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蘭色石硯

賀蘭山蘭色石硯

賀蘭山蘭色石硯由賀蘭山石做成,質地細密,清雅瑩潤,是寧夏特產“五色寶”之一,被譽為寧夏的“藍寶”。

基本簡介

賀蘭石硯
賀蘭山蘭色石硯是寧夏特產五色寶”之一,賀蘭石名滿天下,被譽為寧夏的“藍寶”。
賀蘭山石產於寧夏賀蘭山東麓小口子溝溝源。該石天生麗質,自然形成深紫、淺綠兩種顏色,稱作"紫底"、"綠彩"。紫色的占絕大部分謂之底,約占80%以上;綠色的部分較少作為點綴用,約占10%~20%。紫中嵌綠是賀蘭山石硯的特點。紫、綠兩色相輝映,如同晶瑩的翡翠放在紫色的絲絨上一般,格外高雅清秀。賀蘭山石中偶爾也會出現石眼、玉帶、銀線、眉子、雲紋等,則是名貴之品。

產品特點

產於寧夏賀蘭山的賀蘭石,質地細密,清雅瑩潤,堅而可雕,剛柔相宜,呈天然深紫色和豆綠兩色,該石天生麗質,自然形成深紫、淺綠兩種顏色,稱作"紫底"、"綠彩"。紫色的占絕大部分謂之底,約占80%以上;綠色的部分較少作為點綴用,約占10%~20%。紫中嵌綠是賀蘭山石硯的特點。紫、綠兩色相輝映,如同晶瑩的翡翠放在紫色的絲絨上一般,格外高雅清秀。賀蘭山石中偶爾也會出現石眼、玉帶、銀線、眉子、雲紋等,則是名貴之品。有的還有玉帶、雲紋、眉子、銀線、石眼等,雕成石硯不吸水,易發墨,不損耗,加蓋後硯內餘墨可保持數日不乾、不臭,是雕刻石硯的上好材料。清末寧夏知府趙惟熙曾為賀蘭石硯提詩說:“賀蘭富研材,堆砌成小山;夙有臨池興,薄書儻余間。”

文化氛圍

植根於寧夏鄉土文化的賀蘭山石硯,是我國古老深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說,早在13億年前,賀蘭石就已經形成了。它天賦異彩,自然形成“深紫”、“碧綠”兩色,古雅清逸,丰姿俊美。賀蘭硯的雅稱為“碧紫硯”,自古便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說。老作家許淇先生有文贊曰:“觀此硯之心情如登賀蘭山闕,胸襟為之廓然。”1963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董必武來寧視察時,曾賦詩盛譽:“色如端石微深紫,紋似金星細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寶,磨而不磷性相宜。”

名人故事

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一生酷愛石硯,在他的收藏品中,名類繁多的石硯就占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賀蘭山石硯也是被他倍加讚譽的上等用品。1979年,他曾寫下這樣兩首詩來讚美賀蘭山石硯。其一曰:“中華民族交融久,萬里輿圖一版收;硯是賀蘭山上石,班超有筆莫輕投。”其二曰:“千辛採得高山石,眾智成為巧匠心;寄語臨池揮筆客,要知一硯重兼金。”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幅啟功先生的原作,就收藏於寧夏復朴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里。由此兩首詩作我們也不難看出,啟功先生對賀蘭石硯的鐘愛。現在,啟功先生的這首詩作,已被鐫刻在寧夏復朴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復朴硯”包裝盒中,成為我們承續傳統文化的有力支撐。

評價

1963年12月,董必武視察寧夏時,也曾為賀蘭石硯提詩:“色為端石微紫深,紋似金星細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寶,磨而不磷性相宜。”
199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就是用賀蘭石製作的石硯“牧歸”。
寧夏的賀蘭石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實踐中,藝人們不斷總結提高,使雕刻技藝日臻完善,常見的石硯圖案已有一百多種,不論是人物、山水還是花鳥、動物,都選料精妙,圖案新穎、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堪與廣東端硯、安徽硯及甘肅硯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賀蘭”之說。而且賀蘭石硯利用它的天然雙色,交相掩映,更顯得美觀、大方,絕妙非常,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賀蘭石還可雕刻成精美的印章,小巧玲瓏的茶具、鎮紙、筆架、檯燈和其他案頭陳設,為人們增加不少情趣。
賀蘭石是雕刻石硯的上好材料,不吸水,易發墨,不損耗,加蓋後硯內餘墨可保持數日不乾、不臭,而且深綠、豆綠兩色天然交錯,雅趣天成。賀蘭石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堪與端硯、徽硯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賀蘭”之說。

發展歷程

著名的賀蘭石硯,是寧夏的傳統工藝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浩瀚長達200卷的《當代中國》叢書中,其中《當代中國的工藝美術》收錄了端硯、歙硯、洮硯、賀蘭硯等八大名硯,賀蘭硯名列第四。
賀蘭石開採於清朝康熙年間。賀蘭硯,因其石料產於寧夏賀蘭山而得名。其料分為前山石和後山石兩種:前山石分布於筆架山一帶,質地稍粗,彩色石不多;在小滾鐘口後山的大寺溝的山峰背後所產石料,被稱為後山石,石料較前山石質地細膩,色彩豐富,易於制硯。
《乾隆寧夏府志》記載: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賀蘭石,古樸典雅,造型優美,石質細膩。且天然紫綠雙色,紫中嵌綠,綠中鑲紫,交相掩映,別具特色,製作成硯,堪與中外馳名的廣東端硯、安徽歙硯相媲美,深受文人墨客的珍視和推崇,素享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美譽。
賀蘭石是一種水成岩,其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堅實嫩滑,剛柔相濟。紫、綠兩色天然交錯,斑斕秀麗。有的石質鑲嵌“玉帶、雲紋、眉子、石眼”等特殊結構,有的石質色澤與紋理猶如山澗流水、花草鳥禽、人體形物、小蟲河魚等奇形怪狀圖案,天然成趣,文雅美觀,是用於製作硯台等工藝美術品的上等原料。
用賀蘭石製成的硯台,圖案清新,造型奇特。叩之有聲,呵之見水。貯水不耗,發墨光潤,磨墨無聲,不拔筆毫。加蓋後,硯內餘墨數日不乾不臭。賀蘭石尤以紫端為最佳,次為羊肝色和豆綠色。
清朝末年寧夏府(今銀川市),制硯藝人只有三四家,工具簡陋,製作簡單,其硯粗糙。後從江南聘請制硯匠人傳授技藝,方法有所改進,工藝日漸精湛,使得賀蘭硯既顯塞北粗獷豪放的風格,又具江南細膩靈巧的神韻。
民國期間,制硯藝人漸多,其中閻萬慶、閻萬年兄弟善雕刻,是當時寧夏較為著名的制硯藝人,他們製作的硯台,被稱為閻家硯,售價在十幾個現大洋左右,若雕工加鐫人物、山水、花鳥則更為昂貴。
賀蘭硯講究“相石”和“俏彩”。相石,就是觀看石料的質地、走向和紋理,以及石料的大小,厚薄和自然形狀;俏彩,是匠人根據石料紫、綠兩色的多少,大小和分布位置,設計圖案與層次,醞釀雕刻幾層色彩、計畫哪種圖案。成品要使整個硯面紫綠分明、含蓄典雅、突出主題,價格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