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博物館
項目建設規模及主要內容:項目總建築面積42996平方米,其中:陳列展覽用房16610平方米,文物庫房及文物庫房管理用房9500平方米,教育及綜合服務用房3280平方米,行政辦公及業務用房1860平方米,附屬設施用房1957平方米,地下室工程9789平方米
項目總投資:總投資38553萬元,其中建築工程費約28135萬元。規劃設計條件:容積率≤1.0,建築密度≤40%,綠地率≥40%,建築限高≤50米,停車位數量300輛,需增加環湖通道。
構思理念
總體構思:“菱石雖小,內蘊貴州文化千山千島”
“織錦龍紋,解碼夜郎人群遺傳基因”
多元一體的菱石理念:
理念一:回響山地環境能量
遠古貴州曾屬浩瀚的“特提斯洋”,是世界古生物最早的家園。?過10億年前從“武陵迴旋”開始的18次升降運動和3次褶皺運動,最終形成了貴州今天山地占97%的地理環境。不平凡的環境自然蘊含了不平凡的能量。
菱形巨石—載體切削—吸納自然能源—堅固永恆的精神象徵
理念二:功能革新
博物館功能的革新使新館從單一的收藏展覽功能轉變為社會活動中心。為此將其構架和形態相應轉變,新館複雜的活動功能壓縮、重組為七大功能板塊,其中收藏、展示、停車和管理四大組團為固定板塊,而城市客廳及禮儀大廳、教育與培訓、消費與公眾服務三大組團為活動板塊,這些組團通過室內的街道和室外的“非遺棧道”相連,形成一個吸納環境能量的有機共生的未來博物館。
理念三:信息載體
由於採用了魚腮式外牆構造,因此新館表皮可行使生態呼吸功能,由於在外牆中嵌入LED光電二極體燈,因此外皮可實現燈光效果的變幻和控制;由於外牆石材採用圖案化電腦輔助切割,因此貴州自然歷史文化圖像信息可以保存在外牆中供人發掘。
理念四:由傳統“人類學”→主體人類學
增設的民俗表演人員常住四層
部分神聖之器物只向內部長者和特殊貴賓開放
聘請民間民俗人士成為館員
常設民俗活動,部分向觀眾開放
富於環境能量的山地貴州,早在宋朝就有王陽明的“龍場悟道”;抗戰時中華民族曾來此“山地”尋求復興的柱石;毛主席也曾在貴州發出“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感悟。這些是功能革新的源泉,也是設計理念的源泉。
主要設計依據
1.依據性檔案
1)《貴州博物館新館競賽檔案》(2008-6-9)
2)《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2008-12-29)
3)《貴陽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20082. 地形圖依據
貴州省博物館依據貴陽市測繪院2008年7月繪1:1000地形圖.該地形圖採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1956年黃海高程系,等高距為1.0米。
3.主要法規和標準
1).《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45-95
2).《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 JGJ 66-91
3).《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 GB 50189-2005
4).《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5).《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設計規範》 JGJ50-2001、J114-2001
6).《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範》 GB50038-2005
7).《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範》 GB 50098-98
8).《汽車庫建築設計規範》 JGJ 100-98
9).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範》 GB 50067-97
10). 國家有關建築設計規範及法規
4.設計基礎資料
貴州省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位於貴陽市金陽新區觀山公園東北角,用地面積4.74公頃,呈不規則地形,東西方向長約220米,南北方向長約260米。場址為淺丘地形,由北至南逐漸降低,北側道路標高1284.38米,南東側窪地最低點標高約1276米,南北高差約8米。西南側有一山體,為用地最高點,海拔1294.2米。
用地北臨60米寬城市主幹道ó賓路,該道路在用地範圍內高差約3.5米,根據金陽新區規劃,臨ó賓路一側退讓20米綠化帶為建設用地;用地南部、西部臨觀山湖水庫,水庫洪水位高程為1277.7米;東側為自然山體。
建設場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3.4℃,高氣溫32℃(7月份),最低氣溫-5℃(1月份);降雨量平均1200MM,無霜期230天左右,場區風力以東北風最巨,正南風次之,無西北風及西風,年平均風速2.7米/秒,東北風最大時風速為10米/秒。
5. 工程規模和設計標準
貴州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標準:省級大型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建築耐火等級一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按七度地震烈度計算,在抗震措施上,按八度進行設計;地下室人防標準按六級要求。
總平面設計
1.區位與環境
場地北接ó賓路,西臨觀山湖,東面城市綠化山體,南俯小水灣。區內有小山頭一座,地勢平坦,北高南低,沒有人工障°物。場地西北地塊為市級行政中心。西南和西向湖景為最佳景觀方向,東南向山景亦佳。
2.總體布局
地塊北邊開始向地塊中心緩坡升起,直到中央部分高出地塊北邊界4米。這個台地成為貴博入口平台層,可俯視四面景觀。觀眾從北廣場入口進出,西側-8米標高設小廣場供臨展觀眾疏散,貴賓從西側高地入口,服務輔助從東側出入。南廣場連線公園和屋頂室外表演場地,提供公眾觀賞觀山公園的高位平台,該平台在新館閉館後仍向公眾開放。
3.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採用以ó賓路海拔1284作為基準面,建築依小山而建,主平台設在1288米標高,形成高台莊重平穩。
4.道路與交通
1、場地外部入口:進出入場地的外部主要出入口設定在ó賓路上。北廣場有車道進入供觀眾上下車。西側環路設小廣場輔助車行出入口。
2、車行組織:車輛進入場地後有周邊環路到達場地內各功能區,此外其它路面交通均受到嚴格的限制,有組織地進入各車行入口:觀眾下落處、大客下落處、貴賓下落處、臨展下落處,服務車輛如臨展貨運入口、文物貨運入口、其它服務下落處直接進入半地下層。
3、步行流線:步行人流主要從北側主廣場進入,臨展可從西廣場出入。由於採用了微地形屋頂廣場手法,人流在觀賞屋頂景觀和表演後可以緩步下行到南側的觀山公園。
4、靜態交通:主要的公眾地下停車庫設於場地北側角部,由地下車道進入。北廣場西北角設大巴停車場,西部高地設貴賓停車區,西南側設內部停車場。停車方式以地下停車為主,地面停車為輔。地面停車均採用嵌草式停車場。
建築設計
(一)方案構思特點
1.形體生成
?過多方案最佳化比較,在斜向的場地上放置100米邊長的巨型菱石,對場地取得最大限度的占領和控制,這樣的控制將是決定性的和永久性的,不因周邊建設條件的改變而改變。菱石在某種神秘力量的雕琢下由西南而東北,自下而上消減切削,獲得間隙和空間,並完成最終造型。
這樣一個簡潔的菱石造型,在中國省級博物館中是響亮而獨一無二的。
2.載體外牆
生態載體——除了傳統的結構和維護功能之外,貴博新館外牆還行使呼吸生態功能。採用地方頁岩片石垂直疊放形成20至200毫米間隙,其內設定自動開關控制系統,類似魚鰓?理,在BA系統控制下進行生態呼吸。
光電載體——配合圖案在建築內層設定發光二極體LED燈,在早晨、黃昏和夜間,配合光色變化、配合節慶需要為建築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富於圖案和色彩變化的新感覺。該技術在“水立方”等建築運用中獲得成功,其強大的技術潛力將為貴博新館帶來驚喜。
信息載體——簡潔的菱形體塊配合地方傳統圖案,在整體格律控制的基礎上,局部突出或顯現造型形成?龍點睛的效果,為整體增添一種莊重感,又強化了博物館建築的身份。
3.陳列設計
基本陳列和主題陳列的展廳被分解為大小不等的空間單元,將連續的主體陳列劃分布展節奏,提高參觀效果。沿兩層展廳的周邊設定2米寬的檢修走道和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光資源容器”,為每個展廳都爭取到寶貴的自然採光,。該容器通過導光井將自然光直接引入到展櫃和展台等用光點,?過計算的通光量保證處理後的光照能夠滿足正常冬日日照下的展出需要,從而節省了白天的多數照明電耗。?過窗外遮陽片、安全防護網、紫外線過濾片、紅外線
過濾片、及其它有害射線過濾片,自動或人工監視實際採光照度,並進行自動或手工調節控制,從而保證展品得到最佳照明效果。不僅節能,全光譜自然光可以更好的還?展品從而提高展出質量,更好適應人的視覺生理從而消除“博
物館疲勞症”
臨時陳列放置於沿街層的上下各四米高度,讓觀眾既可以從微地形的緩坡上進 入臨時展廳,也可以從下沉4米的半地下通道進入臨時展廳,提高使用效率。臨時展廳有一半的面積可以得到自然採光。
4.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分為展廳庫房等功能用房和公共開放空間兩大部分。前者嚴格按照各自功能要求和展藏要求進行設計,後者將頁岩片石特色引入室內,創造隱喻貴州喀斯特地貌的環境特色。利用屋頂花園引進自然採光,創造出獨特的效果。增設獨立通高的“儀式大廳”,可以勝任舉辦正式的國家級政府接待的任務。
5.屋頂露天表演場地來源於古生物化石,服務於提升功能,指向於環境景觀。
(二)方案技術設計
1.建築消防設計
新館為二類高層建築,地上和地下室耐火等級均為一級。
地塊內部設消防車環形通道,消防控制中心設在首層,有直接對外出口。
建築為菱形建築,建筑西面和北面兩個邊為消防登高面。建築內部層與層各自劃分為防火分區。地上每個防火分區小於2500平方米,每防火分區不少於兩個安全出口,設雙向疏散通道、滿足消防疏散距離要求。半地下室防火分區小於1500平方米,每個分區有一個直接出入口。地下車庫防火分區小於4000平方米。設定室外消火栓系統。
2.建築環保節能設計
光資源容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資源容器”,使得新館充分利用自然採光。
呼吸式通風外牆:利用地方頁岩層疊得到呼吸式外牆,採用魚鰓?理與外界交換新鮮空氣。加上檢修道及雙層採光夾牆,引進自然通風,充分享受貴陽“四季如春”的獨特優勢。同時設定獨立的空調系統確保展櫃和展品的物理環境。
雨水收集系統:花園屋頂的雨水100%收集,作為綠化用水,節約資源,而且減少不必要的排放。
太陽能利用:採用第三代太陽能技術將薄膜太陽能電池噴塗在鋼板和鋼化玻璃上,不但採集光能,而且形成外觀圖案。或者將第二代太陽能技術將光電板封裝到鋼化玻璃中,達到功能與審美的統一。
按公共建築50%節能設計標準對圍牆、外門窗、地面及屋頂採取合理的保溫節能措施。
3.防空地下室設計
本方案人防部分考慮平戰結合,平時作為車庫使用,防護等級為核武器六級。
4.安防設計
新館設定獨立的安防系統和監控中心:包括閉路電視監控系統、防盜自動報警系統、門禁系統和巡更管理系統。系統執行四層防侵入探測功能,即場地周界監視、建築物周邊防範、建築內公共區域防範、以及藏品庫和展品陳列櫃防範。
5.無障°設計
主要出入口設定無障°坡道,公共衛生間設定無障°專用衛生間,各樓層之間設無障°電梯供殘障人士使用。
景觀綠化與休憩空間
生態植物園——種植並展示貴州珍稀植物物種,完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功能,充分滿足觀眾文化休閒需求。利用植物造景,林木之間,體現季相變化特色生態空間,展示當地多樣性的植物景觀。借鑑“步移景異”形成動線和視線上的變化多樣,運用現代材料和設計手法,塑造貼近大自然氣息的生態公園。
公共藝術——創造一種快樂和愉悅感、刺激遊人的活動,同時促進觀看者之間的交流。
可體驗的雕塑,即人們可坐在它周圍、攀爬它甚至改變其造型。
室外照明系統——強調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體,創造獨具特色的夜景燈光照明效果。
結構設計
貴州省博物館新館結構設計由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完成,為複雜超限結構。結構集普通梁板結構,網架結構,鋼結構,混凝土空腹夾層板結構,U型鋼-混凝土組合空腹夾層板結構於一體。由於是複雜超限結構,需要對結構進行多項專題研究。
結構設計依據
自然條件
(1)基本風壓:0.35 kN/m2。
(2)氣象資料:白雲區氣象站資料,常年平均最高氣溫22.2℃,常年平均最低氣溫
-3.7 ℃。
相關報告及規範:
(1)貴州地礦建設工程施工公司2008年11月《貴州省博物館(金陽新館)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書》。
(2)貴州省建築工程勘察院2010年6月30日《貴州省博物館新館岩土工程初勘中間資料》和2010年8月12日提供的《關於貴州省博物館金陽新館最高水位及抗浮水頭說明》。
(3)現行國家規範、規程和標準。
(4)地方規程和標準:
1)《鋼筋混凝土空腹夾層板樓蓋結構技術規程》(DB22/48-2005);
2)《貴州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DB22/45-2004)。
設計使用年限:100年
安全等級:一級
結構重要性係數:1.1
抗震設防類別:重點設防類(乙類)
人防地下室抗力級別:核6級、常規武器6級
進行的專題分析
大跨度樓蓋舒適度分析
複雜高層結構抗連續倒塌研究
複雜高層結構動力彈塑性分析
新型鋼混凝土組合空腹夾層板節點分析
工程投資估算
總投資估算人民幣38553萬元,其中工程土建及安裝(不含地價及布展等費用)總造價約人民幣28135萬元。設計上下彈性不超過工程總造價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