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47年10月稱濱湖區。
1949年隸屬桓台縣第八區,下設12個鄉。
1955年9月為起鳳區。
1956年11月撤區分設夏莊、魚龍、起鳳3個鄉。
1961年9月恢復起鳳區。
1966年7月撤區並社,稱起鳳公社。
1984年4月恢復起鳳鎮建制。
1988年,鎮政府駐地由起鳳北村遷址夏莊村西。
行政區域
起鳳鎮付廟村 起鳳鎮華溝村 起鳳鎮魚一村 起鳳鎮魚二村
起鳳鎮魚三村 起鳳鎮魚四村 起鳳鎮夏一村 起鳳鎮夏二村
起鳳鎮夏三村 起鳳鎮夏四村 起鳳鎮夏五村 起鳳鎮夏六村
起鳳鎮夏七村 起鳳鎮起北村 起鳳鎮起南村 起鳳鎮西三村
起鳳鎮西四村 起鳳鎮東鞏村 起鳳鎮西鞏村 起鳳鎮穆寨村
起鳳鎮辛泉村 起鳳鎮烏東村 起鳳鎮烏北村 起鳳鎮烏南村
經濟概況
起鳳鎮工業發達,全鎮工業企業達到168家,初步形成了防偽印刷及製品、血液器具、磨料磨具、電子器材、建築安全網及服裝水洗等為主的行業,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及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保康公司的年產200萬套病毒滅活輸血濾器及配套設備被國家科技部列為863引導計畫。
泰寶公司的“泰寶牌”產品及博威磨具公司的“淄砂”牌產品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起鳳鎮先後獲得“山東省百強鄉鎮”、“省級文明鎮”和“中國鄉鎮之星”等多項榮譽稱號。
風景名勝
(一)水鄉風光秀美。馬踏湖總面積近百平方公里,湖內有2100餘條湖區
船道,縱橫相連,交織成網,形成了我國北方極為罕見的“村村靠湖、家家連水、戶戶通船”的水鄉風貌。馬踏湖是山東省政府命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在生態旅遊方面具有很大潛力。
(二)人文資源豐富。截至2007年,馬踏湖區還保留著五賢祠、徐夜書屋、冰山、齊台、青丘、會城魯連井、齊王閣、勝處祠、湖心亭、魚神亭等一大批有一定品位和開發價值的人文資源。
(三)湖區物產豐富。湖中盛產藕、蓮、蒲、葦、鵝、鴨、魚、蝦、蟹以及其他野生動物資源,野生鳥類也有七十餘種,水生植物三十餘種。馬踏湖特產金絲鴨蛋、魚龍香稻、白蓮藕因其風味獨特,是歷史上進奉朝廷的貢品。特色農產品 :蝦
(四)民俗風情旅遊風格獨特。湖民出門以船代步,可探親訪友、趕集上店、下湖捕魚、運糧運肥。水鄉風情迷人,水鄉的漁民捕魚、台田耕作、湖上牧鴨、蘆田收割、湖底采藕等生產生活場景誘人。
會城故址
位於馬踏湖東岸,今遺址略呈方形,周圍高,中間低,形似小盆地。西周宣王元年(前827年)會齊侯於此,名曰“會城”。春秋戰國時期,為齊國南北之戰略要地。
五賢祠遺蹟
《左傳》載,顏周隱於青丘。顏,戰國時期齊國名士。今馬踏湖中有一突出水面的高台,南北10米,東西8米。台南端探出一塊條石,相傳為顏當年垂鉤處。在五賢祠東北約500米處,有一低洼地,俗名冢子灣,傳為顏墓地。
魯仲連遺蹟
今華溝村北2里許,有一塊三角地,傳為戰國末年齊名士魯仲連蹈海處。公元前221年,秦滅齊,魯仲連不甘心做暴秦順民,蹈少海(馬踏湖)而死。戰國時期,魯仲連曾寓居於今華溝村一帶。華溝村中心原有一水井,傳為魯仲連所鑿,井邊有一石碑,刻“魯連井”三字。
青丘遺址
今華溝村北約3里處馬踏湖中,有一高出水面3~4米的土埠。民國時期土埠面積尚有24畝,今僅餘3畝左右。《左傳》載“齊景公有馬千駟,田於青丘”,傳即為此地。
青丘遺址乾隆年間曾建“三賢祠”,供魯仲連、諸葛亮、蘇東坡塑像。祠堂大門座北面南,門前有石獅一對。門東側為鐘樓,高約八米,懸吊大鐘。門西側為火池。1949年,三賢祠已廢圮,僅留《重刊續修三賢祠記》碑。碑文中有:“若世遠年湮,祠宇再造,後之君子併入轅固、顏為五賢祠乃完善”等語。
1985年,華溝村民在青丘上重修祠宇。塑魯仲連、蘇東坡、諸葛亮、顏周、轅固五位先賢像,以示紀念。五賢祠是一組中軸對稱的四合院式仿古建築。大門南向,東南、西南兩角分別高築角亭。由大門向里,左右兩側為廂房,正面為祠堂,皆台廈廊檐,古樸典雅。祠堂匾額書“五賢祠”。堂前廈柱題聯:“異姓五賢英名傳萬古;數代一堂功業垂千秋”。祠堂門柱及東西兩廂房門廈各柱也多有題詠。
人口數據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55506 |
男 | 26938 |
女 | 28568 |
家庭戶戶數 | 1614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54927 |
家庭戶男 | 26661 |
家庭戶女 | 28266 |
0-14歲(總) | 11670 |
0-14歲男 | 6602 |
0-14歲女 | 5068 |
15-64歲(總) | 38001 |
15-64歲男 | 17717 |
15-64歲女 | 20284 |
65歲及以上(總) | 5835 |
65歲及以上男 | 2619 |
65歲及以上女 | 321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53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