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是位極其優秀的法國導演,和他不多的能夠在國內市場找到的兩三部影片。貝特朗·布利埃的影片一向充滿張力,他自然流暢的敘事,和他著力於人物形象的生活態度、人物的性格、情節本身的魅力等作為一件藝術品必需的實質內容,他的電影給觀眾的震撼才更為內在。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Bertrand Blier),這位極其優秀的法國導演,和他不多的能夠在國內市場找到的兩三部影片,《圓舞曲女郎》片頭附加內容里的介紹,他的《圓舞曲女郎》拍於1973年,那一年他34歲。貝特朗·布利埃的影片一向充滿張力,他自然流暢的敘事,和他著力於人物形象的生活態度、人物的性格、情節本身的魅力等作為一件藝術品必需的實質內容,他的電影給觀眾的震撼才更為內在。

貝特朗.布利埃法國電影導演,生於1939年。

主要作品

(1994)《我的男人》(欲望街情人)、《圓舞曲女郎》、《掏出你的手帕》、(1989)《浪得過火》

獲得榮譽

第十五屆法國凱撒電影獎(1990年)最佳導演。

創作特點

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

《圓舞曲女郎》拍於1973年,那一年他34歲,他片中的人物一個是25歲,一個是23歲。讓·克洛德和皮埃爾,這兩個小伙子,赤條條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如入無人之境。他們身上洋溢著過盛的荷爾蒙所致的渾厚而粗野的力量。他們在車水馬龍的街道和空曠無人的新興城市裡大步流星,長發隨著他們的步伐上下躍動。他們目的單純,每次義無返顧行色匆匆的奔波,只是為了解決當下急切的需要:缺錢搶錢;缺女人追女人;有著無窮的樂趣;大把的鈔票反正是搶劫所得,出手時也如流水,無須珍惜;邀請美女打過保齡球之後提出上床的要求遭到她們的拒絕時,他們也不強求,只是大罵她們不正常;在想像力即將枯竭、生活的刺激即將全然消失之際,他們想到了去勾引一位剛剛出獄的女囚。

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

跟所有表現“青春力量”的同類影片--例如《發條橙》和《迷幻列車》比起來,《圓舞曲女郎》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自然、輕鬆。貝特朗·布利埃沒有庫布里克那么多需要強加給這類題材之上的沉重負擔,他不需要批判,不需要反思,更無意通過“青春”題材暗示什麼“社會”、“道德”或者“政治”問題,他要表現的就是自然的真實景況,他體現的是一種客觀的宇宙規律。生活的激情和生活的慾念,是貝特朗·布利埃認為惟一重要的事物,當青春激情、強烈的生活慾念失去之時,也就是死亡降臨之日。他影片中的人物,本身沒有善惡,也不能輕易地以“善惡”的“道德是非”觀念加以評判。他們就是很正常的人,很正常的青春人,很正常的青春人所具有的很正常的欲望,只是大多數青春人在他們的青春期沒有將他們的欲望付諸行動而已。因此貝特朗·布利埃始終並不讓他的人物設定在現實處境中被追殺得無路可逃的境地,他的目的不在體現現實社會的矛盾。他的人物如魚得水,在潤滑流暢的行進之中處於輕微失衡的危險狀態,而這份危險也僅僅出於無法知曉他們接下來的前景的擔憂,而非現實世界對他們可能帶來的傷害。

表現“青春力量”題材的電影,非常容易激起導演“更大主題”的“附加欲”,而一旦將這些“更大主題”附加到“青春力量”之上,導演無法不刻意誇張,以直奔自己的“真正主題”,從而忽視對“青春力量”本身真實自然而富有意味的細節的捕捉。《發條橙》就是這樣的典範;《圓舞曲女郎》與它們的區別,也正在於此。

作品點評

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

貝特朗·布利埃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化邊緣為正常,他的目的不在“邊緣”,他的目的是無人做到的“邊緣的真實”,他走在邊緣的邊緣。這在他的另一部國內市場能夠收到的《浪得過火》中得到了同樣的證明。妓女,流浪漢,似乎都是“另類”或“邊緣”的標誌,然而他能做到以震撼的方式,改變自以為已經習慣“另類思維”的我們概念中的妓女和流浪漢形象,他這種點石成金的功力,卻也許由於他把大量“不道德”的細節刻畫得過於真實而遭到眾多影評人的拒絕。自以為是的眼睛們,其實忍受不了真正的真實。

《圓舞曲女郎》充滿著自然曠野上清新的氣息,人物總有種春風撲面的感覺,就像蒙克畫中的人物,幾乎可以大踏步地從畫面上走下銀幕。貝特朗·布利埃的影片一向充滿張力,但他跟那種通過玩形式主義的“實驗”使觀眾獲得震驚的導演有著天壤之別。

這部電影為何取名“圓舞曲女郎”,因為影片中並沒有這樣一個人物,以及這個人物的暗示。不過貝特朗·布利埃給自己的電影取再怎么過火的名字都不算過分。如果他早知道自己的電影會被大多數電影節所拒絕,那他為自己的電影取一個過火的名字以爭取票房,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我們從他最新於1994年55歲拍攝的《浪得過火》可以看出,他的夢想和激情尚未終止,他需要現實的物質基礎使它們得以延續。

[2] 紅袖添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