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31年出生於寧強縣胡家壩鎮。
自幼喜愛書畫、雕刻。啟蒙陳翰青先生,中學時受業於白日煦、王大平、葉訪樵。
七十年代後更得益郭登岑,方濟眾諸先生的教導。
成就及榮譽
五十年代便在省地報刊發表作品,後期專事中國畫山水、花鳥創作,作品多次參加省地及全國性書、畫展覽並獲獎;
作品被編入大型畫冊和辭典,傳送域外。
八十年代後曾參加省地及甘肅、江蘇、日本等地書畫交流。
現為陝西省美協、書協會員,漢中市美協、書協理事,並任漢中市老年書畫協會副主席
2009年榮獲“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個人作品
社會評價
寧強縣有個趙世鈞
寧強縣是陝西省西南端的一個山區小縣,趙世鈞是寧強縣的一位極有藝術成就的地方文化名人。外地人很少知道陝西有個寧強縣,但當這些人踏上寧強這片熱土時,就會感到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化強縣,而趙世鈞先生則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若給先生定位,其首先是個文化人,其次才是書畫家。前者可留給他人評說,我僅僅想說後者,這是我多年來的一個願望。先生自幼喜愛書、畫、篆刻及木刻,受業於陳翰青、白日煦、王大平、葉訪樵、郭登岑、方濟眾等大家,日日以詩詞文章、書畫篆刻為伴,尤以國畫名重於世,但終因先生居於偏僻山區而少為外人知道。幾十年來,先生默默無聞,在水墨世界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園。他沒有機遇也不想通過各種關係改變自己的處境,唯獨鍾情藝術,日見其長。無論畫家或書法家,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很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就應該有平常的心態。人不是不可追求名利,而是對名利應該持正確的態度。先生前半生命運坎坷,無名利可言。後半生雖條件得到改善,但困於山區小城,即使有名利之想,也無條件。對其而言,事事皆變,唯有對藝術的熱愛之情不變。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只要能拿毛筆在宣紙上劃出線條,就是書畫家,只要能把自己所臨摹的東西組合起來者就是國畫家,只要會抄寫唐詩宋詞者就是書法家,藝術語言蒼白、無聊、大眾,即使如此,個個都是人物,把尾巴翹得高高的。許多人口口聲聲視名利如糞土,但一旦接觸到名利,就失去了立場。更有一些人希望把名利這塊蛋糕搞大。搞書畫者很多,但真正有成就者有幾人?有些人看似瘋子一樣,但見到名利就不瘋了。我不想評價趙先生的藝術水平,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普通藝術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在培養後學者方面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能數十年如一日沉淫於藝術之中的精神。也許正因為先生所處的環境惡劣,在沒有鮮花和掌聲中能潔身自好,孤寂中獨守自己的藝術世界。寧強縣雖說是貧困縣,但在陝西範圍內卻是一個文化大縣。本縣的書法篆刻藝術蓬勃發展,先後舉辦了五屆漢源筆會,影響波及省內外。有數人的書法篆刻作品參加了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權威性展覽,同時在理論研究方面也頗有成就,成為陝西書法篆刻界的一道獨特的現象。人們在總結成就時,都離不開趙先生的奠基性作用,其是源、是根,為後學者提供了一種參照,一種啟蒙,一種澆灌。趙先生作為地方文化名人,熱心地方的文化事業。在剛剛完成《趙世鈞書畫作品集》後,其出售畫作籌劃資金,準備為寧強縣的書畫界人士出版一本作品集。其實,趙先生的經濟並非寬裕,只所以這樣乾,憑的是對地方文化的良知,對後學者的熱愛,對保護地方文化事業的責任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其不僅是一位書畫家,更是一個文化人,為寧強縣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作為後學者,我們對趙先生充滿了敬意。其一生作品無數,但全都散入民間。五一期間,兵馬俑博物館的鄭安慶先生回故里看望趙先生,希望為先生留下一些音像資料,但令人不解的是先生身邊並無自藏之畫,我只能通過朋友尋得兩本冊頁及幾幅條屏,完成了拍攝任務。拍攝的過程就是嘆息的過程,感動的是這種無私的精神,善良大度的氣量,其幾乎從沒有拒絕討作品者,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地方領導及朋友已意識到趙先生的書畫是一種文化品牌,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進行宣傳和保護。縣上領導組織人力和財力,為趙先生拍攝了音像短片,在縣市電視台進行宣傳。在西安的李多木先生極力推崇下,出版了《趙世鈞書畫作品集》。這不僅僅是趙先生個人的事情,更是寧強縣文化事業的大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趙先生已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但其仍思維敏捷,探索不止。其在花鳥畫題材和創作手法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山水畫創作方面有了新的境界,在作品中抒發了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情。在書法創作方面,已偏離了大眾的藝術語言,以畫入書,筆墨豐富,自成一體,人書俱老。尤其是行草作品,用筆變幻莫測,氣勢逼人,堪稱佳作。多年來,為別人為自己寫下了許多文章,卻沒有為趙先生留下一點點文字,只是因為常常在一起的緣故,不知從何說起。在趙先生自費為寧強縣書畫名人出版作品集之際,寫如上文字,以了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