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賀蘭山歌》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姓名】周弘禴
【文學體裁】雜言古詩
作品原文
賀蘭山歌(1)
幅員率土(2),惟王之疆。
天子命我,閱彼朔方(3)。
朔方正漠漠(4),河水偏湯湯(5)。
獮猴愁絕嶠(6),特地陵窮蒼(7)。
西望川底,東望鹹陽。
北指黃甫(8),南跳甘涼(9)。
原隰目寥廓(10),霸氣常昂藏(11)。
炎漢開基入圖版(12),偏遣官田置恆產(13)。
七橋九壩稻花肥,浮白沉糟照青眼(14)。
渡江失卻麒麟符(16),伊洛割裂爭五胡(16)。
鐵弗小兒恣驕虐(17),負嵎竊據傍雄圖(18)。
蒸土築牆錐不入(19),統萬城邊白骨枯。
白骨枯,勃勃死(20),赫連亡(21),拓跋起(22)。
沒羽射鶴竟何如(23),卜骨燒羊總徒耳(24)。
吳張號川真麼魔(25),韓范經略看敝屣(26)。
怖鴿沖飛飛上天(27),組練僕姑哀好水(28)。
堂堂四葉朝諸侯,忍向降夷稱父子(29)。
從此名山接大荒,李家渠畔露瀼瀼(30)。
豈無城社同羌僰(31),從有衣冠似夜郎(32)。
六百年來一翻掌,八千里外通朝享(33)。
熊羆列隊共揚旌(34),犬羊編戶齊稽顙(35)。
瑞崖佩璫登仙壇,瓊枝鸚鵡巢青鸞。
赤木崔巍長瑤草(36),莎羅汗漫浮紫瀾(37)。
積雪冷冷見堆土,喬松謖謖鳴層巒。
遙想匡廬峨眉太室九峰(38),形勝相上下。
噫嘻!賀蘭山兮非復昔日之賀蘭!
作品注釋
(1)這首詩選自《萬曆朔方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乾隆銀川小志》《民國朔方道志》均收錄此詩)。
(2)率土:《詩?小雅?北山》:“率土之濱。”“率土”為“率土之濱”的省語。率,循。率土之濱,猶言四海之內。
(3)朔方:公元前十一至八世紀的西周時期,今寧夏全境及內蒙古河套、陝西及山西北部統稱為朔方。朔方在唐時為方鎮名,又稱靈鹽、靈武、靈州。治所在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
(4)漠漠:寂靜無聲。
(5)湯湯(shāng shāng):大水急流貌。此指黃河水。
(6)獮猴:古代秋天出獵為“獮”。獮猴,秋天獵猴。
(7)陵:登;上升。窮蒼:即蒼窮、蒼穹。意為蒼天,廣闊的天空。
(8)黃甫:似是地名,不詳何處。是否指黃河大漠?甫,有大之義。
(9)甘涼:甘州(今甘肅張掖)和涼州(今甘肅武威)。
(10)原隰:廣平低濕之地。寥廓:空闊。
(11)昂藏:儀表雄偉、氣宇不凡的樣子。此指賀蘭山超群出眾貌。
(12)炎漢:即漢代。古代術數家用“五德”說,以金、木、水、火、土的互相生克來解釋歷代王朝的交替。漢自稱以火德而興起,故稱炎漢。
(13)偏遣:《乾隆銀川小志》作“徧(遍)遣”。
(14)浮白:本謂罰酒,後來轉稱滿飲一大杯酒為浮一大白。青眼:晉阮籍能為青白眼,常以青眼對所契重的人。青即黑。以黑眼珠對人是正視的狀態。後因以“青眼”稱對人喜愛或器重。
(15)麒麟符:就是畫著麒麟的驅邪符咒,朱書黃紙。
(16)伊洛:伊水和洛水,河南省的兩條河流名,此代指中原。五胡:晉武帝死後,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匈奴族的劉淵及沮渠氏、赫連氏,羯族石氏,鮮卑族慕容氏及禿髮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呂氏,羌族姚氏,相繼建立王朝,舊史稱為“五胡”。
(17)鐵弗小兒:即鐵弗劉武。鐵弗,匈奴姓氏之一。北人以父匈奴、母鮮卑所生者曰“鐵弗”。西晉時匈奴劉虎始有此號,子孫因以為氏。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其曾孫勃勃稱大夏天王,又改姓赫連氏。
(18)負嵎:負,憑依;嵎,山彎。負嵎,則只當一面,三面無慮。後世稱據險以抗曰負嵎。
(19)蒸土築牆錐不入:大夏龍升七年(413年),勃勃徵發民眾10萬多人,在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建設都城。為了確保城牆堅固,築城之士皆要蒸熟。築城時,都要用鐵錐刺土試其城牆堅硬程度,只要鐵錐刺進一寸,即令其重築,並將原築城工匠誅殺,把屍體築入牆內,故城牆堅硬得可以磨礪刀斧。城池宮闕造成後,勃勃就以“統萬”命名,表示他要統一天下,君臨萬邦。
(20)勃勃死:勃勃稱帝後,其子赫連璝、赫連倫、赫連昌為爭奪太子之位而互相殘殺,使大夏國力大為削弱。北魏始光二年(425年),勃勃病死統萬城,其子赫連昌繼位。
(21)赫連亡: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借勃勃病逝、新主初立之機,於公元426年、427年兩次進攻統萬城,赫連昌失敗後逃奔上邽。北魏攻上邽,擒赫連昌,被殺。赫連昌弟赫連定收集餘眾數萬人奔還平涼,即皇帝位。公元430年,北魏再次攻夏。後赫連定欲渡河進攻北涼時,被吐谷渾於途中擒獲,轉送至平城後被殺。威震一時的赫連氏大夏政權徹底滅亡。
(22)拓跋起:拓跋,北魏皇族的姓。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386—556年)。後益強大,奄有長江以北之地。至拓跋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元氏。
(23)沒羽射鶴:這是“西夏李繼遷之祖思忠射鐵鶴沒羽”的故事。拓跋思忠為党項族的祖先。據《西夏書事》載:“唐中和元年(881)八月條記載拓跋思恭說……九月與賊將尚讓、朱溫戰,弟思忠死之。”並附記:“思恭遣弟思忠迎擊,戰於東渭橋,橋表有鐵鶴,思忠射之末羽,賊駭走。思忠逐北深入,歿於陣。”
(24)卜骨燒羊:西夏出兵則先卜。以艾灼羊髀骨,謂之“死跋焦”;卜師謂之“廝覘”。視其兆:上處為神明,近脊處為主位,近旁處為客位。
(25)吳張:指投奔西夏元昊的北宋華州(今陝西華縣)儒生吳昊、張元。元昊任張元、吳昊二人為謀士,讓他們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凡是立國的制度,攻打宋朝的方略,大多是他們所策劃的。正如史志所言:“囊霄(元昊)之叛,其謀出於張元、吳昊、姚嗣宗,皆關中人。”張元後來做了西夏的太師、尚書令、國相。
(26)韓范經略:韓范,指北宋大臣韓琦和范仲淹。宋仁宗康定一年(1040年),西夏攻延州,他們同任陝西經略副使,改革軍制,鞏固邊防。看敝屣:康定元年(1040年),陝西路經略判官尹洙發現狄青是一名難得的帥才,便向韓琦、范仲淹推薦。范仲淹不因狄青是低級軍官(即“敝屣”)而輕視他,教他學習兵法,後來狄青成為北宋中葉一員有勇有謀的虎將。
(27)怖鴿沖飛飛上天:夏、宋好水川之戰時,宋軍陷入元昊10萬伏兵的包圍。宋將任福、桑懌等領兵循好水川西行,尋找出路。途中發現幾隻木盒,封閉嚴密,內有跳動的聲音。任福命士兵打開。只見盒內百餘只懸哨的顯得恐怖的家鴿騰空而起,哨聲嗡嗡,在宋軍頭頂上來回盤旋。忽然四面山上鼓角齊鳴,夏軍從四面山上鋪天蓋地沖了下來,喊殺之聲震動山野。
(28)組練:“組甲被練”的簡稱。軍士所穿的兩種衣甲,引申指精壯的軍隊。僕姑:箭名。好水:即好水川,在今寧夏隆德縣西。
(29)堂堂四葉朝諸侯,忍向降夷稱父子:這兩句似乎寫的是北宋末年張邦昌降金的事。張邦昌(1083-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永靜軍東光(今屬河北)人。舉進士,歷任禮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職。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圍攻東京(今河南開封)時,任河北路割地使,力主對金投降。次年金兵攻陷東京,他建立傀儡政權,曾稱“楚帝”月余,被稱為“兒皇帝”。宋高宗即位後被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長沙)處死。
(30)李家渠:元昊舊廢渠,舊名李王渠。露瀼瀼:露盛貌。
(31)城社: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壇。比喻邦國和權勢。羌僰:中國古代西南地區兩個少數民族名。
(32)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33)朝享:宗廟之祭。
(34)熊羆: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
(35)犬羊:舊時對外敵的蔑稱。編戶:編入戶籍。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此處表示請罪,投降時行之,表示極度的惶恐。
(36)赤木:賀蘭山赤木口。崔巍:高峻貌。瑤草:古人想像中的仙境的草。
(37)莎羅:即莎羅模山。在寧夏鎮城南一百里近賀蘭山之靈武口。汗漫:廣泛,漫無邊際。
(38)匡廬:江西廬山。峨眉:四川峨眉山。太室:即太室山,在河南省登封市北。嵩山之東峰。古時亦稱嵩山為太室山。九峰:即九華山,在安徽省青陽縣西南。舊名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故名。
作者簡介
周弘禴,麻城縣(今湖北省麻城縣)人。萬曆十九年(1591年)以大理寺丞閱邊到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