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定雪芽

貴定雪芽

貴定雲霧茶,又稱貴定雪芽,產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最南面的雲霧鎮仰望村一帶的雲霧山中,海拔1380多米,在元、明、清均為朝廷貢茶是清朝八大名茶之一,是貴州省唯一有碑文記載的“貢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

物品介紹

拼音:Guìdìng Yúnwùchá

同義詞條:貴定雪芽,貴州省貴定雲霧茶,貴州省貴定縣雲霧茶,貴定鳥王茶,貴定魚鉤茶採摘一芽一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整形、提毫、焙乾製成。

品質等級

分特級、一級、二級。捲曲如螺,色澤翠綠,銀毫特多,湯色綠亮,香郁持久,滋味鮮爽回甘。銷國內部分大中城市。

貴定雲霧茶

拼音:Guìdìng Yúnwùchá

同義詞條:貴定雪芽,貴州省貴定雲霧茶,貴州省貴定縣雲霧茶,貴定鳥王茶,貴定魚鉤茶

貴定雲霧茶,又稱貴定雪芽,產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最南面的雲霧鎮仰望村一帶的雲霧山中,海拔1380多米,在元、明、清均為朝廷貢茶是清朝八大名茶之一,是貴州省唯一有碑文記載的“貢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作為茶中佳品,貴定雲霧茶采自當地品味高、素質優良、理化指標好的“仰望種”。“仰望”是雲霧山上的一個苗寨,該寨村民種植的茶樹是最好的品種,具有葉色綠、茸毛多、芽葉肥壯、持嫩性強的特點。鮮葉採摘細嫩,俗稱“嫩采雅雀嘴”。

品種介紹

貴定雲霧茶,由於其最早產地在鳥王關,曾名“鳥王茶”;又因形如魚鉤,又名“魚鉤茶”。貴定雲霧茶選用的品種為當地苗族歷代進貢珍品—鳥王群體種為主體原料,配以福鼎大白茶混制而成。該品種系貴州省優良的地方群體品種,芽葉肥大壯實,葉色翠綠,茸毛特多,芽形秀麗,內含物質豐富。每年於清明前後,開園採摘嫩芽“鴉雀嘴”,經三炒、三揉、揉團、提毫、文火慢烘,保持其原芽的鮮銳、形狀和茸毫,精工巧制而成。成品茶條索緊卷彎曲,白毫充分顯露,外形美觀,形若魚鉤;茶湯濃釅,湯色碧綠;滋味醇厚,香氣濃烈,具有獨特濃厚的蜂蜜香,飲後回味無窮。飲用雲霧茶,不僅能生津止渴、退熱解暑、醒腦提神、消炎殺菌,而且有降脂降壓、防癌抗輻射及保持美容、抗衰老等多種功效,實為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保健飲品。
早在元、明、清時期就成為皇家貢品,清初更被評為全國八大名茶之一。為了保護好這一古老的宮廷貢品,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朝廷特撥銀四百二十兩給鳥王苗民擴大貢茶的生產,官府將撥銀批覆文告刻碑“萬古流芳”於雲霧山上,因此人稱“貢茶碑”。嘉慶十五年(1805年),為保護貢茶基地不受侵犯,又立“鳥王貢茶產地地界碑”,界定了雲霧鳥王貢茶產地範圍。光緒年間,貴州省巡撫林紹年曾獻雲霧鳥王貢茶兩匣給朝廷,“一匣給皇上,一匣給老佛爺”該寶物資料現陳列於中國第一擋案館內。
民國《貴定通志》記載:“黔省各屬皆產茶,貴定雲霧最有名,惜產量大少,得之極不易……昔皆為貢品。”建國後改名為“貴定雪芽”。

歷史淵源

早在2000多年前,從原生高樹茶到茶樹的人工栽培就已開始,並創出了“鳥王茶”、“東苗茶”、“魚鉤茶”、“白雲茶”等早期雲霧系列名茶。貴定雲霧茶的貢茶歷史從元、明、清朝到民國的史志上均有記載。由於貴州於明永樂11年(1413年)才開始行省設定,再加上貴定苗、布等少數民族沒有記事的古老文字,所以古代很多有關栽培採制茶樹的史料難於保存下來,相傳雲霧茶盛唐時期就列為朝廷貢茶,到清初時評為全國八大名茶之一。
目前發現有貢茶記載的是元朝泰安二年(1325年);明洪武五年為皇宮貢品;清《康熙貴州通志》載:“黔省各屬皆產茶,貴定雲霧最有名。”現今仍在貴定雲霧山上保存完好的立於清乾隆五十五年的雲霧貢茶碑就是歷史的見證,是貴州省唯一有碑刻史志記載的茶葉,該碑文228字,尚清晰完好,記述了當時清政府為安撫貴定雲霧山區以“貢茶”代交“皇糧”的苗民,減輕負擔,規定不準地方官府差人加碼擾民,還撥銀420兩支持苗民發展“貢茶”生產。此碑於1982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在《中國文藝集成志書》中對沖泡貴定雲霧茶的描繪是:“杯蓋子一揭,只見杯子裡冒出一股白氣,先象一把傘,後象一朵雲,慢慢升上天空,所以叫雲霧茶,又叫白雲茶。”我國著名學者、中國茶學大師陳椽教授直接寫詩讚美貴定雲霧茶:“貴哉定鉤,清茗貢修。雲海霧都,質量兼優。”
據史料記載,貴定陽寶山建於明嘉靖年間,但民間傳說建造時間更早於明代,陽寶山氣勢恢宏,規模龐大,山形若飛鳳採蓮,山勢如萬山來朝,呈“雲聯一片寺前寺,露擁千層山外山”之景象,為一方勝概。和尚墳塔林碑刻記載葬期最早為明崇十四年(公元1641年),直到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清康熙、雍正時期朝廷冊封任命的僧綱司即掌管貴州全省佛教徒事務的大法官等眾多高僧均葬於此。名山上所產名茶均系開山白雲祖師、寶華上人、然薄大師、法順大師、若顯大師等歷代高僧所親手培植創製。
名山與名茶相映,名茶與名人交輝。明清以來貴定名人輩出,如明嘉靖浙江布政使姚士熙;明萬曆翰林院檢討、奉政大夫丘禾實;明崇禎遼東巡撫兼統山海關諸處的丘禾嘉;清隨左宗棠抗俄有功任甘涼掛印總督的汪柱元;國民政府追封為勛三位陸軍上將、民國六年先後任貴州省長、四川省省長兼督軍的戴戡等都與貴定雲霧茶結下不解之緣,常用作饋贈禮品而自感榮光。

發展

貴定有2000多年的種茶史,600多年的貢茶史,輝煌燦爛的茶文化,打造了貴定雲霧系列名茶,使其出類拔萃,享譽海內外。在全國、全省各類茶葉評比中累獲名茶稱號。1990年5月以總分最高榮獲貴州省地方名茶省優質產品;同年10月又以99.85分名列全國名茶之首,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全國名茶獎等四項殊譽;1993年在中國國際保健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杯獎;1995年在中國國際技術產品展覽會上榮獲金獎;2002年第四屆國際名茶評比會上榮獲金獎。貴定雲霧茶遠銷西德、日本、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年中央政治局把該茶作為接待外賓用茶。
1997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先生在親自品嘗貴定雲霧春茶後,詢問到貴定古稱中國西南三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陽寶山現狀,當知道陽寶山目前仍保存著全國罕見的規模最大的和尚墳石刻塔林及一些重要佛教文化遺產時,興之所至,感慨萬千,欣然揮毫,題寫了“佛茶”二字,使雲霧茶增添了歷史貢茶與佛教文化共融一體之色彩。
歷史和現實已將雲霧茶深入到貴定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豐富多彩、內容獨特、形式多樣的貴定茶文化。古往今來留下了不少精彩的詩聯華章,大量的民歌、傳說故事、民間習俗和民間收藏中更有許多茶文化內涵。貴定苗族蘆笙舞“長衫龍”又稱“茶山龍”,2003年10月17日,唯一代表貴州省在北京舉辦的第六屆國際旅遊文化節上進行大型展演,受到中外旅遊、文化專家好評,被譽為“東方探戈”。這是宣傳貴定,提高貴定知名度難得的民族牌、文化牌、特色牌,為貴定茶葉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現如今,貴定縣結合自身優勢,把茶葉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四大產業之一,做強做大;作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的主要內容,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產業。

品質特點

雲霧茶采自當地的“仰望種”,具有葉色綠、茸毛多、芽葉肥壯,持嫩性強,且內含成份豐富的特點。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鮮葉原料,為雲霧茶品質形成創造了條件。
雲霧茶採用民間傳統的手工炒、揉加工方法,經三炒、三揉、揉團、提毫、溫火慢烘,保持其原芽的鮮銳、形狀和茸毫,精工巧制、精湛獨特,成品茶條索緊卷彎曲,嫩綠充分顯毫,外形勻稱美觀,形若魚鉤,茶湯亮綠,湯色清澈,濃釅明亮。形如魚鉤,彎曲美觀,披毫,色澤嫩綠,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湯色綠而清澈,葉底嫩勻明亮。

採摘

雲霧茶採摘細嫩,俗稱“嫩采雅雀嘴”,可見芽葉的幼嫩程度。全年採摘五輪左右,春茶採摘三次,清明前後采頭道茶,穀雨采二道茶,立夏後采三道茶,最多采2-3次。不採秋茶。採摘標準是以一芽一、二葉為主。

炒制

貴定雲霧茶炒制工藝精巧,有三炒三揉後烘乾和四炒四揉再烘乾兩種炒法。

三炒三揉後烘乾的工藝是:殺青、揉捻、二炒(搓條與搓緊條索)、三炒(揉團提毫)、烘乾。
四炒四揉就是多一道搓團提毫過程。殺青鍋溫85-90℃,投葉量1000-1250克,歷時10分鐘左右。揉捻時間5分鐘左右,達到初步起條的目的。二炒鍋溫70℃左右,散發部分水分後,抓緊時機熱鍋搓條,起鍋搓揉,緊細條索。三炒和四炒的鍋溫50℃左右,邊抖邊揉邊搓團、解團,反覆多次,手勢由重到輕,搓至形如魚鉤,茸毫顯露即起鍋攤涼。最後在鍋內低溫烘至足乾。全程歷時約2小時。

典故

貴定雲霧貢茶追溯歷史--唐、宋、元、明、清的5朝貢茶,顯示出宮廷對貴定雲霧貢茶的鐘愛,更顯示出她不同凡響的高貴品質。
無獨有偶,貴定雲霧貢茶還有“五個一”。這就是關於貴定雲霧貢茶的5個歷史典故。分別述說著:一個世代與茶為伴的民族及其生活習俗;一片劃定宮廷茶園的貢茶碑誕生;一個因茶休養生息的古村落的文明;一個稀有的獨特的本地優良茶種的繁衍;一個因茶聞名遐邇的山脈,及其引發的佛教興盛的奇蹟。
這“五個一”,見證著貴定雲霧貢茶悠久的歷史,折射出這支茶葉的尊貴和稀有。貴定雲霧貢茶的“五個一”:
其一 海葩苗。世居於貴定縣雲霧山的海葩苗,是苗族人口最少的支系,全國僅有3萬餘人。“藍色海水白浪花,來自海邊帶海葩”,這是海葩苗的山歌,歌中記錄著他們來自何方,記錄著他們從故鄉帶來了一種海貝,也是古幣。海葩的漢譯就是“大海之花”。從海邊帶來的海貝,寄託了海葩苗對故土的無限思念,海貝成了他們的圖騰。在鳥王村,每一個海葩苗婦女的裝束,背上都有一個“背牌”,這個背牌集海貝、銀飾、蠟染、刺繡為一體,海葩苗少女擁有著與大海同色的服裝,用海貝裝飾的背牌中央,有一個神秘的刺繡圖案,那是這個支系苗族特有的標識……
海葩苗世代與茶山為伴,每年清明前夕,當地人就會選擇吉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採茶祭祖儀式,經過道師的問卦,來決定首先採摘哪座山的茶葉為吉。因為他們篤信,老太公們的信仰和智慧告訴他們,“先走哪方採茶好,祖先指路要看它(指卦象)”。
其二 鳥王村。這個村子的布局,早有“鳥王十八寨,寨寨十八家”之說。村里苗族同胞世代生活在雲霧繚繞的茶山之中,遠離塵囂,常年氣候潤濕,植被、土壤遠離現代工業和集鎮,所生長植物皆屬原生態狀況,茶葉品質之超群,為當今所罕見。鳥王村歷史上素有好茶習性,處處留有制茶遺風,很早就掌握了種植茶葉的技術,所產茶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其三 貢茶碑。唐、宋、元、明、清時期,貴定雲霧茶便屢次進貢。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朝廷在鳥王村關口特立貢茶碑。官府為了保護好雲霧貢茶這一古老的宮廷貢品,朝廷還特地撥銀四百二十兩,扶持鳥王苗家擴大貢茶生產。嘉慶十年(1805年),為保護貢茶生產地域不受侵犯,又豎立“貢茶地界碑”,圈定了雲霧貢茶產地範圍,民間商賈不得染指。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貢茶碑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四,就是千百年來在貴定生息繁衍的鳥王茶種。該茶樹因產於雲霧山麓鳥王苗寨而得名,千萬年來,它在雲霧山中生長繁衍,是中國十分罕見的優良茶種,具有不同種類。按樹種分,有喬木型、半喬木型、灌木型。按樹形分,有直立型、半直立型、披張型。按葉形分,有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按發芽時間分,有早芽種、中芽種、晚生種。雲霧山中至今還有大量的野生古老茶樹,是貴州乃至中國茶史的“活化石”,印證了貴定是茶的發源地之一。
其五,說的是傳承佛教文化的聖地陽寶山。該山位於縣城北面10里,有文獻稱之為“黔東之勝”。這裡海拔1560米,岩壑奇秀,山巔寬敞。明萬曆年在此先建蓮花寺,後又建飛鳳山寺廟,規模宏大,香火旺盛。明清時代,陽寶山就是與峨嵋山齊名的佛教勝地。自古佛門與茶有不解之緣,無廟不種茶,無僧不嗜茶,陽寶山自然不能例外。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品嘗貴定雲霧貢茶後,揮毫寫下“佛茶”二字。如今陽寶山的茶,已身價倍增。

所獲榮譽

1985年應邀出席“南京全國名茶展評會”。
1986年12月參加北京“中國名特優產品展覽會”被選進《中國名茶研究》載入中國名茶史冊。
1986年以來連續榮獲“貴州省名茶”稱號。
1988年在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
1988年11月獲得貴州省四新產品榮譽稱號。
1988年12月國務院派員專程採訪,匯入國務院編寫的《中國名優產品名錄》。
1992年10月榮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獎。
1993年4月參加中國貴州杜鵑花節展銷會獲得質量信得過榮譽獎。
1990年5月以總分最高榮獲貴州省地方名茶省優質產品。
1990年10月又以99.85分名列全國名茶之首,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全國名茶獎等四項殊譽。
1993年在中國國際保健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杯獎。
1993年中央政治局把該茶作為接待外賓用茶。
1995年在中國國際技術產品展覽會上榮獲金獎。
2002年第四屆國際名茶評比會上榮獲金獎。

產地

貴定雲霧山茶場

雲霧茶產地——雲霧山,海拔1583.6米,為苗嶺山脈主峰之一,群山疊翠,澗溪縱橫,甜泉密布,常年雲霧繚繞,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周圍環境無污染源,特殊的生態環境造就了貴定雲霧茶獨特的品質。定為“茶中極品”。
貴定地處雲貴高原東部斜坡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縣內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14.5-15℃,全年≥10℃的積溫5188℃,極端低溫-8℃。極端高溫34.8℃,且持續時間短,出現頻率低,無高溫熱害。年降雨量在1140mm-114mm5之間,空氣濕潤,相對濕度大,雨熱同季,水分供應良好,日照時數為667.4-1067.7時,年日照率25%左右,年太陽總輻射為3292.71兆焦耳/平方米,常出現多雲間晴天氣,雲霧多、光照中散射光和漫射光多,這使喜溫耐蔭的茶樹更能有效地利用藍紫光和紫外線,增強光合作用,促使新梢枝積累胺基酸,咖啡鹼等有效成份,提高茶葉的香氣和滋味,增進茶葉品質。貴定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貴定茶葉芽肥厚、柔軟、香高味濃,自然品質優異。
貴定雲霧茶,芽葉肥大壯實,葉色翠綠,茸毛特多,芽形秀麗,品質優異,芽葉柔嫩,營養豐富。1芽1葉的茶含多酚31.67毫克/克,胺基酸2.18毫克/克,咖啡鹼3.39毫克/克,水浸出物43.28毫克/克,兒茶素114.66毫克/克。它的香氣高爽,甘甜醇和,蜂蜜清香,回味悠長等特點被人們越來越熟知;貴定雲霧茶能提神益思、清心明目、延年益壽、生津止渴、消食除膩、止瀉醒酒、防癌抗癌、防輻射損傷、防心血管疾病之功能亦被人們日益知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