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分類
資本主義國家存在著不同性質的各種私人經營的農場,有資本主義大農場,也有個體經營的家庭農場。通常在資本主義國家通行的農業統計中,並不按僱工多少和剝削程度來進行農場分類,分類如下:
第一種分類:
按土地面積大小或按全年銷售農產品金額來劃分大、中、小型農場;
第二種分類:
按土地占有形式來劃分“完全自有”、“部分自有”和“完全租佃”農場;
第三種分類:
按農場組織形式來劃分“獨資農場”、“合夥農場”、“公司農場”和其他農場等。
聯合形式
公司農場是規模最大的資本主義農場,其中有些是農業壟斷聯合組織,它有兩種聯合形式:
橫的聯合
橫的聯合,即在一個公司的統一安排下,在不同地區建立農場,根據當地的優勢生產一兩種產品,實行專業化經營;
縱的聯合
縱的聯合,即在一個公司的安排下,除生產農畜產品外,還經營農業生產資料的製造和供應、農畜產品的加工和銷售,以及同農業有關的勞務和其他業務等。
發展歷程
在14世紀,英國出現資本主義農場的萌芽,到16世紀,英國已形成農業資本家階級。到了近代,隨著大工業的發展,機器及科學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套用,加速了農村的階級分化,資本主義農場的發展更加迅速,在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業生產中,已居於統治地位。
生產力特點
資本主義農場在生產力方面所表現的主要特點是機械化、專業化和科學化水平都比較高。美國、英國在20世紀40年代、聯邦德國在50年代、法國和日本在60年代,都先後基本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隨之向高度機械化和電氣化發展。目前,美國種植業中從耕地、播種、施肥、噴藥、收穫到排灌、運輸、烘乾、貯存、加工,全部實現了機械化。畜牧業中不但牧草(或青貯飼料)的播種、中耕、收穫、運輸、貯存全部機械化,而且飼料的加工、送料、供水、清糞、通風乃至產品的收集、包裝、運送也全部機械化、電氣化。資本主義農場普遍實現了農場專業化和工藝專業化,一般只從事某種(某些)農產品生產,有的專門生產某一種產品的某一個品種,有的只完成產品生產全過程中的某一環節。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已得到廣泛套用,除採用良種、滅草劑、高效化肥和高效低毒農藥外,還套用電子同位素和雷射照射種籽;利用微生物製造飼料、農藥;利用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養畜(禽)場的機器設備,自動記錄和檢查種禽配種情況,從中選出最優品種進行推廣,等等。隨著農業機械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發展,加速了農場的合併和農業生產的集中。由於農場規模的擴大,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已發生很大變化,有的國家已經接近乃至相當於工業的資本有機構成。
發展趨勢
從發展趨勢來看,資本主義各國農場的生產集中和壟斷將日益加劇。大農場特別是公司農場不斷增加;小農場尤其是家庭農場的數量迅速減少,但在農場總數中仍占很大比重;中等規模的農場不斷向兩極分化。同時,工商、金融壟斷資本日益加強對農業的滲透,它們或者直接投資經營農業,或者與農場主簽訂契約,將農場生產與“農業前部門”、“農業後部門”組織成農工綜合體,使農場日益受其控制。所有這些,勢必進一步加深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