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過程
先在空曠地或大操場,用當天砍下的新鮮木柴1000多公斤,架成一堆,約高1米,寬2米,長3米,當晚點火,由兩名男子用長叉負責撥弄火堆木頭,使其燒旺燒透,村中男女老少圍著火堆狂歡。活動前舉行隆重的拜祭儀式,族老用公雞一隻,殺血灑火場,然後斬下雞頭,放入農用的一個鐵犁內,投入火堆猛燒。
四周民眾敲鑼打鼓,狂叫高喊。眾多青年,有的咬著燃點的香火,拚命打鑼打鼓;有的揮舞香火不停吶喊,作表演前的陣勢。按規定的時辰,師傅頭身披紅袍,頭纏紅巾,腳穿拖鞋,肩上扛著一面灰旗,率領眾弟子到村頭神龕上香,吹響牛角號出征。
在眾人的簇擁下,師傅頭來到火場,全場一片歡騰。此時,火堆木料已燃盡,留下一地烏黑赤紅火炭,各弟子繞著火堆狂奔數圈作開場白,師傅頭則脫去紅袍,大搖大擺,走到火堆用工具從火炭中刨出燒得紅軟、冒著白煙的鐵犁頭,用手錘打,在眾目睽睽之下,熟練地用牙咬著犁頭,昂首闊步,繞場而行,面色無恙。
接著,師傅頭身披一床薄棉毯,在火炭上靈巧地翻來滾去,旁人可聞到明顯的毛毯燒焦的臭味。接著下來,師傅頭與眾弟子一個接一個,在火炭上來回小跑,將炭火踢開,踢得火花四濺,滿地硝煙,這就到了表演慶祝的高潮。此時,四周煙花升空,爆竹燃放,鑼鼓齊鳴,宣告慶祝活動結束。鄉民一齊涌到火場,鏟回灰燼返家,倒在自家豬圈、後院或塘邊。按民間說法,踩火場的炭灰,可讓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族富貴添丁。
歷史沿革
雷州、遂溪、麻章、東海等地農村,每年的元宵都有此項活動,以雷州白沙鎮瑚村最出名。2006年2月《南方日報》記者還作過專題報導,題目是《目擊雷州地區罕見的慶祝元宵儀式——春夜行‘雷’走火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