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貿易救濟法律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兩部分,作為國內法的貿易救濟法律是國內法律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國際法的貿易救濟法律是世貿組織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世貿組織有關規則是在各國貿易救濟法律制度基礎上,通過討價還價之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是貿易救濟的主要方式。
有關調查
2009年11月,歐盟首次對中國玻纖行業進行反傾銷調查,名單中包括中國212家玻璃纖維製造商。如果這項申訴獲得支持,中國生產商可能會面臨高達40%―75%的反傾銷關稅。 中歐產品互補性強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技術供應方和第四大利用外資的來源地。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並躍居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
崔艷新認為,2010年,歐盟進口加速恢復與出口持續疲弱的趨勢將延續。一方面,2010年歐盟外部需求若不能領先美國復甦,其作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的位置可能讓位於美國。另一方面,2010年歐盟有可能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金融危機導致歐盟經濟衰退要比美國更深,所以歐盟內部發出貿易保護的聲音也更強烈。”崔艷新說,雖然金融危機發生後,歐盟各國吸取了20世紀30年代金融危機後實施貿易保護主義造成全球大蕭條的教訓,普遍承諾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所以國際貿易摩擦問題並不是特別突出。但隨著金融市場逐步穩定和經濟出現復甦,歐盟經濟政策重點必然發生轉變,將從保穩定、保就業的短期政策目標轉變到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長期目標。在對外貿易方面顯示出比危機前更為嚴重的保護主義傾向,對於其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的中國表現尤甚。
另外,作為歐盟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將全球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首次讓位於中國,可能會引起德國部分利益集團的不滿。 崔艷新認為,中德之間互補性較強,德國是一般貿易下的出口產品居多,而中國是以加工貿易為主。所以,德國雖然會對中國的出口量上漲有所擔憂,在德國當前就業市場不景氣、經濟復甦乏力的情況下,中國很可能成其為宣洩國內失業壓力的對象,但總的來說,中德之間出口產品差異大、互補性強。 崔艷新對記者說,中國的態度一直是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已先後派出6批貿易投資促進團赴歐洲採購,足跡遍布歐洲各國,雙方企業共簽約230億美元。2009年11月,中國再次派貿易投資促進團訪問塞爾維亞、法國、荷蘭、愛爾蘭四國,體現了中國的決心。
措施
為維護公平貿易和正常的競爭秩序,WTO允許成員方在進口產品傾銷、補貼和過激增長等給其國內產業 造成損害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不受損害。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針對的是價格歧視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保障措施針對的是進口產品激增的情況。
中國入世後,WTO的其他成員的國內產業針對中國產品的進口又多了一種貿易救濟手段,即:特別保障措施。貿易摩擦的發生是世界經濟運行中的常態,然而從WTO成員在對華貿易中頻頻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和製造貿易摩擦來看,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國。
相關新聞
李克強:反對針對中國產品的不正當貿易救濟措施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011年1月12日上午在倫敦會見了英國商務大臣凱布爾,部分英知名跨國公司負責人在座。李克強表示,中英都是經濟大國,兩國經貿合作基礎良好、前景廣闊。雙方應建立更加富有戰略性、長期性和全球性的經貿關係,共同促進經濟成長。應進一步擴大相互投資,深化基礎設施建設、高端製造業、服務貿易、能源開發、創新科技等領域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以更加開放的態度,促進相互投資與貿易。
李克強鼓勵英企業繼續在華投資興業,並表示鼓勵中國企業到英投資創業。他說,中國將繼續改善投資環境,為英企業提供方便條件。也希英方為中方商務人員往來提供更多方便,在歐盟內繼續堅持自由貿易原則,反對針對中國產品的不正當貿易救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