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歷程
2001年8月8日美國起源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主要目的是蒐集太陽風粒子,用於研究有關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的問題,總投資約2.6億美元。探測器在2001年12月3日-2004年4月1日(共850天)進行採樣,採集了約10-20ug太陽風粒子。2004年4月1日,探測器完成採樣任務後開始返航。
2004年9月8日,在探測器返回艙返回地球大氣層時,由於重力開關裝置的電池故障,返回艙降落傘沒能按原計畫打開,返回艙以320km/h的速度墜落在猶他州的沙漠上,而且變形損壞,一半撞入地面並裂開,蒐集到的太陽風粒子受到污染。雖然大量樣品受到污染,但經過努力,但經過努力,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恢復了大量樣品,在對蒐集到的樣品進行檢查後認為,太陽風粒子樣品基本保存完好。2008年3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起源號任務成功完成了大部分既定科學目標。
結構特點
2007年6月28日發射的“起源2號”太空艙外觀與“起源1號”十分相像,但這個較新的型號裝備了改進的高度控制系統,並用一個分散式多室膨脹系統取代了“起源1號”的單室膨脹系統設計。
兩個太空艙都裝備了攝像機,對太空艙外部進行拍攝,並記錄艙內11.5立方米(406立方英尺)空間的情況。“起源1號”裝有11部艙內攝像機和7部艙外攝像機,而“起源2號”共裝備了22部。這些數據和圖像都傳送到了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北部的任務控制中心。
使用情況
“起源1號”裝載了各種個人物品和照片、一個包括蟑螂的生命科學實驗設備、墨西哥跳豆(墨西哥大戟屬樹的種子,蛾的幼蟲多寄生其中,故能跳動)和一個NASA的被稱作“基因盒子(GeneBox)”的實驗裝置。“起源2號”也裝載了個人物品,還有一款太空賓果遊戲用具和一個叫做“生物箱(Biobox)”的生物試驗容器。這個“生物箱”是一個三室的加壓容器,包含裝有生物標本的隔離室,這些生物標本可以通過艙內的攝像機觀察。“生物箱”里的“居民”有蟑螂、蠍子和“紅色收割者螞蟻”。
科學發現
儘管起源號探測器的返回艙受到損壞,採集樣品受到污染,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用4周時間進行樣品恢復工作,對各個收集器進行檢查、編目和包裝,盡全力恢復了大量樣品。最初的檢查表明,收集器上的一些晶片被撞碎,但另一些晶片基本密封完好。一些沙漠塵埃進入返回艙中,所幸的是返回艙並未浸入液態水。由於太陽風粒子嵌入在鏡片中,塵埃只是黏在晶片表面,可以將塵埃和樣品分離。
儘管受到污染嚴重污染,返回艙內部樣品罐仍密封完好。2005年4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已經從返回艙集中器上取下4個太陽風采集器,這些採集器形狀完好無損。2008年3月,航空航天局宣布,對採集器的研究顯示,太陽的同位素氧-16的含量要高於地球。這說明在形成地球的塵埃粒子結合之前,存在一個消耗來自太陽原行星盤的同位素氧-16的未知過程。
性能參數
•名稱:起源號(Genesis)空間飛行器
•製造商:畢格羅航天公司
•發射日期:2006年年7月12日
•發射地點:羅斯,杜巴羅夫斯基/耶斯尼
•軌道:550公里,軌道傾角64°
•運載火箭:第聶伯火箭
•規格:光子M3
•有效載荷:“基因盒子”,生命科學實驗設備,個人物品和照片
•結構尺寸:4.4米×2.5米(14.4英尺×8.3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