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長城
戰國後期,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並立的局面,各國諸侯互相割據,烽煙四起,連綿不斷。燕國地處北境,在七國中是一個地小人少,國力薄弱的諸侯國。《戰國策·燕策一》記道:“凡天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它的北部有強悍的遊牧民族東胡,南部有強齊,幾乎完全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到了燕國中後期昭王時期,他勵精圖治,招賢納士,富國強兵,使燕國轉弱為強。開始了對東胡的進攻,燕國名將秦開總領燕兵,一舉破襲了東胡,這就是我國北方民族上著名的“燕胡之戰”。受到嚴重打擊的東胡部落,退居西拉沐淪河以北,繼續養精蓄銳。為了解除後顧之憂,燕國修築了長城。燕國先後築有南長城和北長城。南長城即易水長城,在今河北境內。北長城即燕北長城。氣勢壯觀的燕北長城,其西端與趙長城相銜接,而後向東經正藍旗、多倫縣、折入河北省圍場縣境,然後進入赤峰境內分東西走向的南北兩段,北段沿英金河的北岸,橫貫赤峰市松山區和敖漢旗;南段自喀喇沁旗婁子店起,經赤峰松山區南境,越建平縣北境,進入敖漢旗中部,這兩段長城間隔約40-50公里。自敖漢旗寶國吐,越過忙牛河,進入庫倫旗,延伸到阜新縣境內,然後又經彰武、新民,到法庫,而後又抵吉林省開原縣境。燕國長城,開創了我國修築長城的營造格局,在我國長城修築史上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因地形,用制險塞,便於攻戰;列亭台,候望所居,利於瞭望;設嶂塞,山中扼關,便於據守;築城堡,按扼全線,利於屯住,調遣戍卒。
燕國修築燕北長城以後,在北方設定了遼東、遼西、漁陽、上谷、左北平五郡,今赤峰地區東部及東南部為遼西郡所轄,南北及西南則為右北平郡所轄,他們成為戰國時期北方重鎮。隨著燕國北方五郡的設立,中原地區人口逐漸北遷,這無疑對東北地區的開發、社會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秦代長城
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後,處在東部西拉沐淪河以北的東胡族和西北大青山一帶的匈奴等民族,在北方地區迅速發展,對秦國構成嚴重威脅。為鞏固政權,加強北防,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帶兵北擊匈奴,收復了黃河以南地區,臨河築四十四縣城。大量遷徙戍卒充實邊防以據守。同時築起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東西綿延萬餘里的萬里長城。秦朝建設的長城,東西橫亘,跨越中國北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遼寧等地,跨山越谷,氣勢磅礴,極為壯觀。赤峰地區位於秦長城中段,地形複雜,地勢險要,其走向與分布大體由河北省圍場縣進入赤峰松山區,由西而東分別經由當鋪地、王家店、水地、安慶溝、大北海、敖漢白斯朗營子、黑山後北山、老牛槽溝、南塔北三家、東古魯板蒿等地,在敖漢與哲盟(通遼市)交界的崗崗水庫附近進入奈曼旗,一直東入遼寧境內,長約250公里。
秦長城繼承戰國長城傳統,因邊山險,以河為塞,長城沿線修築了許多亭嶂塞堡,布局嚴謹。在今赤峰地區留下了許多遺蹟。從遺蹟中看出,在赤峰松山區、敖漢旗境內,城池堡塞,規模較大,布局較密,說明這些地區在當時的軍事地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秦長城的修築,不僅具有重要的政治軍事意義,也標誌著秦朝疆域的廣闊。
漢代長城
歷史是無情的,秦朝二世而亡從而被西漢所取代。西漢時期是中原王朝與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關係史上複雜多變而曲折的時期。這個時期,匈奴組成了強大的部落聯盟,構成了對漢朝北方的嚴重威脅。西漢初期,為了鞏固剛剛建立的封建政權,漢王朝對匈奴採取了“和親”政策,作為緩兵之計,換取了邊境暫時的安寧。漢武帝時期,隨著西漢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政權的鞏固,西漢國力增強,因此展開了對匈奴大規模的戰爭,並修築了規模宏偉的長城,東自遼東,西至甘肅以西,廣袤一萬二千餘里,超過了秦代的萬里長城。西漢長城以烽燧和關城為主體,在赤峰境內東端從遼寧省建平縣過老哈河進赤峰,西端出寧城縣大營子山區進入河北省承德縣三道溝門鄉史家營子林區,分別經由赤峰市喀喇沁旗甸子、乃林、西橋、寧城縣小城子、大城子、三座店、八里罕、甸子、頭道營子等十二個鄉鎮,長約250公里,其總體走向大致沿戰國一一秦代長城,東西橫跨我國北部和東北地區,赤峰一段居中,分別連線東西地段。
赤峰地區的漢長城,地形選擇以坤兌河和黑里河為塞,沿河北岸或西岸而築,長城地帶,地勢較高,所經地段有坎坷的丘陵地帶,也有層巒迭嶂的山區。沿線烽燧密布,關嶂相間,處在老哈河與黑里河匯合的黑城地區,是漢代和長城線上規模最大的關城。關城在漢代邊紡線上是最有時代特點的建築。“秦時明月漢時關”也許是對此的鮮明寫照。
金代長城
1115年,活動在東北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先後滅掉遼宋,成為我國北方和東北地區雄踞一方的強族。金朝政權建立後,與北部蒙古勁騎不斷發生兵事,以至金朝不能以武力征服,女真統治者為了遏制蒙古南下,從金熙宗天眷元年到金章宗承安年間,大約用六七十年時間,在北方草原地區修築了我國歷史上最完備、最嚴密的軍事防禦工程,這就是聞名於世界的金堡界壕,史稱“明昌界壕”。金代長城分布範圍廣闊,大體以東北西南走向,橫跨北疆,主線有南北兩道。穿越赤峰市的這條是南線,東起我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這條長城向西行經過通遼市、赤峰市、錫盟、烏盟等五個盟市,全長3800公里,金代邊堡分布在赤峰市北部的阿旗、左旗、右旗、林西、克旗草原地區。金長城有些地段並不是單線,分出內、外線。這樣就構成了兩頭多分枝,主線似波浪的金長城全貌。
金長城的建築結構,沿城設施和布局與前朝後代都不相同。金長城沒有磚砌也很少用石頭,基本上是土壘、板築。但同樣堅固、可靠。這是因為金長城有兩個顯著特點。其一,它不僅築以高牆,而且在牆外又普遍挖掘了象護城河一樣的壕溝。特別在重要地段,挖築了雙壕雙牆。其二,在主牆和單線城牆上,一般增設了“馬面”———即伸出牆外又高出牆頭,而且沿城可以互相望到的防守台基。同時在主牆南側,還築有關城。另外,在長城內向的河口、谷口、山崗對面都設定了烽火台。
這種馬面和烽火台,關城和長城表里的布局,不僅使防守更為嚴密,而且對就近駐防,相互增援也極為便利。金長城嚴密、完善、而又適用的防守體系,是前代水平不曾達到的,為以後長城的修築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