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末清初抗清志士之一,是蕉嶺縣載入《明史》的人物。
賴其肖是蕉嶺縣白馬陂角村人。其父賴如保,曾任雲南省雲州刺史。賴其肖9歲時隨父至雲南,並在該處入學。他活潑好動,常與群兒嬉戲打鬧,一天放學後,他在路邊扒沙作堤玩耍,適逢一官員路過斥道“築壕溝,小子氣象”,賴其肖當即答道:“正疆界,王者規模”。一次,州官口占上聯:“凡竹無心,爆竹偏從心裡發,”指名要賴如保對下聯,賴如保苦思不得,回到家中仍反覆揣摩,坐臥不安。賴其肖向其父問明情況後,略加思索,對道:“百花畏火,燈花專向火中開。”其父大喜,第二天即告知州官,並聲言這是子代父對。州官心有所疑,便約來面試。州官又出上聯:“剃刀雖利,難伐千年古木。”賴其肖應聲道:“燈火本微,能燒萬里蒼山。”賴其肖才思敏捷,對答如流,州官不禁拍案叫絕,連聲稱讚:“神童,將來必成大器!”稍長,賴其肖回到家鄉讀書,12歲應童子試,14歲便得到“補邑弟子員”的科名。明朝隆武元年(1645),在粵開科取士,他應試中舉人。賴其肖年青時就懷著“治國如治家,愛民如愛子”的精神。明崇禎六年(1633)春,剛滿20歲時寫下了留傳後世的著名呈稿《請開築鎮平縣城池呈稿》,上書明朝當局,倡議以平遠縣石窟巡檢司置鎮平縣。此呈稿從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的角度,論述了石窟開闢縣城的好處,經當時兩廣總督熊文燦核准並擬《建城疏》上書明皇朝。當年獲準,割平遠之石窟都,程鄉之松源、龜漿二都建鎮平縣,隨即動工興築鎮平縣城。
清順治二年(1645),明唐王朱聿鍵即位於福州,是為隆武帝。萬元吉以兵部尚書總督軍務,與督師楊廷麟守贛州。賴其肖因曾受知於原潮州推官萬元吉,便團聚家鄉義勇,結寨自守抗清。順治三年(1646)六月,他率萬餘人隸明將張家玉所部“武興營”,建“忠孝節義”四旗,踞守鎮平。十一月,隆武遇害,桂王朱由榔即位於肇慶,是為永曆帝。張家玉奉表永曆帝,遂晉張家玉為兵部尚書,提督嶺東軍務,右副都御史。張家玉奏授賴其肖為兵部主事。
順治四年(1647)春,清將文貴金領兵入鎮平。賴其肖設伏兵於長潭勒馬寨,與戰佯敗,讓文貴金連克三寨,誘其入網,賴其肖伏兵四起,殺了文貴金。同年四月,潮州總兵許有信統兵至牛圳寨,賴其肖與其激戰。順治五年(1648),增城侯張家玉、主事陳邦彥、閣部陳子壯等,謀起義襲廣州,賴其肖率兵萬餘應之。事泄,陳子壯兵敗戰死,賴其肖乃率兵返鎮平。次年十二月,清軍克南雄。順治七年(1650)三月,清軍越大庾嶺。賴其肖見大勢已去,乃退入縣城西北長潭據險固守。次年,清兵四面入侵,惠潮巡道陸振芬與總兵班志富已進至平遠,隨後進攻鎮平,鎮平城陷,賴其肖被清軍圍困。清軍用各種手段勸降,均遭賴其肖拒絕。陸振芬因器重賴其肖,不忍殺害,乃喬裝微服至賴其肖寨中,勸他要識時務,及早歸順清朝。賴其肖堅定地說:“誓以死報明。”陸振芬乃將軍情實告,勸賴速遁。是夜,賴其肖乃率兵轉移,後不知所往 。
生平
幼年
賴其肖少年刻苦好學,聰慧過人。12歲應童子試,14歲“補邑弟子員”。明崇禎六年(1633年)初,賴其肖寫下了留傳後世的《請開築鎮平縣城池呈稿》,倡議以平遠縣石窟巡檢司置鎮平縣,從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的角度,論述了石窟片隸屬平遠縣治的弊端,和另置縣治的好處。此鎮平設縣的首篇呈稿經兩廣總督熊文燦核准,擬《建城疏》上書明皇朝獲準,於明崇禎六年(1633)割平遠之石窟都,程鄉之松源、龜漿二都建鎮平縣,隸屬潮州。
仕途事跡
清順治二年(1645),明唐王朱聿鍵即位於福州,是為隆武帝。萬元吉以兵部尚書總督軍務。是年,南明粵會取士,賴其肖中式舉人。他因曾受知於原潮州推官萬元吉,便團聚家鄉義勇結寨自守抗清。順治三年二月,明將張家玉募兵於惠、潮。六月,賴其肖率其眾萬餘從之,遂隸屬張家玉部“武興營”,建“忠孝節義”四旗,踞守鎮平。八月隆武帝遇害。十一月,桂王即位於肇慶,是為永曆帝。張家玉奉表永曆帝,被授為兵部尚書,提督嶺東軍務,右副都御史,實授賴其肖為兵部主事。
明史記載:順治四年春(1647),“張家玉、陳邦彥及新會王興、潮陽賴其肖先後起兵,陳子壯亦於七月起兵九江村。”同年春,賴其肖於長潭勒馬寨伏兵殺清兵副使文貴金。四月,又於牛圳寨抗擊清潮州總兵許有信部。順治五年(1648),增城侯張家玉,主事陳邦彥,閣部陳子壯等,謀起兵襲廣州。賴其肖率兵應之。事泄,陳子壯兵敗死。賴其肖乃率兵返鎮平。順治六年(1649)十二月,清軍克南雄。順治七年(1650)三月,清軍度大庾嶺。賴其肖見大勢已去,乃退兵長潭踞險固守。順治八年(1651),賴其肖被清軍設長圍困於長潭。清惠潮巡道陸振芬微服喬裝,易名直至賴其肖寨中,以“識時務者為俊傑”相勸,要賴歸順於清朝。賴“誓以死報明”,不為所動。陸振芬乃將軍情實告,勸其速遁。是夜,賴其肖乃率兵轉移,向西北山路遁去。越二日,清總兵班富統兵至,僅獲空寨,賴其肖已不所終。
評價
乾隆四十八年版《鎮平縣誌》,謂賴其肖為“土寇”,語多貶斥。黃香鐵在《石窟一征》中則稱賴其肖為“大清之頑民,前明之義士”。清末丘逢甲撰《白馬鄉有懷明義士賴若夫先生》文說:“萬山之中小縣耳,乃有鬚眉之男子,山是大明山,水是大明水,明亡六年猶守此。豈有若夫為不善,人自不識若夫豪傑士。若先生者,乃能真不死。忠孝節義名四旗,白馬之鄉良足紀。先生之風今未已。吁嗟乎,當時乃已神龍見首不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