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跡
他在污水管道疏通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練就了一套熟練解決化糞池、排污管道堵塞的本領和辦法,對全區排污管道的走向、結構等熟悉程度達90%以上。幾年來共查找處理被掩埋的化糞池和污水井400餘個,查找到年久失修而塌陷的污水管線200餘條,節省了大量資金。他總結編寫的《趙五工作法》在全隊推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他自製工具,減少車輛設備的損耗,每年為單位節約9000餘元。他不計時間不計報酬,既當司機,又兼任管工工作,僅管工一項一年就節約經費6000餘元。
十幾年來,在首都清運垃圾的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掌握了疏通管道的“獨門絕技”,總結出“趙五工作法”,在北京環衛系統作為培訓教材,並成為管道施工維護操作時標準的工作法。他還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石景山區十大傑出進京創業青年,當選為石景山區政協委員。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身邊雷鋒——最美北京人”評選中,趙五獲“身邊雷鋒”稱號。
兩次進北京 找到新動力
1989年,18歲的趙五到北京打工,在原石景山區環衛局當上了一名管工,負責糞便抽運。剛接觸環衛這個行業,又髒又臭又累的工作讓他難以承受,管工的名聲更是讓他有壓力,趙五想尋找一份“體面”的工作。沒過多久,趙五離開了北京,闖蕩到廣州、大連等地打工。他去過鞋廠,當過搬運工。兩年下來,外出務工的艱辛,讓他又留戀起北京的環衛工作。於是,他決定回北京。
趙五說,回到石景山環衛局,看到領導和同事們信任的目光,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在環衛這個服務崗位上立穩腳根。寒冷的冬季,皮手套變硬,影響手的靈活度,而布手套沾水後,又會特別的濕滑,他幹活的時候就選擇不戴手套。炎熱的夏季,不管外面是驕陽似火,還是大雨傾盆,只要哪裡有積水、有堵塞,他一定馬上到位,及時處理。
一次,一家小區物業公司打來電話,反映排污管線塌方下沉,致使小區近百戶居民下水不能外排。趙五立刻來到現場,8米多深的污水井已無法下人,井裡的沼氣隨時都有爆炸危險。他不顧自身安危,戴著防毒面具和呼吸器就下到井裡,在管道內找到了坍塌點。由於管道里不方便使用工具,他就用雙手將土一點一點往外掏,一乾就是十多個小時,累得精疲力盡,手也弄傷了。
趙五是一個有心人。在工作中,他不斷探尋好的工作方法。經過摸索,工作時間不長,他就練就了一手處理地下管線堵塞和尋找污水井的絕活。隨著時間的推移,環衛這份工作,漸漸從最初用以謀生的方式,變成他工作的動力。
憑藉技能 成為頂樑柱
趙五憑藉手感,用一個竹工具就能判斷出四五米深污水井的堵塞位置,並判斷出污水堵塞物堵塞的大致情況,從而拿出最佳解決辦法,節約開支。
練就了特殊技能的趙五,更加積極地深入一線,為周圍的人排憂解難。他還把自己的電話寫在值班室,以便遇到突發情況,隨叫隨到。
垃圾清運隊里價值30多萬元的管道疏通車,承擔著石景山區公廁以及社會單位的地下管道疏通任務。趙五既當司機,又當管工,成了垃圾清運隊的“頂樑柱”。
為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趙五對堵塞的管道能用竹工具疏通的,就不用疏通車。由於磨損嚴重,沖水壓力大,疏通車配備的高壓疏通管需半年更換一次,而一根疏通管要1萬元左右。趙五發現,很多時候疏通管並不是整根壞掉,只是因為某一部分損壞無法使用。他將完好的部分剪下來,又自費買來對接零件,將好的疏通管拼接起來使用。
實幹成專家 身教全系統
幾年中,趙五查遍了全區所有的污水管道,掌握了污水管網的走向流程,解決了多起管道堵塞冒水問題。他憑工作經驗,赤手判斷和查找出污水管線坍塌近200處,給施工單位節約了大量經費。
工會幫助趙五,將他特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進行梳理,印製成《趙五工作法》小冊子,作為全系統培訓工人的基本教程。
趙五說,希望自己總結的經驗,讓工友們都成為“清污專家”,為首都的環衛工作做貢獻。
主要榮譽
曾榮獲石景山區“十大進京”創業青年、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2010年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