伊坪還通過王長簡得到了朱慨夫的訊息。朱慨夫已加人中國共產黨,在山東省委領導下,負責魯南地區黨的工作,為了加強山東兵運工作的開展,山東省委決定讓朱慨夫利用他與魯南民團軍司令謝書賢是表兄弟的關係打人該部。朱慨夫懂軍事,口才又好,很受謝書賢的重用,不久被提拔為魯南民團軍指揮部副官長。這時,朱慨夫為擴大在民團軍的進步力量,積極尋找趙伊坪和熊寄飄。
由於中共在西安的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趙伊坪與黨組織失掉了聯繫。1932年春節過後,他和熊寄飄相繼到了山東新泰。經朱慨夫的介紹,趙伊坪到魯南第四民團軍指揮謝春賢部一團一營擔任營部文書,在此職務掩護下,具體負責魯南民團軍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工作。趙伊坪同朱慨夫等人開始在魯南民團軍中開展建黨工作。他們以交朋友和個別談話的方式,向士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發展了黨員,建立了中共地下黨的組織,在魯南民團軍成立了中共黨的支部,趙伊坪任支部書記。由於趙伊坪的努力,在魯南民團軍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同年9月,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與劉珍年之間爆發了軍閥戰爭。中共山東省委立即發出緊急指示,要求在韓復榘部做兵運工作的共產黨組織迅速發動士兵譁變。根據這一指示,朱慨夫和趙伊坪商議,決定在魯南民團軍中組織士兵譁變,然後拉出隊伍上沂蒙山開展游擊戰爭。由於訊息泄漏,被謝書賢得知。在這緊急關頭,趙伊坪、朱慨夫帶領直接掌握的80餘人,星夜向新泰北部山區轉移。謝書賢派兵追擊,兵變部隊因敵眾我寡而失敗。趙伊坪和朱慨夫請示山東省委後,離開新泰,返回河南。返回河南後,趙伊坪在敵人統治薄弱的郾城和臨潁縣邊遠地區坡邊村萬壽寺國小以教師職業為掩護開展地下工作。他仿效陶行知的曉莊師範辦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無論在校風和學生成績方面都有明顯的改觀,既受學生的擁護,也深得學生家鄉和廣大民眾的稱讚。
(三)
1933年春,趙伊坪經河南大學的反帝大同盟會員康午生(即王國權)介紹,到新創辦的杞縣私立大同學校任教。大同學校是由民主人士王毅齋倡導創辦的,一些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知識分子先後到該校主持教務或任教。它是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躲避敵人追捕的避難處,也是傳播馬列主義,培養革命青年的陣地,以後又成為共產黨在豫東地區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救亡活動的中心。
趙伊坪到校後,擔任國文教員,同梁雷、郭曉棠、傅孤侶、楊伯笙、王樂超等中共黨員一起在進步教師和青年學生中積極傳播馬列主義,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激發大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熱情。講課時,他常常撇開課本,向同學們講中國歷史上民族英雄的故事,啟發教育學生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和愛國主義思想。在白色恐怖的、環境裡,大同學校抗日救亡的空氣異常活躍。每逢九·一八等國恥紀念日或反動政府喪權辱國的訊息傳來,趙伊坪就和其他進步教師組織學生走上街頭,進行遊行示威。他還帶領學生到縣城內店鋪商行里查禁日貨,撕毀日貨商標,搞得熱火朝天。
為了廣泛開展抗日愛國的宣傳工作,大同學校建立了各種民眾性的革命組織,採取辦牆報、演出新劇、出版刊物、舉辦民眾夜校,宣傳馬列主義,進行抗日救亡工作。趙伊坪、王樂超為輔導員,主要編輯是穆青、馮若泉等人。為·廠幫助學生們每周出刊一期牆報,趙伊坪組織學生研究牆報內容,修改牆報稿件,都針對國內外形勢和師生的思想認識開展思想教育,揭露時弊宣傳抗日。同時,告誡同學們搞好團結,注意鬥爭策略。有一次,馮永清(即馮若泉)同學寫了一篇署名“馮大紅”的稿子。趙伊坪問他:“為什麼起‘馮大紅’這個名字?”馮永清說:“紅色象徵革命,不但紅,而且還要大紅。”趙伊坪耐心地對他說:“你的心是好的,但現在全國還處在白色恐怖的情況下,反動派時時都在盯著我們,如果寫文章考慮不周,發表出去,就會引起國民黨的注意。您以後寫文章要講究策略,這是革命的需要。”在趙伊坪的啟發下,馮永清就學習魯迅的辦法,改姓母親娘家的姓,將“馮大紅”改為“趙蘊”。還有些同學常常為寫不出文章而感到苦惱,趙伊坪就耐心幫助他們,從日常生活小事到國家大事,鍛鍊同學們分析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在趙伊坪和其他教師的辛勤培育下,一批批青年學生成長起來。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們都奔赴抗日戰場,為中國革命作出了貢獻。
根據形勢的需要,大同學校還辦起了校刊《群鷗》,姚雪垠、梁雷任主編,由學校進步師生撰稿。《群鷗》雜誌發表的文章有朝氣,有魄力,敢於創新,敢於寫出社會上進步的革命的事物,文章要起到投槍、匕首的作用,對準社會上的陰暗面進行猛烈攻擊。為了把刊物辦好,趙伊坪協助姚雪垠、梁雷組織稿件,為刊物撰稿。《群鷗》創刊時正值魯迅先生逝世。噩耗傳來,趙伊坪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在《群鷗》上發表了悼念魯迅的詩篇《這死亡緊貼在我們身上》。他寫到:
這死亡不同於一個平常的死亡,
這死亡緊貼在我們身上。
我們覺得他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
因為他有著過多的青年的熱情。
這不同於一個平常的死亡,
這死亡緊貼在我們身上。
當人群還是多么卑怯、陰毒、自私……
我們正需要著這樣的鬥士。
這不同於一個平常的死亡,
這死亡緊貼在我們身上。
他一生是一場不歇的鏖戰,
向著哥薩克、奸細、各朝各代的帝王。
我們懷著神聖的哀痛、愛惜,
在我們身上築起瑰麗的墳塋。
這決不是,決不是一個平常的死亡,
這死亡緊貼在千千萬萬人的心上。
共產黨員在杞縣大同學校的活動,引起了杞縣國民黨政府的。仇視和恐慌。他們多次秘密派遣特務、流氓到處檢查、搗亂,在城牆上貼了“打倒共產黨趙伊坪”的大標語。但是在校長王毅齋的支持和保護下,趙伊坪同大家一起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繼續堅定地從事革命活動。大同中學師生對趙伊坪非常擁護和愛戴,他們把趙伊坪稱為“大同學校三個靈魂之一”。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全國抗戰形勢進入了新階段,大同學校師生的抗戰激情更為高漲,紛紛要求奔赴抗日前線。趙伊坪也接到彭雪楓久別後的來信,要他放下教鞭,設法到山東或華北找西北軍開展兵運工作,喚醒士兵參加抗戰。趙伊坪離開大同中學時,一群進步教師和學生避開敵人耳目悄悄地為他舉行了歡送會。在歡送會上,他講了一個紅燈籠的故事,寓意黨組織在向他們召喚,鼓動廣大師生積極投身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去。後來,姚雪垠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寫成短篇小說《紅燈籠的故事》。
(四)
1937年3月,趙伊坪由原育德中學同學、山東聊城第六區專員范築先的秘書張維翰的介紹,經過兩次考試被范築先錄用,擔任辦事員。趙伊坪的到來,為加強魯西北地區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同國民黨CC派分子朱香庭作鬥爭,以及幫助范築先參加抗戰增加了力量。他在合法身份的掩護下,與張維翰等共同努力,聯絡愛國人士,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並在聊城光岳樓內辦起了《抗戰壁報》,向人民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揭露國民黨“攘外必光安內”的不抵抗主義政策。在這裡,趙伊坪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他的抒情詩《囑咐》,抒發了他的革命熱情:
他爬過高山,涉過大川,
走出無光的森林,
夜宿飢餓的荒原,
但他從不訴說疲勞、辛酸!
他永遠在走,
忘了路程的近遠,
像駱駝,又像永不停止的車。
他沿路插上樹秧,
好叫黃鶯兒給過客歌唱!
這裡蓋起燈塔吧
為趕夜路的人照引方向。
他永不疲乏,永不灰心,
把真實的訊息,
送給各地的人群。
去跟他去!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發出了“為爭取千百萬民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的號召。這時,彭雪楓兼任中共北方局聯絡局書記並負責晉冀魯察等地的統戰工作,奉中央指示,趕赴華北作社會調查。5月中旬,彭雪楓在聊城與趙伊坪、張維翰、牛連文見廠面,分別多年的老同學今日重逢,分外親切。趙伊坪和張維翰向彭雪楓匯報了聊城專署上層人士的情況,著重談到范築先對時局的看法。彭雪楓向他們介紹了全國的抗戰形勢和黨的統一戰線方針,強調指出:“魯西北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倘若戰爭打起來,在這裡開展游擊戰爭是非常有利的。我們現在不僅要團結一部分進步力量。準備組織抗日武裝,更重要的是對范築先做好工作,使他接受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彭雪楓在聊城期間,為趙伊坪接上了黨的關係,並協助他在聊城專署內建立了黨小組。臨行前,彭雪楓一再叮囑趙伊坪等人:要在魯西北抗戰,就必須團結范築先。我們要利用他的合法政權,加強黨的領導,積蓄力量,組織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外,與范築先搞好合作,就能把魯西北建設成為一塊可靠的抗日根據地。彭雪楓的聊城之行,雖未同范築先直接見面,但共產黨的主張,通過趙伊坪、張維翰向范築先作了轉達。在趙伊坪等共產黨員的推動下,范築先看到了中國的希望,逐步堅定了武裝抗日的信念。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局面初步形成。彭雪楓為了指導魯西北的統戰工作,通知趙伊坪前往太原。這時,中共北方局在太原召開山西、綏遠、河北、山東省委的代表會議。趙伊坪參加了這次會議。彭雪楓向趙伊坪傳達中央關於國共合作,發動全面抗戰的指示精神。趙伊坪如饑似渴地學習了中共中央的重要檔案,帶著《中共中央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等重要指示回到山東聊城。他立即向專署內共產黨員傳達了檔案和會議精神。他還撰寫了一份《抗戰部署與實施計畫》的草案,具體落實中央指示精神。在趙伊坪的努力下,聊城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五)
為了聯絡各地方實力派積極抗戰,中央先後派張經武、張震來到濟南,開展對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統戰工作。1937年8月,在共產黨人的推動下,韓復榘在第三集團軍建立了政訓處,並在濟南舉辦了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中共山東黨組織為了掌握政川班的領導權,利用有利時機大力培訓抗日骨幹,特派趙伊坪和共產黨員張友漁、黃柏齡、許德瑗等擔任訓練班的政治教員。左派文化人士齊燕銘主持教務工作。9月,趙伊坪調到山東省委工作後,被派往政治訓練班協助齊燕銘搞好教務,同時讓他加強同山東省委的聯繫。趙伊坪和一些共產黨人,在訓練班大力招收各地要求抗日的流亡學生和教師,加以短期訓練後,派往山東各地去開展抗日政治宣傳工作。
當時日軍相繼占領德州、禹城,逼近濟南。形勢危急,濟南各官、私報紙相繼停刊。山東省委決定由趙伊坪以第三集團軍政訓處名義接管山東《民國日報》,與張友漁、齊燕銘、陳北鷗、黃松齡、許德瑗等創辦共產黨領導的《救國導報》,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極大地鼓舞了山東軍民的抗戰意志。
在政訓處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趙伊坪還一直關心著魯西北聊城地區的抗戰工作。他隨時向中共山東省委匯報聊城黨組織的同志們為幫助范築先所做的統戰工作情況,並根據他的建議,山東省委派共產黨員姚第鴻到聊城。開始時,范築先委任姚為專署秘書。10月初,日軍進犯山東。范築先迫切希望有更多的共產黨人到聊城。在趙伊坪的協助下,山東省委派了12名共產黨員到第六區擔任政訓幹事。趙伊坪等人又在政訓處抗日訓練班中挑選出以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為骨幹的240名政訓人員。從1937年10月13日起,先後分三批到達聊城,使聊城各抗日機構陸續建立起來。
10月16日,范築先突然接到韓復榘撤離黃河南的命令,抗戰決心動搖,把部隊集合在齊河官莊一帶觀望形勢。共產黨員和部分政訓人員仍堅守聊城。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山東省委為了加強對魯西北抗戰的領導,派組織部長張霖之為駐第六區專署的代表,以政訓處秘書的公開身份開展工作。趙伊坪也隨同張霖之到達魯西北。1937年11月,張霖之受山東省委委託,組建了魯西北特委。趙健民任特委書記,趙伊坪任秘書長兼統戰部長。為了加強對統戰工作的領導,魯西北特委專門成立了統戰小組,趙伊坪為小組成員。在魯西北特委的領導下,趙伊坪深入細緻地做范築先的爭取工作,堅定了他的抗戰決心。同時加緊恢復各縣抗日政權。由於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和魯西北共產黨人的團結爭取;范築先在日軍長驅直人、國民黨軍隊狼狽逃竄、人民民眾流離失所的情況下,毅然返回聊城,同共產黨人合作,樹起了抗日的大旗,他向全國發出了“誓死不渡黃河南”的通電,極大地鼓舞了魯西北和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也為中國共產黨在魯西北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為了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戰爭的大好形勢,魯西北特委根據毛澤東《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以及中央有關精神,於1938年5月1日至6日以六區政訓處的名義在聊城召開政治工作擴大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趙伊坪作了《政訓處半年來工作總結》的報告。他系統地總結了政訓處半年來的政治工作、民眾工作、統戰工作和經濟建設,對各方面的成績作了充分的肯定。會議決定:把第六區游擊司令部改為魯西北抗日游擊總司令部;把政訓處改為政治部,與司令部平級。任命張維翰為政治部主任,姚第鴻為副主任,趙伊坪為秘書長,領導權掌握在共產黨的手中。為了加強抗戰幹部的培養,會議還決定在聊城設立政治幹部學校和軍事教育團。范築先看到這樣生氣勃勃的場面,精神振奮,高興地說:“沒有政治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和廣大民眾的支援,想堅持魯西北的抗戰局面是不可能的。”他對政治工作人員說:“你們提的意見很好,就按你們的意見去做!我支持你們,放手去乾吧!”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對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使魯西北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1938年,趙伊坪給郾城家裡寫丁一封報告抗日鬥爭情況的家信。他在信中,熱情地寫道:“……政治部有一千多工作人員。有的是留洋回來的青年,有的是大學生。都是知識分子,都是從全國各地方來的,有許多女同志,那是為·了國家。我擔任政治部的秘書長,波(即趙曉舟,趙伊坪的弟弟)在卜支隊擔任教導隊長,住在冠縣。十支隊司令(即張維翰)是我一個老朋友。這裡有三十幾個支隊,五六萬人。有很多學校,每一個學校有上千的學生。有很好的報紙。我們不愁吃,不愁穿,官兵生活一樣,每月很少拿幾個錢作零用,就是當總司令的(即范築先)也不能比別人多拿,幾十萬老百姓都組織起來了……”魯西北地區的工作得到丁毛澤東的高度評價。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指出:“河北平原、山東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經發展了廣大的游擊戰爭,是平原能夠發展游擊戰爭的證據。”1939年11月15日重慶《新華日報》報導稱“魯西北為我國抗戰後首先建立之平原游擊區,……先後恢復重要縣份甚多,予敵以重創。”
為廠及時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啟發廣大人民的抗日積極性,中共魯西北特委創辦廠機關報《抗戰U報》,趙伊坪擔任該報社論委員會委員。他根據黨的方針、政策為報紙撰寫社論,使該報成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的喉舌,鼓舞人民鬥志和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為了培養大批抗日軍政人員,充實抗日鬥爭的骨幹,中共魯西北特委還辦起丁政治幹部學校和軍事教育團。儘管趙伊坪在特委和政治部工作十分繁忙,他還擔任了兼職教員,經常到聊城的政治部學校和軍官教育團講課,深受師生們的歡迎。刊登在聊城《戰地文化》第二期上的《論抗日政權》一文,就是他的一部分講稿。為使學員在短期內學到更多的知識,他刻苦鑽研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的,有關著作,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他先後為學員們講了《共產黨宣言》、《論“左”派幼稚病》、《反對自由主義》、《論持久戰》等經典著作,深受廣大學員的歡迎。
1938年7月25日,延安文藝工作組的劉白羽、歐陽山尊和汪洋,陪同一位同情中國人民抗戰的美國友人海軍少校卡爾遜到魯西北訪問。中共魯西北特委希望范築先能出面歡迎這位友好人士,但狹隘的民族自尊心使他認為:抵抗日本侵略者是中國自己的事,何必大張旗鼓地歡迎一個美國人呢?趙伊坪急忙與另外幾位共產黨員一道向范築先詳細地闡述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團結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結成國際統一戰線的重要性。范築先聽後,提高了認識,立即改變了自己原先的狹隘想法,熱情支持歡迎活動。卡爾遜到達聊城時,范築先帶領民眾給予隆重的接待,並陪同卡爾遜到陽穀、濮縣訪問。卡爾遜回國後出版了《中國的雙星》一書,其中詳細地敘述了他的聊城之行,並評價:“范築先將軍是我在華北敵後1500英里的旅途中,所遇到的一位最令人感興趣的精力充沛的具有強烈愛國心的人。”
1938年,趙伊坪應冀魯青年記者團主辦的大型理論刊物《戰地文化》之約,在該刊第二期發表了《論抗日政權》一文。文中,他對抗日政權建立的原因、作用以及意義都闡述得非常清楚。他指出:“抗日戰爭首先實現了全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亘古未有的統一局面。這是中國歷代帝王所期待不到的成功;是近數—卜年來封建軍閥所經營不到的收穫。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昭示全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只有抗日戰爭才能促成全國的團結;只有堅持長期的抗戰才能鞏固全國的團結;只有最大限度發揮民族解放戰爭的革命性才能奠立新中國堅強的基礎。所以,我們認為一切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的個人或集團,都應該把抗日政權作為我們現階段唯一的神聖的產業,發展它。鞏固它,拼全民族的力量保衛它……”此文在魯西北各界民眾中產生很大影響,它使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建立鞏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民主政權的偉大意義。
1938年10月5日,為貫徹冀魯兩省軍政聯席會議精神,解決魯西北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的重大問題,在聊城召開’廠魯西北軍政聯席會議。趙伊坪和政治部的人員為開好這次會議作了充分的準備。趙伊坪起草了《軍隊政治工作如何發動民眾》、《政治部工作計畫》的報告和《山東省第六區抗日共同行動綱領》等檔案。這些以中共魯西北特委和政治部的名義簽發的檔案,凝聚著趙伊坪辛勤勞動的汗水,體現了他對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六)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攻陷廣州、武漢之後,轉變戰略,停止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以主要力量對付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在山東,以沈鴻烈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不顧民族利益,頑固地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他們公開分裂范築先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的關係,蓄意製造磨擦。為了維護魯西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局面,趙伊坪在魯西北特委的領導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粉碎了他們的陰謀。
11月13 日,日軍從濟南、泰安兩地向聊城進發。傍晚,日軍在東阿強渡黃河,國民黨守軍不戰而退,使日軍長驅直人。魯西北特委和范築先聞訊後,立即作了緊急部署,決定將有戰鬥力的人員和民眾全部撤出聊城。14日晨,趙伊坪帶領政治部機關人員和政治幹部學校師生向聊城西南莘縣轉移,之後又輾轉到冠縣,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第—卜支隊會合。范築先等未來得及撤出,被日軍圍在城內。經過一晝夜激戰,范築先和共產黨員張郁光、姚第鴻以及700餘名守城軍民壯烈犧牲。
聊城失陷後,魯西北的形勢日趨嚴重。中共魯西北特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繼續堅持魯西北平原游擊戰爭,並作好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事進攻的準備。會後,趙伊坪和張維翰一方面抓緊補充部隊,另一方面在於部和部隊中進行堅持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動員工作,很快穩定了幹部及戰士的情緒。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後,中共北方局根據六中全會精神和魯西北急劇變化的形勢,決定把魯西北和泰西特委合併,成立魯西區黨委。1939年1月,魯西區黨委在北館陶成立。張霖之任書記,趙伊坪任秘書長兼統戰部長。趙伊坪受魯西區黨委委託起草了一份《在新形勢下給魯西北全體黨員的緊急信》,詳細闡述了當前的形勢與斗,爭的任務,以及堅持平原游擊戰的意義。這封信發出後,極大地鼓舞了全體黨員和廣大抗日幹部,使他們更加堅定了在敵後平原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的信心。
1939年3月,中共魯西區黨委領導機關隨八路軍先遣縱隊由冠縣、館陶地區向茌平、博平地區挺進。5 日清晨,部隊在高唐琉璃寺一帶與日軍遭遇。經過一天的激戰,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由於敵眾我寡,先遣縱隊司令員李聚奎和中共魯西區黨委書記張霖之決定利用黃昏突圍轉移。部隊從琉璃寺寨內突圍出來,向許樓方向前進。突然,前方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敵人的騎兵、裝甲部隊迎面撲來。交戰中,趙伊坪中彈負傷墜馬落地,不慎丟失眼鏡,而他由於高度近視而行動困難.不幸被日軍所俘。兇殘的敵人把趙伊坪綁在一棵大棗樹上,用盡酷刑,百般折磨。趙伊坪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痛斥侵略者的暴行,體現了共產黨員的革命氣概。敵人惱羞成怒,將他全身澆上汽油,放火點燃。趙伊坪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中共魯西區黨委領導人和八路軍戰士得知趙伊坪慘遭敵人殺害的訊息,個個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大家決心化悲痛為力量,狠狠地打擊日本侵略者,為趙伊坪報仇。在魯西區黨委和八路軍先遣縱隊領導下,魯西北廣大人民縱橫馳騁在魯西大平原上,築起鋼鐵長城,用鮮血和生命保衛著這塊神聖的土地,贏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全國解放後,趙伊坪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茌平縣黨組織尋找到趙伊坪的遺骨,連同琉璃寺戰鬥中一起犧牲的戰友,安葬在高唐縣琉璃寺鎮徐廟村東頭的烈士陵園。1984年鄭州烈士陵園舉辦廠趙伊坪烈士事跡展覽。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宋任窮為烈士題詞.原魯西北特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趙健民揮筆題寫了《念趙伊坪同志》詩一首:
憶昔當年魯西北,
戎馬馳驅戰敵偽。
痛君為黨勇捐軀,
悲思戰友淚沾衣。
對趙伊坪作了高度評價。趙伊坪的老戰友熊義吾的三首悼詞代表了人民對趙伊坪烈士深切懷念之情:
(一)
中州豪士,巍然特出。
幼攻典籍,采精去粗。
長通馬列,信仰貞篤。
出為革命。不畏艱苦、
歷經險惡,如茹香薷。
磊落胸懷,俠烈為骨。
高尚其德,風流談吐。
才智雋拔,卓識突兀。
命筆成丈,龍蛇飛舞。
洋洋灑灑,建瓴高屋。
立志超越,高瞻遠矚。
(二)
民族不幸,日寇侵凌。
烽火連天,獸蹄縱橫。
人命倒懸.國脈將傾。
慷慨時艱,敵愾填膺。
豪氣沖霄,投筆從戎。
北渡大河,進抵聊城。
帷幄策劃,抗戰擴兵。
揮戈殺賊,叱吒馳騁。
冒彈直前,凜凜風英。
被俘不屈,壯烈捐生。
忠靈不泯,永貫碧空。
(三)
月淒水寒,薄霧滿天。
悼念故友,情懷萬千。
憶昔音像,仿如目前。
想見何及,隔斷黃泉。
哀哉痛哉,涕淚漣漣。
霹靂一聲,乾坤翻轉。
旭日東升,妖氣盡殲。
神州光復,禹甸鹹安。
未競初賦,後繼黽勉。
謹具素枕,遙為君奠。
庶乎可以,含笑長眠。
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共漯河黨史人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