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粒拷貝數

質粒拷貝數是指在正常生長條件下的細菌細胞或單條染色體所對應的平均質粒數。

簡介

質粒拷貝數是指在正常生長條件下,每個細菌細胞或每條染色體所對應的平均質粒數。在質粒復制子的調控下,質粒拷貝數可隨細菌培養條件的變化在一個較窄的範圍內波動。生長條件恆定時,質粒增殖的速度與宿主細胞增殖的速度完全一致,拷貝數保持不變。
無論是質粒,還是其複製子,均能通過合理分配提供影響質粒DNA合成起始頻率的分子而維持其自身的複製與宿主增殖速率的協調。在攜帶pMBl/colEl複製子的質粒中,這種正向調節分子是一種RNA,被稱為RNAⅡ,它被用作引發DNA前導鏈的起始合成。但是,其他複製子(如pSC101)的調節分子則是一種順式作用蛋白(RepA),它對複製的起始具有正向作用,而對其自身基因的轉錄具有負調控作用(Lindenetal.1985;綜述見Nordstrom1990;NordstromandWagner1994;Helinskietal.1996)。在任何情況下,正向調控的RNA和蛋白質分子的合成和活性都受到輔助性的反式作用產物的調節,後者的濃度隨質粒拷貝數或宿主菌的生理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以RNA分子為其正向調控分子的質粒通常具有高拷貝數,其複製不需任何質粒編碼的蛋白質。相反,它們完全依賴於宿主提供的壽命較長的酶和蛋白質,包括分子伴侶、DNA聚合酶I和Ⅲ,DNA依賴的RNA聚合酶、核糖核酸酶H(RNaseH),DNA促鏇酶和拓撲異構酶I(綜述見HelinskietaI.1996)。這些質粒以所謂的“鬆弛”方式進行複製,即使在蛋白質的合成因胺基酸飢餓(Bazaralandelinski1968)或添加抗生素如氯黴素(CIewellandHelinski1969)而受到抑制時(參見信息欄“氯黴素”),質粒複製仍不停止。由於蛋白質的合成為宿主DNA每輪合成的起始所必需,而非質粒複製所必需,因此經氯黴素處理的細胞中質粒DNA的濃度相對於染色體BNA的量會有所增加(Clewell1972)。經過幾個小時的擴增,細胞中可能積累數千拷貝的鬆弛型質粒,最後質粒DNA可占細胞DNA總量的50%甚至更多。相反地,像pSC101這類質粒的複製需伴隨RepA蛋白的合成,因此一旦細胞蛋自質合成受阻,其拷貝數或產量均不能增加。這樣的質粒被稱為在“嚴緊”控制下複製的質粒。

計算方法

做qRT-PCR的時候經常需要計算DNA拷貝數(CopyNumber),比較煩,用下面的方法這就方便多了。其實計算方法是相通的,只不過一個是帶有分步推理過程,一個是直接計算而已!
一、分步推理如何計算核酸拷貝數
1A260吸光度值=dsDNA50ug/ml=ssDNA33ug/ml=ssRNA40ug/ml
核酸濃度=(OD260)×稀釋倍數×(33或40或50)=ng/ul
MW代表克/摩爾,單位dolton:1dolton即表示1g/mol
1摩爾=6.02×1023摩爾分子(拷貝數)
平均分子量(MW):dsDNA=鹼基數×660道爾頓/鹼基
ssDNA=鹼基數×330道爾頓/鹼基
ssRNA=鹼基數×340道爾頓/鹼基
得到拷貝數計算公式:6.02×1023拷貝數/摩爾×(濃度)/(MWg/mol)=copies/ml.
即(6.02×1023)×(g/ml)/(DNAlength×660)=copies/ml.
或(6.02×1023)×(ng/ul×10-9)/(DNAlength×660)=copies/ul.
例:3000鹼基質粒,濃度100ng/ul
MW=3000bp×660dalton/bp=1.98×106daltons,即1mol=1.98×106g(100ng×10-9)g/1.98×106=摩爾數
copy數=摩爾數×6.02×1023=3×1010copies/ul.
如何計算拷貝數?
計算方法:(6.02×1023拷貝數/摩爾)×(濃度g/ml)/(MWg/mol)=copies/ml
[平均分子量(MWg/mol):dsDNA=(鹼基數)×(660道爾頓/鹼基);ssDNA=(鹼基數)×(330道爾頓/鹼基);ssRNA=(鹼基數)×(340道爾頓/鹼基)]


決定因素

複製子是一個遺傳單位,質粒的複製子決定其拷貝數 。質粒複製子包括DNA複製起點及其相關的調控元件。在質粒中,複製起點是一段特定的DNA片段,長約幾百鹼基對,其相關的順式作用調控元件中含有參與DNA合成起始的由質粒編碼的可擴散因子的結合位點。因此,質粒複製子可被定義為質粒DNA中能自主複製並維持正常拷貝數的一段最小的核酸序列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