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抗日烽火席捲全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全國人民奮起抗戰。但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內的頑固派,仍堅持其一黨獨裁統治。為此,他們大力強化特務組織,設立集中營,繼續逮捕和秘密關押共產黨員、抗日民主人士和愛國進步人士。1938年11月至1946年,國民黨特務機關在大後方貴州息烽設立了秘密集中營,因其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管理最嚴,而被國民黨軍統特務內部稱之為監獄的“大學”。
息烽地處貴州中部腹地,距貴陽約60多公里,遠離城市,地處山區,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易受各地革命和抗日運動的影響。這裡四面環山,樹木叢生,地勢極為隱蔽。蔣介石所以把這個秘密監獄選在息烽,有取熄滅峰火之意。同時,蔣介石還把軍統直屬的“特訓班”等16個機構設在息烽縣城周圍,這座僅2000多人的縣城在1938年至1946年的8年中,就駐紮了國民黨軍統特務機關等各類人員15000多人,是當時縣城人口的近8倍。
息烽集中營在8年中,先後關押了共產黨員、愛國將領、進步青年等各類人士1220餘人,其中被秘密殺害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被關押的人員中包括著名的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一家,中共地下黨員宋綺雲夫婦及兒子宋振中(外號“小蘿蔔頭”),中共黨員、著名愛國將領黃顯聲將軍,愛國民主人士馬寅初等。1946年息烽集中營撤銷時,僅有72人被轉移到重慶軍統所屬渣滓洞和白公館監獄關押。
在息烽集中營這座陰森的人間魔窟里,特務們絞盡腦汁,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軟硬兼施,或酷刑拷打、肆意虐殺;或花言巧語、威脅利誘,企圖在肉體上和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鬥志,但他們的陰謀始終未能得逞,如意算盤一再落空。
1941年3月,被關押在息烽集中營的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中共川西特委軍委委員車耀先,以及韓子棟(《紅岩》中華子良原型)、許曉軒(《紅岩》中許雲峰原型)等一批各地黨組織的重要骨幹,利用放風和做工勞動的機會,秘密組建了獄中黨支部。隨後,秘密黨支部又逐步吸收了宋綺雲、張露萍等一批共產黨員參加獄中黨組織的工作。這樣,一個獄中對敵鬥爭的堅強堡壘形成了,與黨失去聯繫的黨員又有了自己的組織,為他們在獄中與敵人鬥爭提供了組織保證。在獄中黨支部的領導下,革命者們挫敗了監獄當局的連座法,並取得了改善一伙食、痛打叛徒等鬥爭的勝利。同時,黨組織還利用敵人“獄政改革”的時機,用筆名在獄中的《復活月刊》上發表“一個月的世界與中國”、“七月里的石榴花”等文章詩歌,揭露國民黨統治集團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迫害共產黨人和抗日愛國民主人士的罪惡行徑,宣揚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他們還自編自演節目,鼓舞身陷囹圄的難友。張露萍將《日出》中的陳白露演得栩栩如生;趙力耕在話劇《反正》中用慷慨激昂地喊道:“起來吧,我們都是中國人,不能再當亡國奴了!”
獄中黨組織的一系列活動雖然遭到敵人的殘酷鎮壓,但息烽集中營里的革命烈火始終沒有熄滅,使敵人在獄中的各項舉措,“都遭在押共產黨人之抵制,收效甚微”。
在迫害與反迫害、軟化與反軟化的鬥爭中,息烽集中營中的革命志士始終把監獄當作特殊的戰場,與黑暗和反動進行著殊死的較量,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詩篇,表現了革命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當中共獄中秘密支部領導黨員、團結難友在息烽集中營惡劣的環境中艱苦鬥爭、千方百計與黨聯繫的時候,黨也在時刻關心著他們。1945年秋,毛澤東到重慶和蔣介石談判時,與周恩來向蔣介石提出釋放羅世文、車耀先等人的要求,這些訊息在全國各大小報都報導了。車耀先在監獄圖書室從報上看到這條訊息,感動得熱淚盈眶,並抄傳到難友的手中,大家深深感到了黨的溫暖,更加增添了對敵鬥爭的信心和力量。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1988年,國務院將息烽集中營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貴陽市投資修復了集中營營區舊址,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軍統內部將息烽集中營稱之為“大學”,而重慶白公館監獄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分雖稱“中學”和“國小”。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逮捕了許多有影響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囚於國民黨設在南京的“軍人監獄”。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大舉進犯,南京岌岌可危,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令軍統將這批人遷至武漢,不久再遷湖南益陽,最後轉移到息烽關押。息烽集中營從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銷,先後關押共產黨人、進步人士1220餘人。數百名革命者為民族解放事業在這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該紀念館將在目前集中營舊址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新增“四·一”合作社、特齋、原軍統食堂等設施。營區外,將重點建設通村公路、紀念活動場、聲響教育館、接待廳等。同時還將建設石雕、銅雕等雕塑30座和3處碑林、20座蠟像,並派人前往重慶、成都等12省市蒐集1946年息烽集中營撤銷時,轉押去重慶白公館和渣滓洞的72名被關押者的有關圖片、遺物等資料。特別看點
王若飛故居
它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誕生和度過童年時代的地方。占地1327平方米,故居主要收藏了王若飛在各個時期進行革命的歷史資料、珍貴照片、通信手跡、實物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王若飛生前戰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題詞等,再現了王若飛光輝戰鬥的一生。《忠魂曲》群雕群雕《忠魂曲》聳立在廣場中央,背對營區,由基礎、底座、雕像三部分組成。群雕用紅色石塊拼雕,正面雕塑了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他們雖然身披鎖鏈,受盡酷刑折磨,但高牆關不住革命者的必勝信念,酷刑磨不滅革命者誓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決心,先烈們欲衝破牢籠的造型充分表達了息烽集中營內革命先烈們不屈不撓,堅決反抗鬥爭精神,後面是高牆、鐵鏈的造型,代表息烽集中營這個當年的魔窟。整個雕塑在告訴人們,今天的幸福是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應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先烈精神,努力奮進。
展廳展廳在廣場右側,有放映室和展廳兩部分。放映室對觀眾放映專題片《烽火不息》,系統地介紹息烽集中營的歷史和設施,重點向觀眾介紹了楊虎城、黃顯聲、羅世文、車耀先、許曉軒、張露萍等七烈、宋綺雲、“小蘿蔔頭”以及其他烈士的生平和鬥爭業績。展廳內的展櫃裡還展出有80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車耀先自傳手跡、楊虎城遺物和其他烈士遺物等,還有已是海內外孤本的《復活月刊》三期。這些都是息烽集中營這個軍統魔窟的見證。去年,禮堂修復,展廳即還至禮堂內。這裡保存著昨天,但它更在告訴我們應如何對待今天和明天。
交通息烽集中營舊址位於貴陽北郊66公里處,息烽溫泉距貴陽101公里,貴遵高速公路旁,每日有班車往返。
氣候與最佳旅遊時間息烽集中營所在的貴陽屬亞熱帶濕潤和型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3°C左右,氣候宜人,無論什麼時候去旅遊都非常適合。
美食當地的陽朗辣子雞,以當地土雞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色澤金黃,爽滑細嫩,味道鮮美,極富貴州特色,是風靡黔中、聲名遠播川渝滇黔的名小吃。2002年,陽朗辣子雞榮獲“貴陽市名小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