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炳正

賈炳正

賈炳正1946年綴學進了太原復興舞台,拜王德勝(乳名寶兒則)為師,學打鼓板。為了教學方便,他於1979年整理了《晉劇打擊樂》(上),由晉中文化局內部鉛印傳之於世。這套書賈老不僅付出了心血,也花費不少的錢財,為晉劇界留下的寶貴的財富。

賈炳正賈炳正
賈炳正小名明明。1932年10月3日生,山西省太原人自幼喜歡晉劇。1946年綴學進了太原復興舞台,拜王德勝(乳名寶兒則)為師,學打鼓板。當年,同團還有侯步高工鐃鈸、馮煊工馬鑼,他主攻司鼓,兼及幫子、鉸子、小戰鼓,陳晉元等演帽兒戲由他司鼓。當時,新化大戲院(後名三院)的申天福,南倉巷山西大戲院的馮萬福,新民大戲院(後名二院)的白晉山等都是各戲班的主要鼓師,在藝術上各有長處,對他的成長都曾不吝賜教。3年後,他轉入平遙縣晉劇團,1953年改為榆次專區晉劇團,後改晉劇團。
50年代中期,他皈依趙挺傑(潤生)師父的藝術懷抱。趙師父,既是名馬鑼師,又是名鼓師,當年人稱“三朝元老”,意思是他的師父狗蠻,和狗蠻的師父宋興兒及他,都是中路梆子音樂界首屈一指的名流。趙師父的藝術風格向以嚴謹著稱,造詣精深,對他的管束與教誨特別嚴格,使他在藝術上很快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統一了路子,規範了底號,糾正了彎路,彌補了不足。與此同時,趙師父還傳授給他不少將要失傳的打擊樂演奏技巧,使他在藝術上逐漸趨於成熟,站穩了腳跟。他在4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有機會為許多著名演員的拿手好戲充任司鼓,得到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如丁果仙、程玉英主演的《走雪山》;丁果仙、筱桂琴、馬秋仙、馬福仙主演的《女忠孝》;鄭雅樓主演的《淮都關》、《土祖廟》、《折桂斧》、《回荊州》等;劉芝蘭及張桂娟主演的《鳳台關》、《殺宮》等;鹿兒紅(王慶雲,說書紅的男徒高足)主演的《擊鼓罵曹》、《撫琴》,與小一聲雷(成娃子)主演的《高平關》等;王銀柱主演的《慶頂珠》、《看兵書》等骨頭戲。對文戲,他掌握了各演員的動作特點,所以伴奏起來得心應手,配合默契。對武戲,無論長靠短打筋斗戲,也都能與演員密切配合。對曲牌戲,如《炮烙柱》,全場22場,從始至終,場場都用各種曲牌近40個,他都指揮的有緊有慢,恰到好處;崑曲戲《嫁妹》中有不少專用的精華打擊樂,當時由王永年指導,劉光明排演,樂隊有老樂師秦亮吹奏,趙挺傑師父親臨現場指導他司鼓;還有《草坡》、《寧武關》等戲的曲牌,也都受到了趙挺傑、王永年師父的真傳實教,使他的演奏技巧有很多提高。多年來,他在演奏上特別注意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喧賓奪主,噪聲滿台。尤其在錄音、錄像時,更是加倍注意,始終都嚴守一個“伴”字。比如對程玉英、田秀英主演的《爬堂》,李占維主演的《哭靈堂》等由山西人民廣播電台錄音;程玲仙主演的《游西湖》的錄像;侯玉蘭主演的《下河東》等灌制立體聲唱片或錄盒式磁帶他都是緊貼唱腔,音響適當,這是他一貫的伴奏作風。
1975年為了培養司鼓接班人。他抱著盡傳自己所知的態度,從晉中晉劇團到晉中藝校任教,前前後後親手培養了30於名打擊樂人才。他們大多是從頭學起的,如晉中青年晉劇團的3名鼓師:易清波、王錦、王曉鵬,以及該團的打擊樂人員,還有分布在晉中各地劇團的如昔陽縣晉劇團的司鼓郭海成等,都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為了教學方便,他於1979年整理了《晉劇打擊樂》(上),由晉中文化局內部鉛印傳之於世。
賈老出了一套《晉劇傳統鑼鼓通譜》,可以說是晉劇界最為全面介紹打擊樂與樂隊配合的教材。許多想學習晉劇的打擊樂的人們對此書可謂是嚮往已久。賈老為出此書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終日編審校對,細細推敲,如何能讓一些愛好者看懂讀懂,學會悟出其中的道理和奧秘,也是編者所費苦心思。此書里有對各種鍵法、底號、叫板的方方面面做了示範和舉例,對樂隊各種樂器的技法和理論也做了相關的介紹,是晉劇打擊樂板腔曲牌的百科全書。原來賈老還準備出一套音像資料,來配合這套書,由於老伴有病,這套音像資料沒有出版。這套書賈老不僅付出了心血,也花費不少的錢財,為晉劇界留下的寶貴的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