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起滅
拼音
qǐ miè
注音
ㄑㄧˇ ㄇㄧㄝ ˋ
引證解釋
1、佛教語。指因緣和合而產生與因緣離散而消滅。
宋 范成大 《請佛閣晚望雪中數十峰如爛銀晃耀暑光中》詩:“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
清 黃遵憲 《游潘園感賦》詩:“彈指須臾千載後,幾人起滅好樓台。” 錢仲聯 箋註:“《楞嚴經》:‘起滅無從。’”
2、時隱時現;時有時無。
唐 皇甫曾 《奉陪韋中丞使君游鶴林寺》詩:“寒磬虛空里,孤雲起滅間。”
唐權德輿《暮春閒居示同志》:靜看雲起滅,閒望鳥飛翻。乍問山僧偈,時聽漁父言。
宋 道潛 《次黃子理韻》:“寒爐燃豆萁,光焰時起滅。”
明 沈謙 《二郎神》詞:“關山參差,宮闕起滅,長空煙霧。”
3、謂玩弄手段,捏造是非。
《元典章·吏部六·書吏》:“縣吏暗分鄉都,州吏分縣,府吏分州,起滅詞訟,久占衙門,敗壞官事,殘害良民。”
明 高攀龍 《三時記》:“止有凶人名 陳所蘊 者,工於刀筆,以起滅為事。”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