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賀先福,今年57歲,重慶市開縣南雅鎮雙和村村校教師。
五十年代初,他出生於雙和村一農民家庭,年幼時家裡很窮,靠村里鄉親們的支助完成了高中學業。1975年9月1日,他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立志於教好山村孩子的同時,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做好事。三十多年如一日,他義務修路從不間斷,學生、老鄉有困難總是慷慨解囊,還建起“古農具博物館”,讓學生受教育,無私地奉獻著一片愛心。
相關報導?
?
山村教師感恩,為村民做了一輩子好事?3月4日上午10時許,賀先福老師登上了開縣“三品兩德”表彰大會的領獎台,在縣領導手中接過了 “開縣社會公德模範”榮譽證書和1萬元獎金……
“我有一個心愿,就是將這筆錢,用來改造雙和村4組汪家塝石坡坡那一條人行道,解決學生和村民過路難的問題”賀老師領獎歸來對妻子說。
原來是這樣,4組那條石坡坡路,下雨天路很滑,常有學生在此摔得皮袍眼腫。賀老師把這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3月10日天還沒亮,賀老師吃過早飯,拿著手錘、鑽子走路了……
在七、八個村民的配合下,石坡坡鑿成一級又一級石梯……他一邊上課,一邊修路,只要一放學,他立即趕赴施工現場,投身於“戰鬥”……
20天后,一條長500米,寬0.8米的石梯子路竣工。
“賀老師你要活一百歲,你得的獎金又捐出來為我們修路,再不擔心孩子上學不安全的事了。”73歲的老
婆婆付祥菊激動地說。
“賀老師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為村民做了一輩子好事。”雙和村黨支部書記郭輝忠如是說。
是啊!
那是8年前冬天的一個晚上,賀先福來到雙和村4組年過八旬的李中寬老人家,看到老人的三個兒子為供養老人斤斤計較,三兄弟寫下了《贍養父母協定書》。賀老師看到後,在那份《贍養父母協定書》上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並對老人說:“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你的乾兒子,我們一道來贍養‘乾爸’吧”,當即便把第一年的贍養費500元遞給了李中寬老人手裡……
去年2月的一天,賀先福的乾爸——李中寬盤腸炎發作,痛得老人直冒大汗,賀老師得知後,迅速找車送往縣人民醫院進行了手術……
半月後,老人出院那天,賀先福提著補品來到乾爸家,和老人的三兒子算了整個醫療費,當場賀老師拿出全部費用的四分一1400元交給了老人。隨後,賀老師還出了600元給乾爸買了一口棺材。
賀先福“買父行孝”,這一善舉,堅持已有了8年。
“賀老師待我比親兒子還好,除每年給我500元錢外,每縫過年過節,給我買衣服和禮品,他還要養我歸山呢!”84歲的李中寬老人感激地說。
為了方便孩子們上學。2007年6月,他和他的家人用了23個夜晚肩挑背磨修通了學校到主公路54米的公路。
又如2009年10月的一天,雙和村4組72歲的陳君前老人因吃雞骨頭卡住食道後,被送進了三峽中心醫院手技室……兩周后,陳君前老人出院回到家中,賀先福給老人送去了1000元的慰問金。
……他愛校如家。1992年2月,賀先福老師動員妻子、老母親把家安在了雙和村校。為了綠化校園,他用鋼釺、鐵錘在堅硬的石板上鑿出了坑臼,培植了整齊劃一的丁香樹,造型各異的萬年
青,十里飄香的桂花樹;教室滲水了,他當瓦匠;桌凳破損了,他當木匠;陰溝阻塞了,他就是泥水匠…
…
?
開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村民到外打工,很多小孩成了留守娃,由爺爺奶奶或者親戚託管。為此,賀先福中午把留守娃接到家中,同校教書的妻子也很理解。每天孩子帶點米來,賀先福夫婦為他們免費煮飯、炒菜……
幾年來,他先後有16名留守娃中午在他家吃飯。為補貼生活費用,賀先福夫婦在校園附近開闢一塊地種菜,周末上山撿柴。
學生王長文至今還記得,6年前他讀一年級時腳被跌破了,大人又不在家。賀老師把王長文接到家裡,為他洗臉、洗腳、煎藥,背他上廁所、上學。留守娃們都親切地稱他為“代理爸爸”。
2009年7月,賀先福得知他的學生——10歲的小傑因父母鬧矛盾沒人管,主動把小傑接到自家,說服小傑放棄外出打工的想法,重回課堂。
擔心小傑在他家感到孤獨,賀先福夫婦除了晚上給小傑補課外,賀先福還陪著小傑睡覺,講人生道理。“晚上我常常給他蓋被子。” 為了讓留守學生不孤獨,賀先福和妻子同在屋檐下分居一年多各自照顧學生。
“賀老師,教學一絲不芶,他自己省吃儉用,卻捨不得給讀研究生的兒子買部手機。對學生很好,被留守孩子親切稱為‘代理爸爸’。”66歲的村民李光炳說。
紮根山村36年的賀先福,在1991年考入原開縣師範學校民師班轉為公辦教師,2004年評為國小高級教師,還在2006年被評為重慶市優秀教師。他教的學生中已出了3名博士生、7名碩士生、136名大學生。逢年過節,學生們都要打電話來對賀老師噓寒問暖。上世紀90年代初,受他資助的學生李召澤,拿出大學畢業後第一個月工資100多元,給賀老師買了一輛腳踏車。
?那是2005年3月份的一天,賀先福老師帶著班上學生到農村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這些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竟然叫不出農民常用農具的名字,於是萌發了收集古農具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心愿。
2006年4月18日,賀老師走進了重慶衛視演播大廳,參加“關愛農村山區優秀教師——我們在行動”,並獲得了500元慰問金。這錢成為首筆啟動資金,他們先把自家和親友家的古農具搬進陳列室,接下來就開始四處花錢收購,為了購買農具,賀老師及同事先後到過四川開江、宣漢、萬源等縣的農村去收集。
當老師把這些農具擺在學生面前時,學生並不認識。“雖然我也生長在農村,也有許多不認識,還是農民告訴我的,現在這些東西越來越稀少了。”賀老師笑著說道。
暈車是賀老師收尋古農具時的最大困難,每次乘車遠行,他都要活受罪,經常不是吐得挖根掏腸、就是暈得臉青面黑,一路的艱辛可想而知。但這一切絲毫不能削減他收藏古農具的決心。
一個傍晚,他打聽到四川開江一農戶有一台已有三百多年的織布機,賀老師聽後欣喜若狂,迫不及待的趕往六十華里開外的目的地。買得織布機已是後半夜了,賀老師為了不影響第二天上課,他又匆忙地往回趕。黑燈瞎火的夜晚、曲折深幽的山路、形影只單的恐懼,這可難為了五十開外的賀老師啊!
過去6年,已收集了180餘件古農具,在村校建起一個微型博物館,讓孩子們在了解社會進步的同時,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和愛國熱情。
雙和村校有5個班,100多名學生。這裡條件很簡陋,教室是使用多年的磚瓦房,其中一間閒置的教室就是古農具陳列室。
陳列室內密密麻麻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古農具,大的如織布機、擂子、草鞋機,小的如量米用的升子、馬燈、笆簍,囊括了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用具。每件古農具上,都懸掛著一塊吊牌,上面寫著農具的名字、用途和收集時間。書香中心國小副校長陳洪雁介紹:“這些古農具是從2005年下學期開始收集的,除一部分是師生和熱心民眾捐贈外,其餘的均是賀老師花了3000多元向農戶購買的,至今已收集了80個品種、180餘件,大多採用竹木材質,個別古農具使用了兩三百年時間。
自從有了古農具後,陳列室成了學生們的最愛。老師經常向學生介紹古農具的起源、功能和完善的進程,學習中國農業發展史。正在讀六年級的陳艷說,雖然自己在農村長大,但很少接觸過農活,通過了解這些古農具,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鄭貴玖校長介紹,通過參觀學習這些古農具,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最近幾年,該校學生髮明製作的水力風力兩用發電機、課桌軟包裝、廢棄鉛筆再利用筆套等,在市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均獲大獎。
賀先福創辦起重慶市唯一的村小“古農具陳列室 ”,他可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如今,雙和村校的陳列室有織布機、鏟草朴刀等古農具,其中有11件瀕臨絕跡。學生在這裡了解到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知識,感受到了先輩們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和中華民族的智慧。這裡不但成了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而且也引來了全國數千人的參觀和中央電視台的關注。
採訪結束時,筆者問賀老師:“你還有三年就退休了,幹嗎還這樣?”賀先福老師低調地笑著回答說:“能為鄉親們做點好事,是應該,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