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石圖[朱耷水墨畫]

貓石圖[朱耷水墨畫]
貓石圖[朱耷水墨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貓石圖》是清代朱耷於1696年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

作品內容

畫幅右上方署款“丙子夏日寫八大山人。”鈐“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白文)印2方。幅上又鈐“遙屬”(朱文)、“禊堂”(白文)等。左右角鈐鑑藏印“文心審定”(朱文)、“寶賢堂”(朱文)、“蒙泉書屋書畫審定印”(白文)等7方。“丙子”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此圖為朱耷71歲所作。全幅景致簡潔,繪一隻白貓蹲於石巔上拱背縮身,與山石渾然合成一體。它閉目養神,全然無心觀賞四周荷花、蘭花等俏麗的景致 。

貓石圖[朱耷水墨畫] 貓石圖[朱耷水墨畫]

創造背景

皇家後人

朱耷,明代皇室的後代。明朝亡後,其心之痛,恐怕常人不能知曉,因此才狠心出家作了僧人。五十九歲時,他開始用“八大山人”的化名,至八十歲為止。國破之痛,深入內心,因此才有其怪異、似痴非痴的舉止。他的書法意境蒼涼,有無盡之美。畫末的八大山人,近於“哭之笑之”的簽名,恐怕是費心之舉,不過由此可見他的筆法功力。

用筆可數

《貓石圖》作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時朱耷已七十一歲。畫中的荷花、蘭花、岩石皆在極其簡單的筆墨中展開了它們極為美妙的身態,這番功力,凡人那可企及。觀察其中面帶笑意的胖貓,雖然睡矣啜濃,但形態極為可愛,令人捧笑。它是難得的一佳作 。

作品賞析

作者顯然運用了象徵隱喻的手法,將客觀的意象與主觀的意識作了巧妙而含蓄的結合。他以心靜如水的貓暗喻自己在清王朝統治下不聞不問,遠離世俗的隱遁行為。圖中荷葉及無名花草以墨氣淋漓的潑墨法繪成,與白描勾勒,寥寥數筆的貓、石形成視覺上的黑白對比,不同色調的深淺變化,豐富了畫面的空間層次,從而使全卷既充實又空靈 。

作者簡介

朱耷(1624—1705年),明宗室寧獻王朱權後裔,封藩南昌,遂為江西南昌人,譜名統『0137』,小名耷。清順治五年(1648年)落髮為僧,法名傳棨。一生字、號、別號甚多,有個山、驢屋驢、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號八大山人。坎坷的命運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及藝術創作思想,其繪畫作品中多寄託著對清王朝的痛恨,對明王朝的眷戀之情。山水畫在宗法元黃公望平淡天真和明董其昌潤澤秀逸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勁拔荒率的藝術風格。花鳥畫在參照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畫法的同時,又融入自己強烈的主觀意識,注重魚、蟲、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現,以象徵手法表達隱晦的寓意。晚年署款將自己的號“八大山人”四個字以草書體連綴寫,似“哭之”、“笑之”,藉此暗寓他面對富於戲劇性變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無奈的感慨之情。他與同為明遺民畫家的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僧”。書法宗王獻之、顏真卿,淳樸圓潤,自成一格。朱耷中晚年,在書畫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