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型文學

象徵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審美意蘊的文學形態。基本特徵是1.暗示性,2.朦朧性,象徵型文學的代表卡夫卡的《變形記》。

定義

象徵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審美意蘊的文學形態。

特徵

它的基本特徵是:

1.暗示性,現實型文學重在再現現實,理想型文學重在表現情感,象徵型文學則重在寄寓某種意念、意蘊。暗示是象徵型文學寄寓意蘊的方式。暗示(suggestion)指詞語寄寓某種超出本義的內涵。這表明,現實型與理想型文學的意義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徵型文學突出文學形象的意義的超越性。

2.朦朧性,象徵型文學的間接表現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朦朧性。朦朧(ambiguity),指詞語含有多層不確定的意義。象徵是抽象之物與具體之物之間的比較,其中的意義是純粹暗示出來的。並且由於象徵經常是單獨存在的,讀者又很少得到何物被象徵化的暗示,因此,象徵主義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種內在的朦朧性。象徵型文學的暗示不能用單一的確定的意義去概括,因為它具有超出個別現象的更寬泛的意義。象徵型文學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的空間,要求讀者去積極地思考、探尋豐富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

例文

象徵型文學的代表卡夫卡的《變形記》。

卡夫卡的《變形記》中,由於沉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壓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非人。它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孤獨感與陌生感,即人與人之間,競爭激化、感情淡化、關係惡化,也就是說這種關係既荒謬又難以溝通。推銷員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儘管它還有人的情感與心理,但蟲的外形使他逐漸化為異類,變形後被世界遺棄是他的心境極度悲涼。三次努力試圖與親人以及外界交流失敗後,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由此看來他的變形折射了西方人當時真實的生存狀態。卡夫卡通過小說並不只是單純闡述事實,而是抗除這個世界,追尋人類人性的完善。暗示了當時的西方社會環境,家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黑暗的現實,痛苦的生活。

《卡夫卡》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人和人之間關係的冷酷,人對社會的絕望。藝術上強調使用極度誇張以至怪誕離奇的表現手法,描繪扭曲的人性,表現人的本能和無意識的主觀感受,開掘個人的直覺、本能、無意識、夢幻、變態心理以至半瘋狂、瘋狂的言行、心理。現代主義的優秀文學作品探索人的心靈,為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藝術手法。

還有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朱熹的《泛舟》;余光中的《夸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尤涅斯庫的《禿頭歌女》;舒婷的《致橡樹》;莫言系列等均是象徵型文學代表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