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村委會屬雲南省西雙版納景洪市景訥鄉,地處景訥鄉西邊,距景訥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景訥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景洪市90公里。東與曼散村委會相鄰,南鄰勐養鎮,西鄰彎角山村委會,北鄰曼召村委會。轄賀孔、丫口、新扣等9個村。自然資源
全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2826畝(其中:田756畝,地2070畝),人均耕地2.96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1畝,主要種植西蕃蓮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畝,其中養殖面積25畝;其他面積42340.85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委會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88戶通自來水,有126 戶飲用井水。有214戶通電,有19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98%和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5戶(分別占總數的96.1%和96.1%)。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面;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86輛,機車13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46畝,有效灌溉率為10.8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
到2008年底,全村委會建有沼氣池農戶4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2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自來水未經過淨化處理,在旱季存在用水困難;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委會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52.17%;畜牧業收入 105萬元,占總收入的35.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29頭,肉牛131頭);林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8.03%;工資性收入 52.8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4元,農民收入以水稻、茶葉、橡膠、西蕃蓮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5人(占勞動力的10.48%),在省內務工52人,到省外務工3人。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委會有農戶214戶,共有鄉村人口1089人,其中男性551人,女性538人。其中農業人口1089人,勞動力681人。該村委會以傣族、漢族為主,其中傣族737人,漢族 337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89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委會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委會建有公廁1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1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村務公開
該村委會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097.6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8年該村未籌資籌勞。有固定資產5.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計畫生育、救災救濟款發放情況、具體經濟項目的承包、租賃等內容。基層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6 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24人、女黨員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9個村民小組。
該村委會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53人。
人文地理
賀孔村委會地處景訥鄉西邊,距景訥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景訥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轄賀孔、丫口、新扣等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49戶,鄉村人口1200人。全村委會國土面積33.79平方公里,海拔95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3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橡膠、茶葉等作物。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2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賀孔主要以漢傣族為主,是傣族的一支派系。他們自己織布製作自己的服裝。他們有一種獨特的娶親方式----“搶新娘”,每一位要出嫁的姑娘都會被自己的夥伴團團圍住,不讓新郎輕易帶走,這樣表示姑娘太好了,娘家的親朋好友都捨不得給新郎娶走。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發展重點
該村委會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個別村寨人畜飲水困難。
2、大部分村寨基礎設施差,村內道路未硬化,沒有公廁,文化基礎設施、公益建設沒有資金。
3、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渠道窄,發展緩慢。
4、教育科技發展滯後,勞動者素質偏低,由於科普經費短缺,農民民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等因素,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5、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無錢辦事,嚴重影響了村級組織凝聚力的增強和戰鬥力的提高,集體經濟幾乎處於“空殼村”狀況。
該村委會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資金、項目,使以人畜飲水、村內道路硬化、修建文化室、公廁、村容村貌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
2、加快發展農業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大特色產業西蕃蓮、橡膠的發展。在原有茶葉的面積上實現農村人口人均一畝優質茶的發展目標,增加民眾收入。
3、堅持“科技興農”戰略,大力提高人民民眾科技文化素質,宣傳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該村通過發展冬季農業、茶葉、橡膠、西蕃蓮等產業,加大土雞養殖,鞏固糧食產業,壯大畜牧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2174元增加到2011年的23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