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乾燥塊根。
性味
味甘、辛,性溫。
歸經
歸肝、肺經。
功效
化痰散結,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瘰癧痰核,疔瘡腫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15~30g,單味藥可用至120g。
採集加工
春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
生理特性
一年生草本。簇生多數肉質小塊根,塊根卵球形或紡錘形,頂端質硬,形似貓爪,直徑3-5毫米。莖鋪散,高5-20厘米,多分枝,較柔軟,大多無毛。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形狀多變,單葉或3出複葉,寬卵形至圓腎形,長5-40毫米,寬4-25毫米,小葉3淺裂至3深裂或多次細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線形,無毛;葉柄長6-10厘米。莖生葉無柄,葉片較小,全裂或細裂,裂片線形,寬1-3毫米。花單生莖頂和分枝頂端,直徑1-1.5厘米;萼片5-7,長3-4毫米,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7或更多,黃色或後變白色,倒卵形,長6-8毫米,基部有長約0.8毫米的爪,蜜槽棱形;花葯長約1毫米;花托無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約6毫米;瘦果卵球形,長約1.5毫米,無毛,邊緣有縱肋,喙細短,長約0.5毫米。花期早,春季3月開花,果期4月至7月。
生長環境
產於廣西、台灣、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等省。生於平原濕草地或田邊荒地。日本也有。
藥材性狀
由數個至數十個紡錘形的塊根簇生,形似貓爪,長3~10mm,直徑2~3mm,頂端有黃褐色殘莖或莖痕。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久存色澤變深,微有縱皺紋,並有點狀鬚根痕和殘留鬚根。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空心或實心,粉性。氣微,味微甘。
毛莨屬、毛茛科植物
毛莨屬、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