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瓣型: 赤殼赤花梅瓣歷史: 清末由杭州邵芝岩選出。
特徵: 三瓣頭圓腳長,瓣肉厚。捧瓣尖有厚兜、上翻似貓耳捧,分窠,小如舌。為赤蕙中奇品。由於花形近似綠蕙“蜂巧”,故命名為赤蜂巧。
蘭花之赤峰巧
別名
赤峰巧別名:赤蕙典籍記載
沈淵如在《蘭花》有介紹:“赤殼赤花梅瓣,清末由杭州邵芝岩選出。三瓣頭圓而長,瓣肉厚。捧瓣尖有厚兜,上翻似貓耳捧,分窠,小如意舌。為赤蕙中奇品。由於花形近似綠蕙蜂巧,故命名為赤蜂巧。”《乃安居筆譚》中也記入此品,所不同的一是“萼片長而反撟”;二是“缺舌”。
這兩點與《中國蘭藝三百問》看法是相同的,但《中國蘭藝三百問》最後說:“花色赤紅,花形奇特,然花品極差。”丁永康先生說日本保留此種,但本人沒有從現有的資料中查出,國內也不見此品現存記載與新照。
據《蘭蕙寶鑑》載,關文昌先生得一赤蕙,來之湖北隨州:“葉長40--50cm,寬0.8--1cm,葉質糯潤,葉色深綠,葉溝明顯,葉姿斜立。花葶綠泛紅暈,細圓挺拔,小花柄赤紫。外蘭瓣紋皺(類似蜂巧),瓣寬緊邊,收根細,主瓣上揚,兩側萼平肩。半硬捧心,有白頭,唇瓣前端有微缺(近似蜂巧的方缺舌)。花色微黃,香味醇濃。”並附彩照一張。由於花形近似蜂巧,故名“紅蜂巧”。從花品的介紹來看,不在“赤蜂巧”之下。
赤蜂巧與華字
華字
綠蕙“華字”綠蕙簡介及典故
《蘭蕙小史》:“外三瓣放角收根,剪刀捧,大捲舌,門(應是字去子)字肩,乾長,色俏。清鹹豐時出塘口華氏。”沈淵如的《蘭花》也有此品記載,內容也大致相同,後面加了一句:“盛放後捧瓣撐開呈開天窗形式。”《中國蘭藝三百問》也提及此品,對葉姿描寫;“葉姿半垂,細狹葉。”並稱日本有此種。《韶興蘭文化》等其他蘭著也有載,內容相同而簡單。日本確實保留了此種,《蘭華譜》、《中國春蘭銘鑒》都有載,《蘭華譜》記載較為詳盡:“華字 本品為清鹹豐年間於塘口為華氏發現者。為綠莖綠花的名品。葉姿 中細葉性,葉肉肥厚的半立葉形。若為大株叢生者,葉顯半垂形。葉色深綠具秀雅姿勢。花容 三瓣成放角的水仙瓣,剪刀形捧心,大捲舌,門(應是字去子)字肩開,色淨淡綠,花肉屬肥厚,糯質柔味感。花徑在二寸以上的大花,花莖亦細高達一尺五、六寸。堪與大一品比美。惜捧心無兜而顯鬆弛,是為缺點。”並附黑白照一幀。這也許是蘭譜中“華字”留存的唯一的黑白照。如上,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介紹“華字”,其原因有三,其一,關於此蕙的蘭品,《蘭蕙小史》、沈淵如的《蘭花》及國內後出的蘭著,均認為此花為“綠荷花”、“荷瓣綠花”,《韶興蘭文化》甚至認為是“荷瓣”。儘管我們沒有見過此花,應當不具備認定的發言權,但是這些白紙黑字的介紹,岜能不令人生疑?“剪刀捧,大捲舌”,別說占兩條,就是其中有一條,最多也是荷形罷了。《蘭華譜》上所言的“三瓣成放角的水仙瓣”,似乎還有些道理,按照古蘭譜的說法,稱其為“官種荷形水仙”。大概也許能夠令人接受的。從《蘭華譜》中黑白照上看,主瓣上揚,外三瓣長收根,兩捧天窗大張,說是普通的正格行花也不為過。那么,為何先前的蘭人們將“華字”列進“綠荷花”中去呢?原因大致為蕙中荷品的稀少和選育難度;先人對荷瓣花的認識與今人的區別,現在人重中宮,在正格荷瓣中,剪刀捧“品斯下矣”,外瓣除了收根放角,是有長寬比例所限。而早先荷瓣雖重捧圓,但剪刀可以入品;外瓣雖論收根,但少了“八分長兮四分寬。”荷瓣的舌,以大圓舌最佳,其餘為大留海、大如意或者大龍吞舌可以入品,大捲舌最多也是個荷形。其二,倘若此品己絕,論之無用。近幾年“華字”己經引歸,苗價不超400元。作為保留品種雖可引進,但你萬萬不可作為“荷瓣”,說是水仙,捧也無兜,至於“堪與大一品比美”,那是“日語”,不可當真。其三,此蕙選育地,“清鹹豐時出塘口華氏”,清鹹豐年是1851年--1861年;“塘口”,這個“塘口”實在是令人頭痛的地方,如果是地名的話也好辦,廣東開平市有個塘口鎮、陝西太白縣有個塘口村、湛江有塘口、浙江開化也有塘口村----。《蘭蕙小史新版》中說是蘇州塘口,根據何在?書中惜無交待。這“塘口”似乎還有另一種解釋,江浙一帶素有南國水鄉之稱,江河湖海的交接口,常沖淤出寬闊之灘,當地人稱為“塘口”,我想吳恩元住杭州,他極有可能指附近的“塘口”,而省略了杭州兩字,假如說是蘇州塘口,我想吳恩元不可能省略“蘇州”兩字的。“錢塘江”便有“塘口”。也可能古時江浙真有“塘口”這地名,現在改成他稱了。
綠蕙和赤蕙的區別
“綠蕙”,即指“綠殼蕙”。這裡的“殼”,是指花苞的苞葉;所謂“綠殼”,是指蕙花的苞殼的顏色都是綠筋綠殼,這種“殼”的花色都為淨綠色。“赤蕙”,顧名思義,其苞殼的顏色不完全是綠色,往往還有紫紅、淡紅等顏色。只要在實踐中多看、多想、多比較、多總結,很快就能掌握“綠蕙”和“赤蕙”的區別,從而有利於消除交流障礙,把握蕙蘭品種的檔次,更好地指導蕙蘭種養和交易實踐。在蕙蘭中,歷來常依花葶和鞘(花葶下部的數枚苞片狀的膜質狀物稱為鞘)上的主色澤和沙暈、筋紋色而劃分類別。傳統分類5類:
⑴綠殼類
花葶和葶上的鞘都呈綠色的,稱為綠殼類,如‘上海梅’‘潘綠’‘盪子’‘仙綠’等。
⑵白綠殼類
花葶和鞘的在部呈白綠色,往上,綠色漸深,頂部又稍轉淡的,稱為白綠殼類,如‘大一品’等。
⑶赤轉綠殼類
花葶和鞘的基部呈淡綠色,往上漸呈紅色,頂部又泛出綠中帶紫暈的,稱為赤轉綠殼類,如‘端梅’‘崔梅’‘榮梅’‘涵碧’等。
⑷水銀紅殼類
花葶和鞘呈淡紅色,基部稍白些,鞘上的筋紋為深紅色的,稱為水銀紅殼類,如‘萬頃含翠’‘葉梅’‘瑾梅’等。
⑸赤殼類
花葶和鞘為紫紅色,花蕾外層(即萼片背呈淡紫紅色的,稱為赤殼類,如‘程梅’‘關頂’‘元字’等)。
除上述5類之外,又有更細的分類:如綠殼類就細分為深綠、淡青、竹葉青、竹根青。此外,又有青麻綠殼、荷花色、深紫殼、豬肝赤殼等。
近代,把上述分類進行簡化歸併為三類,即把綠殼類和白綠殼類合併為“綠蕙”;把水銀紅殼類和赤殼類合併為“赤蕙”;把赤轉綠殼類簡稱為“赤綠蕙”。此為較合理而通用的分類。
還有一種更為簡化,把綠殼類和白綠殼類合併為“綠蕙”;把赤轉綠殼類、水銀紅殼類和赤殼類合併為“赤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