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信息化的定義
我國財政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公共財政,實現對財政資金的集中監控,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可靠、準確、高效地運行,並要遏制財政工作中腐敗現象的滋生。我國的財政資金還處於收支多條線的狀態,這種收入分散的狀況造成了財政監控不得力,無法及時、充分地反映財政資金運轉情況,對撥付到各級單位的財政資金無法進行有效的實時監控,造成截留、挪用財政資金的現象,甚至滋生腐敗;各級財政資金管理分散、收支脫節、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僅僅依靠人工操作和制度約束難以實現財政改革的目標。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加強財政信息化建設,完整記錄並實時處理每一筆財政收支數據,使財政管理制度剛性化,達到實時監控、硬性約束的目的,推動我國財政改革,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財政部門依據現代財政管理理論,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財政部門的預算、執行、監督等管理流程,及時、準確地向財政各層管理者提供充分和有用的信息支持,加工和利用財政信息,實現對政府財政活動進行控制,滿足政府財政管理和對外服務需要的一系列過程的總稱。財政信息化的目標是:追求財政管理水平和對外服務水平的提升。財政信息化的作用是:提高財政數據處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提高財政管理的水平和質量,減輕財政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財政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使財政管理由事後算賬、管理轉向事先預測、規劃,事中控制、監督,事後分析、決策的一種全新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以增加財政信息的使用價值,提高財政管理、控制和決策水平;推動財政管理方式、財政管理理論創新和觀念更新,促進財政工作進一步發展。
財政信息化的特點
財政信息化對最佳化財政管理、提高財政服務效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財政信息化的具體特點有:
(1)系統性。系統性是指從系統的角度考慮財政信息化的建設,包括財政信息化的計畫、組織實施、管理等各個方面。財政信息化涉及計算機硬體網路系統、涉及財政業務管理流程的分析最佳化、涉及財政套用軟體開發實施、涉及各級財政部門財政數據的匯總分析等,需要從系統的層面統籌考慮。
(2)服務性。服務性是指通過財政信息化,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服務財政管理工作。財政信息化實現了各項財政業財政信息化研究.務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各項財政業務工作的效率,促進了各項財政業務管理創新。在財政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各級財政;|幹部已經認識到財政信息化是財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通過財政信息化,可以持續推進財政管理規範化和促進財政管理創新,可以持續提升財政部門對各級預算單位的服務水平。
(3)政策性。政策性是指在財政信息化建設中,財政部對財政系統的財政信息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導作用。財政部門是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財政工作是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上級財政部門需要隨時掌握下級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需要財政部加強對下級財政部門財政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性指導,從而保證財政系統從下至上逐級呈報的財政信息的有效性。財政部規定了全國財政系統財政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網路技術標準等,對重要的財政套用系統採取全國統一採購、推廣的辦法,這對於保證財政部隨時掌握全國的相關財政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4)專業性。專業性是指財政信息化涉及財政管理和信息技術,需要以財政理論和信息技術理論做指導,需要在財政管理工作中全面套用信息技術。在公共財政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等財政管理方式都全面套用了信息技術,為保證財政信息化工作的順利推進,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基本都成立了信息中心,逐步培養了一批熟悉財政業務和信息技術的複合型專業人才,從組織和人力上保證財政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5)開放性。開放性是指在財政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能夠在現有財政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融入新的硬軟體系統,能夠實現各類財政數據與其他相關數據的交換。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發展,會出現一些新的財政管理方式,如省直管縣等,需要及時開發出相應的財政套用系統,配合財政業務改革的進行。在財政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的過程中,需要能夠與稅務、銀行等信息系統交換信息。各地財政部門昌經進行了多年的財政信息化建設,已經l有了一定的基礎,需要在後續的財政信息化建設中,重視財政信?息化建設的開放性,充分利用已有的財政信息化建設成果。
財政信息化的內涵
財政信息化主要圍繞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與產業、信息技術套用、信息人才等四方面因素展開的,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基礎設施:指信息網路、信息資源和信息政策與標準等三方面。其中,信息網路有時也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指以計算機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為基礎所組成的電話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網、無線網等信息傳輸網路,利用這個網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全社會信息資源共享和社會經濟高度信息化。信息資源好比“汽車”,信息資源開發主要是將各種以其他介質形式存在的信息通過計算機採集、傳遞、存儲、加工等處理後以資料庫形式存在,通過信息網路為整個社會共享。而信息政策與標準則是維護秩序的“交通警察”,是順利實現信息化的保障。通過制定信息法規、技術標準而使局部進行的信息化建設在邏輯上連成整體、互為共享,從而形成經濟社會的全面社會化。總之,上述三方面共同構成信息基礎設施。
(2)信息技術與產業:技術與產業相輔相成,對整個信息化事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越發展,信息產業越興旺,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產業以信息設備製造和信息服務為核心,引導新興產業的潮流。基於此,各國都把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上。
(3)信息技術套用:是信息化的最終體現,無論是信息基礎設施,還是信息產業的發展,都要以信息技術的套用為中心,包括傳統製造業的計算機輔助製造(CAD)、辦公自動化(OA)、電子商務(EC)、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持系統(DSS)和電子政府(EG)等內容。
(4)信息人才:是實現信息化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建立、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套用都涉及到信息人才,只有擁有信息人才,信息化才能順利進行。信息人才主要包括專業技術人才、信息套用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等。信息管理人才從全局角度來把握信息化的建設,信息技術人才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保障,信息套用人才把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與經濟的各個層面。
財政信息化內涵的四個方面是互為補充的,它們之間的關係詳見下圖所示。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與產業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礎,而信息人才是決定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效益的關鍵因素,信息技術套用則是最終歸宿。要做好財政信息化工作,不能忽略任何一個要素,要將四個方面的力量統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