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用貝多羅樹的葉子(即貝葉)刻寫成的書。在刻好的貝葉上塗上煤油,字跡即可顯現出來。用細繩串連刻好的貝葉即成。
同時,在古代的印度,人們將聖人的事跡及思想用鐵筆記錄在象徵光明的貝多羅樹葉上;面佛教徒也將最聖潔、最有智慧的經文刻寫在貝多羅樹葉上,後來人們將這種刻寫在貝多羅葉上的文字裝訂成冊,稱為“貝葉書”。傳說貝葉書雖經千年,其文字仍清晰如初,面其所擁有的智慧是可以流傳百世的。
貝葉書,亦稱“貝葉經”、“貝書”、“貝編”等。佛經之別稱。古代印度多用貝葉刻寫佛經,以貝葉書代指佛經由此得名。自佛教入中土,也得以流傳。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貝多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並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漢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漢言樹葉也。西域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六:“丁卯,法師方操貝葉,開演梵文。”《宋史·天竺國傳》:“僧道圓自西域還,得⋯⋯貝葉梵經四十夾來獻。”成為佛教讀本之一。雲南傣族佛教寺院除刻寫傣文貝葉經外,還記載眾多文學作品和歷史傳說等,將此作為寺院教育的基本教材。
緬甸人用貝多羅樹的葉子(即貝葉)刻寫成的書。在刻好的貝葉上塗上煤油,字跡即可顯現出來。用細繩串連刻好的貝葉即成。
同時,在古代的印度,人們將聖人的事跡及思想用鐵筆記錄在象徵光明的貝多羅樹葉上;面佛教徒也將最聖潔、最有智慧的經文刻寫在貝多羅樹葉上,後來人們將這種刻寫在貝多羅葉上的文字裝訂成冊,稱為“貝葉書”。傳說貝葉書雖經千年,其文字仍清晰如初,面其所擁有的智慧是可以流傳百世的。
《貝葉經》是指用鐵筆在貝多羅(梵文pattra)樹葉上所寫的佛教經文,是古印度收藏和傳布佛典的一種方法。公元一至十世紀,古印度佛教徒攜帶大批寫有經、律、...
簡介 歷史傳播 存世版本 製作傣族是西雙版納各民族中唯一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稱為“傣泐文”,它是何時產生、由何人創造的,還不太清楚。元朝時的中國史籍均記載:“金齒百夷,記識無文字,刻木...
簡介 內容貝葉經就是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素有“佛教熊貓”之稱的貝葉經源於古印度。貝葉經多為佛教經典,還有一部分為古印度梵文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貝葉經有25...
起源 文化背景 兩種形式 製作方法 價值在古代的印度,人們將聖人的事跡及思想用鐵筆記錄在象徵光明的貝多羅樹葉上;面佛教徒也將最聖潔、最有智慧的經文刻寫在貝多羅樹葉上,後來人們將這種刻寫在貝多羅...
圖書信息 本書目錄語出: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上:“乾德二年,詔沙門三百人入天竺,求舍利及貝多葉書。”
基本信息葉 書(1847~1908) 清末藏書家。字伯丹,一字壽彭,號鶴帆。浙江台州臨海人。貢生出身,嗜古好金石之學,斷碣殘碑,手摹拓片不輟。喜收書,對鄉邦文獻...
用樹葉寫的書信 貝葉書的簡稱《聖字貝葉書》是由慧君編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的圖書。本書記錄了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道教的鼻祖老子、儒家的領袖孔子、上帝的使者耶穌以及歷史上...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貝葉斯機率是由貝葉斯理論所提供的一種對機率的解釋,它採用將機率定義為某人對一個命題信任的程度的概念。貝葉斯理論同時也建議貝葉斯定理可以用作根據新的信息導...
歷史 變種 相關比較 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