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抗大中學

費縣抗大中學

費縣抗大中學始建於1985年,占地面積5.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班30個,在校生1300餘人。 先後被命名為市級“管理規範化學校”、市級“師德建設十佳學校”、市級“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市級“教學示範學校”、市級“健康校園”。 2010年10月,學校以“傳唱《沂蒙山小調》,繼承弘揚抗大精神”為主題,申報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中國小第一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校將繼續紮實工作,銳意進取,科學管理,力爭實現我校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爭取更大的成績。

基本信息

著名事件

學校駐地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沂蒙山抗日根據地,抗大一分校在這裡學習戰鬥了六年,其間,發生了慘烈的 大青山突圍戰,由兩位年輕的文工團員李林和阮若珊創作了蜚聲大江南北的紅色歌曲 《沂蒙山小調》

校名變化

1998年4月,全國各地抗大研究會的老前輩們倡導,縣委、縣政府決定,將位於大青山腳下的原馬頭崖鄉初級中學命名為“抗大中學”(薛莊初級中學),撤鄉並鎮後組成了現在的抗大中學,學校有著鮮明的抗大背景和濃厚的抗大氛圍。2010年11月獲國家教育部批准,2012年1月30日由費縣薛莊鎮初級中學正式更名為山東省費縣抗大中學。

抗大人獎學基金

十多年來,全國各地抗大老前輩及親屬們以及各級領導多次到學校走訪、視察和指導工作、看望慰問師生,捐款贈書,設立“抗大人獎學基金”。目前,抗大老前輩及親屬已捐助獎學基金近30萬元,捐贈圖書2萬多冊,書法繪畫作品100多幅。

抗大人助學紀念亭

為銘記抗大人對沂蒙老區教育事業的關懷和厚愛,由抗大中學籌備,抗大老戰士及親屬自願捐款修建的抗大人助學紀念亭於2008年5月15日竣工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了亭名——“抗大人助學紀念亭”;正面亭柱楹聯則由原廣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陶彝親筆撰寫,現在它與“抗大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抗大浮雕廣場”等設施,同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廣場一起成為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