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五娘[《琵琶記》人物形象]

秦腔改編傳統劇《趙五娘》,趙五娘是《琵琶記》中塑造得最為成功、最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基本信息

一、秦腔《趙五娘》

秦腔改編傳統劇《趙五娘》
秀才蔡伯喈上京應試,得中狀元
被馬相爺看中,欲招贅為婿。伯喈思念妻趙五娘,不從,馬相爺以皇旨相壓,並命伯喈好友臨摹伯喈筆跡,逼趙五娘改嫁。伯喈家鄉連年大旱,五娘吃糠敬養公婆。公婆得知伯喈入贅相府,含恨而死。五娘剪賣青絲,埋葬雙親,上京尋夫。馬相爺又差人馬踏五娘於風雪之中。得道長相救的五娘扮成道姑摸樣,與病入膏肓的蔡伯喈相聚。馬相爺又請“貞孝可嘉”皇匾,封為彌陀主持,永絕其俗念,身力憔悴的五娘,終於倒在血泊當中。 主要演員:馮艷麗 李小青 陳 魁 戴 蕊 李建信 張繼斌 劉 蕊 楊運虎

二、《琵琶記》人物趙五娘

趙五娘是高明寫的元雜劇琵琶記》中塑造得最為成功、最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①民間婦女性格。認為趙五娘的民間性格表現在“糟糠自厭”、“祝髮買葬”等民間類型 的故事情節之中。李希凡認為“趙五娘是中世紀千百萬中國婦女最深刻的典型”。這種民間婦女的性格主要是“滲透在趙五娘性格里的那種勇於承擔苦難的自我犧牲精神,那種高尚的人道主義愛情,那種不受功名利祿引誘的純潔樸實的生活理想。”
②艱苦鬥爭的性格。戴不凡認為“她不是被風風雨雨批得垂頭喪氣的牡丹,她是在嚴霜中迎著北風開放的菊花。”“正如夏日藍天初升的旭日,奔騰萬里的黃河,聳入雲霄的泰山”,“令人油然地感到一股強大的鼓舞力量。”
③雙重性格。認為一方面,趙五娘身上“體現了中國人民克己待人,勤苦自立的傳統美德和堅忍不拔、忘我犧牲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她身上不可避免地也留有時代的印記:奴隸式的馴服,‘一鞍一馬’,‘不嫁二夫’的貞操觀念。”
“艱苦鬥爭”說顯然有拔高之嫌。“民間婦女性格”與“雙重性格”這兩說其實並不矛盾。因為封建社會中的中國民間婦女本身就具有兩重性,即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和對封建觀念的服從。更何況趙五娘這一形象並不是作者單獨塑造出來的,而是高明在“里俗”創作的基礎上加工改造而成的。趙五娘這一形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民間創作的特點,另一方面她又體現著高明的道德理想。這就決定了這一形象的兩重性,趙五娘這一形象集中體現了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的優點:吃苦耐勞、孝敬溫順、克己待人、勇於自我犧牲。同時也集中體現出下層婦女的弱點:過分的溫順屈從,而缺乏自主意識。過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識,逆來順受,從一而終。劇中的趙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掙扎,確實表現出一種驚人的堅韌性格和自我犧牲精神,但她對自己的悲慘命運怨而不怒,悲而不憤。從未有過抗爭之舉,顯出一種十足的奴性。趙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義的。

三、京劇趙五娘

京劇趙五娘是京劇中的傳統旦角戲。

主要角色

趙五娘:正旦
蔡邕小生
張廣才:老生

基本劇情

蔡邕為父所迫,別家赴試,留妻
趙五娘養贍雙親;嗣中狀元,牛丞相強招贅為婿。蔡鄉荒歉,趙五娘乞求賑米奉養公婆,己則暗食糠秕,蔡母疑其有私,大鬧;事白,蔡母羞愧,爭食糠而噎死。蔡父繼亦病故。鄰人張廣才助趙五娘葬親修墳,並贈琵琶,令其上京尋夫。趙五娘至京,假扮女尼,深入相府見牛氏,備述前情。牛氏賢,以趙五娘所畫公婆真容題詩示蔡邕,夫妻得團圓。蔡邕請旨歸祭,適張廣才代為掃墓,嚴責不孝,經趙五娘講情,張廣才怒始釋。聖旨復下,滿門榮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