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燈腳

起燈腳

"在閩南僑鄉市鎮農村,七月初一日為“起燈腳”。 在閩南僑鄉市鎮農村

農曆七月初一,各地普遍有“起燈腳”(點路燈)到農曆八月初一又普遍“倒燈腳”(燒路燈)的歲時俗儀,以示七月普遍超度鬼魂活動(即普渡)的開始與終止。當晚家家戶戶要在大門外,備菜餚小祭鬼魂。有的鄉里在普渡日“倒燈腳”。
(笑紅塵原創)每年七月初一,大街小巷各門各戶都掛著一隻燈籠,上下用竹片編織製成,底座和上蓋連為一體。以供開啟在燈內點小臘燭燈或小油燈之用,上蓋中間有個圓形出氣孔,上面用紅鉛絲製個活動的彎形燈鉤,以供懸掛。在閩南僑鄉市鎮農村,七月初一日為“起燈腳”。當日黃昏在各自門口擺上五味菜餚和酒、飯。主人焚香祝告後便點亮了“路燈”,隨後焚燒金楮銀服,收拾完菜餚,便把“路燈”掛在自己家門口,以便那些來參加“普度”活動的“好兄弟”夜間行走方便。
位於石獅太原路有一家傳統製作“路燈”,主人姓王,在訪談中知道這家傳統作坊已有幾十年。王師傅十幾歲就從父親手中接下這間作坊,他告訴我,在他印象中石獅最早製作“路燈”是一位九十歲高齡的“陳bie老先生”,可惜在去年陳老先生已仙逝,無法登門拜訪,略感遺憾。
從這一天起,便是“鬼月”,在這個月內閩南有一個傳統:不婚嫁、不祝壽、不喬遷。如不幸於此月病故或突然死亡者只舉行出殯儀式,而不舉行“歸虞”引魂儀式,因俗例“七月不引鬼入宅”。七月乃普度之期,到處都是遊魂散鬼。如再舉行“引魂”儀式,誠恐家鬼與散魂發生矛盾,引起衝突。而其他喜慶之事,也儘量避免在這個遍地都是遊魂散鬼的月里舉行。(笑紅塵原創)轉自石獅論壇
農曆七月,俗稱鬼仔月。整個月份各地紛紛舉行“普度”祭禮,自初一日至月底三十日,無一日不舉行。而城市之中.即按角落、鋪境逐日安排“普度,之日,如晉江青陽,即為“初一內頭孝”;泉州城內是“初一後城”。因此從七月初一日起,泉州城內稱為“初一豎旗”,意思是初一這一天,就樹起旗桿,掛上“招魂幡”向五路八方遊魂散鬼昭告;在七月這個月內,我們將逐日供奉五味碗和飯菜招待,並“普度”鬼魂脫離苦海,或輪迴轉世......。
這一天各家各戶在各自的門口擺上小几或長板椅.擺上五味煮熟的葷素菜餚,同時擺上五雙筷子,五個酒杯,一壺燒酒.一壺白米飯,主人焚香祝告,請諸“好兄弟”享用,並祈勿得騷擾,保庇合家平安等等,稍等片刻,大概是等待眾“好兄弟”享用完畢,然後焚燒冥幣金紙銀服.似供“好兄弟”在陰間使用,穿著。

在閩南僑鄉市鎮農村,七月初一日為“起燈腳”之日。當日黃昏在各自門口擺上五味菜餚和酒、飯,與泉州城內相同,但又有一盞四方形的“路燈”,其規制約莫四寸見方,高七八寸,上下用木板製成,四角有四支木質支柱,把底座和上蓋連為一體,上蓋中間有個圓形出氣孔,上面用紅鉛絲製個活動的彎形燈鉤,以供懸掛。“路燈”四方圍以透明玻璃。其中一片可以上下活動,以供開啟在燈內點小臘燭燈或小油燈之用。“路燈”正面,即可以啟閉的那一面,貼上一對小對聯,上寫“敬點路燈”“陽光普照”或“一心誠敬”也敬點路燈”,主人焚香祝告後便點亮了“路燈”,稍待片刻,即焚燒金楮銀服,收拾完菜餚,便把“路燈”掛在自己家門口,以便那些來參加“普度”活動的“好兄弟”夜間行走方便。
從這一天起,便是“鬼仔月”,在這個月內不婚嫁、不祝壽、不喬遷。如不幸於此月病故或突然死亡者只舉行出殯儀式,而不舉行“歸虞”引魂儀式,因俗例“七月不引鬼入宅”。大概七月乃普度之期,到處都是遊魂散鬼,如再舉行“引魂”儀式,誠恐家鬼與散魂發生矛盾,引起衝突。而其他喜慶之事,也儘量避免在這個遍地都是遊魂散鬼的月里舉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