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錦泉兄弟故居

(一) 錦泉和其弟貝珊泉(——1854——1884——)
貝錦泉,字敏修,貴駟憩橋人,清光緒年間定海總兵。青年貝錦泉曾經友人介紹到葡籍外輪做水手替班,認識輪船的機器性能、航海技術等,三年後失業回家,憑著身強力壯、體高兩米、又特長水性,就在甬江與五鄉間獨撐航船謀生。某日,巧遇微服私訪的紅頂商人胡雪岩來乘船,不料突降暴雨,胡雪岩寒冷難擋,此時,貝錦泉則脫下棉背心贈胡禦寒,胡大為感動,後經胡推薦,到福建船埠任職,由此提攜進入軍界。
在清代中後期,東海盜匪猖獗,肆掠無忌,海商屢遭劫難,叫苦連天。於鹹豐四年(1854),鎮海巨商李也亭和盛植琯,慈谿人費綸志共同出資銀七萬兩,向廣洲洋商購買火輪船一艘,定名“寶順”,時為中國第一艘輪船。船長51米、排水量640噸,駛回寧波後,安裝大炮數門,配備船員和兵丁79名,經官方註冊,專為外洋揖獲海匪、護航商船之用。由始貝錦泉為司炮舵,掌執航行方向、瞄準發炮;後提升為官帶(船長)。自鹹豐五年六月至十月,在東海各洋共沉獲盜船68艘,生擒或殺溺海匪2000餘名,遂海氛靖寧,海商復興,寶順輪之功績名溢全國。當時清廷重臣曾國藩、左宗棠極為重視,並由此啟迪,擬定購買洋船和建造船廠,為洋務運動揭示序幕。同治五年(1866),浙閩總督左宗棠向洋商購買輪船一艘,定名“華福寶”,即委派貝錦泉為管帶,歸船政衙門調用。同治八年(1869),福建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號船下水,定名“萬年青”號,排水量1370噸,這是中國第一艘自造的正式兵艦,時因船政大臣沈寶禎(林則徐婿)十分賞識錦泉的才略,命錦泉為管帶(船長)。同年八月二十日(1869·9·25)“萬年青”號自福州馬尾港啟碇直駛天津,九月二十一日抵達天津紫竹林新關,同治帝諭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驗收,並在大沽口演炮練習。未幾,左宗棠再委任貝錦泉為他的座艦“華福寶”輪為管帶,並要他招募熟練船工,隨船學習。在錦泉招募的船工中,有一些是鎮海人,其中有胞弟貝珊泉,後任“超武”兵艦管帶;胞弟貝國泉,後任元凱兵艦副管帶;沈從發,任“萬年青”兵輪大副;孫曉雲,任“萬年青”號工副。光緒初年,錦泉改任“超武”號兵艦管帶。在此20餘年間海軍生涯,錦泉屢立戰功,多次提升和嘉獎。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爭鎮海口之役前夕,浙東告急。朝廷為加強浙東沿海的軍事防守,時任海門鎮總兵的貝錦泉、奉旨調定海任總兵。錦泉與前台州知府成邦乾協同設防備戰,修築和加固原有炮台,各港口密釘網樁,撤銷燈塔燈標、照會英美各船不得駛近炮台、各哨口加強守備。在九、十月間,法艦大舉侵犯鎮海口之際,由於舟山島嶼戒備森嚴,迫使法艦沒有後援迂迴餘地,結果以失敗而告終。貝錦泉等對封堵法艦後路功績顯然。鎮海口戰役結束後,浙江巡撫劉秉璋奏報朝廷授獎。奏章云:“查定海統兵之員,署定海鎮總兵貝錦泉,曾任海門鎮實缺,長於水師,智勇兼備,與台州知府成邦乾同守孤島,力保岩疆,可否仰墾天恩,量予存記錄用,以勵人才。貝錦泉歿後,追封為建威將軍,並由翁同和題寫墓碑銘。
鎮海口之役勝利以後,對參戰的有功之人,清廷加以嘉獎,還有其弟貝珊泉,擢升為水師總兵、候補副將。
(二) 貝氏故居
清同光年間,貝錦泉服役於新興的海軍界,占有一席之功績,得到朝廷賞識,可謂紅極一時。其有三位胞弟均跟隨錦泉服務軍界,其中仲弟貝珊泉最為佼佼者。其四位兄弟在憩橋均建造府第,其中規模恢宏的大宅為貝錦泉的元房和貝珊泉的三房。
貝元房府第在憩橋村西側,原有五間兩弄四明軒樓房前後兩進,四周款牆,台式門樓,有甬道直通中堂,極為豪華。但在60年代以後逐間被拆除改造,至今己失去原的恢宏面貌,難以恢復保存。
貝三房大宅,在憩橋愛凌橋北堍,面朝貝家港。貝三房府第的規模和氣勢均超過元房。整體建築座北朝南,中軸式布置,分前後兩個單元。前單元為架梁式門廳三開間,畫梁雕柱,氣派非凡。順甬道而進,朝南大廳九架梁高平屋三開間,中間為大廳堂,陳設高檔家具,為會客宴請場所,一派官府儀容。左右兩廂為樓房明軒各五間兩弄,形成四合院式,特別在西廂有三間稱之桂花廳,自成院落,經過豪華式花廳裝修。約在光緒初年,閩浙總督左宗棠曾蒞貝家作客,住宿與宴請就在桂花廳,並題有詩句留記。後單元為貝氏眷屬居住建築。建有樓房七間兩弄前後兩進,築有披水過路兩通,前後兩明堂。前進中間為大廳堂,是婚喪禮儀之用。總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
貝三房大宅的目前情況是:前單元的門廳、大廳及東廂房等建築己被拆除,留有整體的石板鋪砌地坪。西廂房尚在,特別是桂花廳完整無損,己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單元建築基本完好,由貝氏後裔居住。作為一代名人的貝錦泉、貝珊泉故居,保留一處,作為古建築歷史文物,集中在貝三房的水師總兵衙門桂花廳和後單位的官屬居住建築,很有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