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屈原沉汨(mì)羅(1)後百有餘(2)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3)。過(4)湘水,投書以(5)吊屈原。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6)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廷尉(7)乃(8)言(9)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10)博士。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
太史公(11)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12)。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13)不垂涕(14),想見其為人。及(15)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16)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17)。讀《鵩(fú)鳥賦》(18),同死生,輕去(19)就(20),又爽然(21)自失矣。
——選自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翻譯
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後一百多年,漢代有個姓賈的讀書人,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弔屈原。
姓賈的讀書人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十八歲時,憑著能夠誦讀詩書、撰寫文章在郡縣中聞名。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推薦說賈誼年輕有才,通曉諸子百家的書。漢文帝就徵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的職位。賈誼死的時候三十三歲。
司馬遷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從來沒有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弔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遊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鵩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閒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然失落了。
注釋
1、汨羅:汨羅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投此江殉節。
2、余:多。
3、太傅:古代官名。
4、過:經過。
5、以:來。
6、以:憑藉。
7、廷尉:古代官名。
8、乃:於是。
9、言:說。
10、為:擔任。
11、太史公:這裡指《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後世尊稱他為史遷、太史公。
12、志:志向。
13、未嘗:還不曾。
14、涕:眼淚。
15、及:等到。
16、游:遊說。
17、自令若是:讓自己選擇了這樣(跳江自盡)的道路。
18、《鵩鳥賦》:賦名,賈誼所作。
19、去:離開,這裡指棄官。
20、就:這裡指做官。
21、爽然:茫然的樣子。
句子翻譯
1.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
(賈生)十八歲時,憑著能夠誦讀詩書、撰寫文章在郡縣中聞名。
2.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閒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
練習
1.賈誼責怪屈原是因為: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用文中原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