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文化自覺: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研究

走向文化自覺: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研究

走向文化自覺: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陳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站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北京市網際網路宣傳管理辦公室網路新聞管理處處長,北京市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北京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傳播基地特約研究員,北京網路媒體協會常務理事。

2000年開始從事網路新聞管理工作,參與構建了北京地區的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行政執法體系和行業自律體系。參與主編了首部《首都網路文化發展報告(2009-2010)》,參與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首都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撰寫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首善之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路文化建設”,被收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首善之區的實踐研究文集》,在《新聞戰線》、《新聞與寫作》、《網路傳播》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若干。

內容簡介

《走向文化自覺: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研究》主要內容簡介:以文化自覺為邏輯主線思考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的構建是一個全新的嘗試。費孝通先生在《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2002年8月6日)一文中講到“近些年來我常講文化自覺問題,正式採用這個名詞是在1997年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二屆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其意義在於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向。”

目錄

前 言

緒 論

0.1 問題的提出

0.2 現有研究的不足

0.3 研究對象界定知研究思路

0.3.1 研究對象界定

0.3.2 研究思路

第1章 網際網路傳播時代中國媒體文化的變革

1.1 網際網路開拓的媒體文化新樣態

1.1.1 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其影響

1.1.2 網路媒體的產生

1.1.3 網路文化的興起

1.2 中國網路媒體的地位

1.2.1 結構特徵

1.2.2 制度環境

1.3 中國網路媒體與客群的深刻互動關係

1.3.1 普及率增長迅速

1.3.2 網上言論十分活躍

1.3.3 獲取信息功能居首

1.3.4 娛樂化傾向保持

1.3.5 電子商務持續發展

1.3.6 網路問政已成常態

1.3.7 媒介融合日漸加強

1.3.8 媒介分化趨勢並行

第2章網路傳播環境中媒體文化責任的辨識

2.1 媒體的責任

2.1.1 媒體在社會系統中的功能

2.1.2 媒體的社會責任

2.2 網路媒體的責任

2.2.1 當前的研究概況

2.2.2 網路媒體的特殊性

2.2.3 網路媒體的道德原則

2.2.4 網路媒體社會功能的良性發揮

第3章 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3.1 中國網路媒體自律機制的發展歷程

3.1.1 第一階段:共識形成階段(1999-2001)

3.1.2 第二階段:組織建設階段(2001-2003)

3.1.3 第三階段:機制完善階段(2003年至今)

3.2 網路媒體行業自律?理思想的演進過程

3.2.1 “積極支持、促進發展、巨觀指導、歸口管理”方針

……

第4章 中西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的比較

第5章 中國網路媒體自律機制建設的原則與框架

結語

附錄一 北京網路媒體紅色故土行宣言集納

附錄二 北京網路媒體協會新聞評議專業委員會評議公報選錄

附錄三 網路媒體自律公約

附錄四 法律法規

附錄五 網路媒體行業自律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高鋼

陳華的書稿置於眼前,不免心中感慨。

陳華是我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招收他作為博士研究生之際,我對他並不了解。只是看到他有在英國學習的經歷,又在北京市網際網路宣傳管理辦公室從事網路新聞傳播的管理工作。我覺得他的經歷和其他報考的學生不同,一個是對新聞傳播實踐的了解,一個是國際觀察的視野,這或許是今天從事新聞傳播研究需要的寶貴條件。

陳華屬於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一邊是繁忙的工作,一邊是緊張的學習,兩個任務置於一身,壓力可想而知。恰恰他又遇上我這個對事情過於認真的人,陳華的學業進程就更多了艱辛。而陳華在各種壓力下從來不抱怨,不急躁,不草率,只是腳踏實地付出自己的努力。為了深入研究網路媒體行業的自律機制,寫出高質量的學位論文,他將自己的學業延長至五年之久。

我還記得,他寫作博士論文的過程充滿了磨難,幾度風雨,幾度春秋,為了這篇論文,他不斷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不斷充實新的調研資料,不斷深化自己的看法,不斷修改已經寫出的文字,最後天翻地覆地五易其稿,順利通過答辯。

我原以為拿到了學位證書,陳華可能會全心投入他的專業工作而不會再為論文寫作吃苦了。看到這部書稿時發現,他在自己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新的研究,力圖描繪出一個線條更加準確、色彩更為豐富的專業研究的畫卷。

我相信,這本書會讓人們從一個特殊的角度看到中國網路信息發展的歷史進程。

陳華獲得博士學位的2010年正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第16年。

16年間,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中國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網路信息傳播已經成為社會主流信息傳播方式,網路信息技術已經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著巨大的推動。

16年間,中國各個地區、各個層級、各個類別的專業媒體和社會組織都紛紛在網際網路上建造了自己的信息傳播與信息服務的平台,形成了一個功能豐富、結構多元、布局廣泛、規模龐大的信息傳播集群。網際網路信息的傳播速度更為迅捷,傳播範圍更為廣泛,傳播內容更為豐富,傳播方式更為靈活,由此生成了一個全新的中國網路信息傳播架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媒體資源在中國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嚴重失衡的狀況、開始得到改變。

網路信息傳播的發展,已經催生了中國全新的媒體環境,它的組織架構、技術能量、專業分工、服務功能正在把中國的東部與西部、城市和鄉村日益緊密地聯繫起來,正在把中國的政府與民眾、群體與個人日益密切地聯繫起來,正在把中國與世界日益密切的聯繫起來。

各種環境變化的信息、各種專業知識的信息、各種實用服務的信息、各種文化娛樂的信息、各種分析評論的信息,正在通過多元媒體渠道迅速廣泛地在中國各個地區、各個行業、各個機構、各個群體之間傳播與交流。

在網際網路技術創造的新的信息傳播環境中,公眾知情範圍不斷擴大,公眾表達空間不斷擴展,公眾監督權利不斷加強,公眾協商機制不斷完善,中國公民信息權利的實現和公民社會的建造都贏得了新的空間。

16年來,我們在體驗著網際網路具有的新聞傳播、文化娛樂、人際交流、電子商務等各個方面極其豐富的工具性功能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科學發明都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各個時段,從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改變著社會的存在方式與運行方式。

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第一次讓人類的文明進程在現實文明形態之外擁有了一個數字文明形態,這個數字文明形態絕對不只是對現實文明形態的複製、存儲和備份,而是有著它自身的運行規律與能量,兩個文明形態之間進行著複雜的能量互動。

16年間,網際網路技術的套用正在告別網際網路早期公共信息傳播與私人信息傳播的初始形態,完成著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多元、從初級到高級的歷史演進,釋放著它推進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發生變革的巨大潛能。

網際網路不僅是偉大的技術革命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推動者。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有幸目睹網際網路技術革命與中國社會變革交疊演進的路線圖:

Web1.0時代:這是信息總量劇增,全球信息互聯,信息綜合提供,網路數據檢索為其主要特徵的網路泛傳播時代。這一時代其主要的信息提供模式仍然是機構為主體的公共傳播。我們感受的是信息總量的急劇增長,信息獲取的及時、全面、精準和便利,大型入口網站和網際搜尋引擎在滿足我們綜合性信息需求的同時,幫助我們在整個網際網路的信息海洋中實施導航、檢索、詮釋和分析。每個人與世界範圍的信息聯繫起來,人類極大地擴張了自己的觀察視野。

Web2.0時代:這是媒介形態多元,個體傳播強化,網際協作普及為其主要特徵的網路社會形成的時代。這一時代信息的提供模式從形態上看是以視頻信息為主的多元媒體形態的融合,從信息傳播的渠道上看是以行動網路為主的寬頻網路的套用,從信息傳播目標上看是以滿足人的多元社會需求而進行的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從網路信息的結構的演進功能上看是網路社會結構的形成。Web2.0時代,我們感受的是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時空界限的突破,個人信息傳播能量的擴張,個人與群體之間通過網路建立起各式關聯,網路社會的屬性清晰顯現,網路世界與人類社會之間的能量互動變得更為順暢,更為直接,更為強大。

Web3.0時代:它將是物體全面互聯、客體準確表達、人類精確感知、信息智慧解讀的時代。這個時代將生成一個物質世界與人類社會全方位連線起來的信息互動網路,我們感受的是由此生成的超大尺度、無限擴張、層級豐富、和諧運行的複雜網路系統,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聚融的全新的文明景觀。在這個或許可以被稱之為Web3.0的時代,人類將賦予物質世界自我表述、自我展現的機能,在與客觀世界的直接信息互動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級別的與物質世界和諧共生的智慧。

今天的網路信息技術正在推進著人類社會與客觀世界的全程信息互動系統的建設。在這個系統中,不僅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新的社會結構正在形成,而且過去看似完全被動的物質客體也將因人的智慧而得到主動表達的智慧機能,這一技術的套用趨勢推進著人與客觀世界的全程信息交流,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運行效率的提高,推進著人類社會與大千世界的和諧共生。

今天網際網路平台所承載的信息採集技術、信息導航技術,信息整合技術,信息詮釋技術,信息控制技術正在不斷突破著人們獲取信息、傳播信息、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時空限制,正在把信息創造與信息使用的自由越來越多地給予每一個人。網路信息技術正在把每個社會成員與人類的數字世界連線起來,從而推進每一個生命的能量與整個人類文明能量之間的溝通與互動。

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技術革命與社會變革交疊演進的歷史變遷過程是震撼人心的。

我發現網際網路的技術本質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憧憬的社會理想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這樣描述他們的理想社會:“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今天網際網路技術正在將獲取信息、表達觀點、參與討論、自由創造的權利給予每一個社會成員,我們看到,尊重每個生命的價值,開掘每個生命的能量,成全每個生命的理想,保障每個生命權利,推助每個生命獲得自由的理想境界正在並非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呈現。

文化自覺

——評《走向文化自覺——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研究》

許苗苗

網際網路為人們帶來了更自由的言論空間,更便利的溝通渠道,也醞釀出豐富多彩的網路文化。網路媒體在國家政策的扶植和公眾的期許下迎來了興盛和繁榮,但其進入的低門檻和言論主體的隱密性也為虛妄的謠言提供了土壤。在強勁的傳播能力和巨大的經濟動能背後,網際網路上低俗、虛假的另一面也顯露出來。

一、網路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面對網路媒體中日漸暴露的種種問題,相關對策時有提出,如網際網路傳播管理條例、法規的出台,“網路實名制”利弊的討論,青少年上網“花季護航”軟體的安裝等,通過外在管理手段進行淨化網路空間的嘗試,對網路媒體進行“他律”。而“網路媒體行業自律公約”的簽署、“網路自律專員”的設立等網際網路行業內部進行的探索,則屬於網路媒體的自律行為。自律體現了媒體的獨立性,是當事人自主選擇的結果,更易令人接受。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自律對傳播環境,參與主體的文化素質和自制力有極高的要求,完全排除非理性行為,有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在網際網路上形形色色的真實問題面前未免乏力。

如何在不傷害網路公開自由的前提下,促使其承擔大眾媒體的社會責任,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如何對網路媒體進行合理有效地監管,使他律與自律和諧統一,保證網路媒體健康有序地發展?這是網路時代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也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迎來全新挑戰的問題。不少專家、學者以及媒體人士都曾就相關話題發表過見解,並散見於網路,遺憾的是未成體系。而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陳華博士所著《走向文化自覺——中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機制研究》(以下簡稱《走向文化自覺》)則以近30萬字的篇幅,以“文化自覺”為全書統領,從他律與自律的和諧統一的角度,對網際網路時代網路媒體行業的有效監管和健康發展進行了全面論述和有益的探索。

二、文化自覺的前瞻性與普遍性

“文化自覺”一詞由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學的講話中提出,其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向”,從而“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這一提法最初是為應對20世紀初西方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衝擊而來,但在如今網路文化入侵傳統文化,虛擬幻象與真實社會對接的環境中也同樣適用,甚至具有更加重要的實際意義。網路自律是網際網路媒體行業對文化自覺這一思想的執行和演繹,對於解決當前網路文化傳播中出現的惡意炒作、低俗趣味、盜版侵權等問題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但儘管如此,由《走向文化自覺》一書的文獻綜述部分可以得知,這方面的研究還十分缺乏。目前,有關媒體自律的探討多半存在於發展較為成熟的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中,作為新興傳媒的網路雖然已獲得了數億擁躉,但對其健康發展的探索、有效管控的研究還遠遠跟不上蓬勃發展的現狀。此書以“文化自覺”為邏輯主線,在對國內外第一手資料進行挖掘整理的情況下,充分梳理我國網路媒體自律機制的緣起和發展歷程,並對其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思考,它填補了有關網路媒體自律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新穎性和前瞻性。

《走向文化自覺》的內容雖然針對網路媒體,卻廣泛適用於多種媒體。一般認為,傳統媒體擁有相對固定的信息源,所發布內容經由“把關人”控制,由於信息選擇的“議程設定”功能,不同信息在傳播中被賦予不同程度的顯著性,影響人們對事件重要性的判斷。而網路媒體上沒有固定的信息源,不同個體可以直接發布信息,分散客群也能夠即時接收。在網際網路上,以往媒體單向的議程設定不再成立,不同意見都獲得了表達的空間,因而產生了主體之間多元互動的影響,它幫助客群形成公眾議程。可見,在傳統媒體信息的編輯發布過程中,由於參與者相對單純固定,外部監管較易實施。當然,這並不是說傳統媒體沒有自律行為,只是以往多從工作實務出發,表現為各媒體自行制定的從業準則。網際網路不同於傳統媒體,單純的他律不僅在實施中遇到的難度更大,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損網路文化中已經形成的自由、平等、開放的氛圍,因此媒體內部自發產生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就更值得提倡。媒體自律話題在網路上並不鮮見,相關網路媒體單位和行業協會都曾進行過大量探討,但由於媒體本身的限制,基本發表於網路,沒有進入傳統學術研究視野,產生的影響也相應較小。其實,應當看到任何媒體的健康發展都並非單一作用力的結果。因此,《走向文化自覺》一書圍繞“文化自覺”的思路展開的媒體自律研究具有普適性,書中有關繁榮媒體文化、淨化媒體空間的建議和策略不僅適用於網路媒體,也為傳統媒體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從網路自律到文化自覺的飛躍

《走向文化自覺》一書作者陳華博士就職於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由於常年從事網際網路媒體管理工作,對國區域網路絡媒體文化誕生、發展的實際情況非常熟悉。他曾是中國地方政府新聞辦公室首個網路宣傳管理處成員,參與了網際網路媒體“他律”行為;同時,又策劃成立了全國第一家以“網路媒體”為正式名稱的地方行業自律組織“北京網路媒體協會”,率先進行了網路媒體的“自律”探索,其工作生涯幾乎與國內網際網路媒體發展同步。因此,在其著作中始終貫穿巨觀管控與行業現狀結合,理論探討與實際操作結合的思路。書中首先從傳媒專業角度對網際網路傳播時代中國媒體文化的變革進行梳理,描述了網路環境孕育出的媒體文化新樣態,對其做出恰當定位,並結合網路媒體的互動優勢分析當前傳播環境中媒體文化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充分考慮國內外媒體發展大環境的情況下,深入分析網際網路媒體行業自律的現實性、可行性與有效性,提出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設性意見。作者認為,在網路自律過程中,應當依據自覺主動、政治導向、社會責任、以人為本等原則,在組織體系上延伸覆蓋層級、推動網民參與、加強媒介教育,並依據法律保障、同業監督、強化獎懲、技術防範等機制運作。可以看出,作者充分考慮到了中國網路媒體發展的實際情況,將研究建立在當前網路自律探索的基礎上。雖然有關媒體文化自覺的構想目前還是帶有理想色彩的願景,但此書並沒有架空社會現實自說自話,而是力爭將他律的規範有效和自律的積極主動融會貫通,使書中的理性思索切實發揮指導實際操作的作用。

網路文化內容極其豐富、現象非常活躍,近年來的社會熱點大多從中發起或得到全新演繹。這使得網際網路不僅迅速成為比肩廣播、電視、報刊的第四媒體,更獲得了民眾最廣泛的參與,成為白領的休閒場所、青少年的學習工具、老年人的交往渠道、學術界的資信倉庫……幾乎所有人都能從網路上各取所需,它帶給廣大網民無盡的歡樂。《走向文化自覺》一書將重點放在巨觀管理制度領域,試圖從理論的高度進行概括,行文嚴謹、詳實,如能結合多姿多彩的網路文化現狀,多列舉分析一些網路事件實例,從公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入手,必將在可讀性方面更進一步。

《走向文化自覺》創作於2008至2009年,在當時的媒體語境中“文化自覺”一詞並不為公眾所熟悉。但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各級領導人在不同場合都提到了“增強文化自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說明“文化自覺”已經如作者所預期和呼籲的那樣,逐漸從理論探討領域走向了真正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支撐的實踐領域。誠然,在當前社會條件下,文化自覺還有賴於社會整體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媒體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特別是網際網路上,由於發布主體的隱蔽性、參與者的互動性,信息傳受雙方很容易相互轉化,每個人都可以是發布者和信息源,因此“文化自覺”成為對全民素質發展方向的期待,在當前泛媒介時代里面臨更大挑戰!在媒體監管中,既應當鼓勵網路保持活躍和動力,尊重網路民眾意願,積極探索並提倡自律;又需要及時建立規則,維持網路空間的文明秩序,採取切實有效的他律。“文化自覺”正為二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使他律和自律達到和諧統一。

“走向文化自覺”預示著發展,也代表著希望,它強調動態的發展過程。文化自覺不僅是網路自律與他律結合的目標,更是媒體努力的方向和發展的必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