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巴赫金的“超語言學”思想主要散見於《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哲學-語言科學中的社會學方法基本問題》(1929),《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 1929),《言語體裁問題》(1954)等著作中。而《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哲學-語言科學中的社會學方法基本問題》則最全面的論述了他的這一思想。在這部著作中,巴赫金分析並批判了當時兩個完全相對的語言哲學流派-以洪堡特為代表的“個人主義的主觀主義”和以索緒爾為代表的“日內瓦學派”的“抽象的客觀主義”,指出著兩個學派要么把語言視為個人的心理現象,使內在符號完全心理化,從而使話語完全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意識形態,不能解釋語言的交往的本質特徵,要么把語言當成一種抽象的概念體系和規則一致的形式體系,從而使語言無法闡釋豐富多彩的言語現象,同樣使之與炎炎的意識形態和生活的內容分離。在批判上述兩大傳統學派的基礎上,巴赫金借鑑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認為研究語言要從社會學的觀點出發,因此他首先要確立意識形態創作科學與文藝學、宗教學、倫理學的關係,他認為它們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綜觀巴赫金對“超語言學”的論述,可以發現,這一思想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它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符號學和話語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