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橋村簡介
豐樂橋村位於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是該鎮唯一的貧困村。為了發展壯大村級經濟、增加集體收入,在市、鎮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自2007年下半年起,豐樂橋村多方籌集資金360萬元,在豐樂橋村1組征地16畝,規劃建設1300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和145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20萬元,廠房140萬元,附屬工程100萬元。豐樂橋村發展
經過一年來的緊張建設,到目前為止,豐樂橋村社區三層大樓及廠房主體均已完工,社區沿河駁岸工程和一個載重30噸的農橋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在抓好工程建設的同時,豐樂橋村還積極引資引人引項目。在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該村與南自通華合作,新引進了環保除塵項目,年可新增銷售5000萬元,村集體年可增加收入16萬元。通過項目建設,豐樂橋村不僅將摘掉貧困村的窮帽子,推動村級經濟的加快發展,促進民眾就業,增加民眾收入,而且還能更好地為民眾提供衛生、超市等服務,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擴大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影響力。 豐樂橋村緊靠長江岸邊,柳樹資源豐富,村中20多戶人家編扎的柳製品漂洋越海,遠銷日本和歐美國家,不起眼的小小柳編給每戶柳編人家帶來每年2萬多元的收入。
豐樂橋村現代服務業和工業經濟的發展,成為豐樂橋村村級經濟發展壯大的“助推劑”。今年年初,由鎮江市海事局在該村投資近百萬規劃建設的長江引航中心,總征地面積達10畝,一方面,帶動了該村沿江灘涂的開發和三產服務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對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如電燈、公路的增設和拓寬,也極大的方便了周邊村民。同時,他們標準化廠房的建成,為引進南自通華的環保除塵項目提供了載體,該項目前期投資400餘萬元,預計項目建成後,每年可新增銷售5000萬元,僅此一項,該村每年可多增收16萬元。豐樂橋村兩委一班人務實開拓結合政府的幫扶支持,多方籌資近200萬元為村民興辦實事,總計修建水泥路13公里,造橋8座,垃圾池32隻,清淤6.2萬方。交通環境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完善,也為經濟的振興打下一定的物質基礎。
豐樂橋村地處沿江,地理位置和所從事的農業項目既是劣勢,也是優勢。劣勢的存在,是因為傳統農業,優勢的建立,豐樂橋村的發展框架:以沿江生態、農業旅遊為主導,策應雷公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全面發展現代農業、高效農業以及沿江生態旅遊產業,從而實現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豐樂橋村通過引進綠健苦瓜茶廠,興建了500畝“綠健苦瓜茶”生產基地,帶動本村100多戶農戶種植苦瓜,直接收入近15萬元;引進“香桂園蔬菜公司”綠色菜生產基地,組織本村農戶直接參與學習和種植,在此基礎上,組織部分農戶獨立生產,並將農產品直接返銷給蔬菜公司,使農戶家庭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引進建立“經明通莊園”,籌建百畝“農家樂”,從國內引進產量高、品味高的水果,進行種植深加工,帶動本村勞動力就業;引進成立“銀杏山莊”,目前,該山莊1公里長的農業風光帶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沿江一系列高效農業的引進,不但為豐樂橋村帶來了每年近10萬元的村集體收益,很大程度上也解決了本村居民的就業問題。這300畝的現代化農業基地,解決村裡的勞動力就業——長工100人以上,短工200到300人,增加收入農民收入近100萬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7.5畝(其中:田42.6畝,地244.9畝),人均耕地1.05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137.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5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411畝;荒山荒地2530.8畝,其他面積1623.5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0戶飲用井水,有5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9.29%)。有5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83.6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89.29%和72.7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4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8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0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6.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2.65萬元,占總收入的68.55%;畜牧業收入18.6萬元,占總收入的24.2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8頭,肉牛31頭,禽121隻);林業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10.16%;第二、三產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3.13%;工資性收入4.1萬元,占總收入的5.33%。農民人均純收入1123.3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萬元。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3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04%。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55戶,共有鄉村人口273人,其中男性145人,女性128人。其中農業人口273人,勞動力18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57人,少數民族10人,布朗族6人。到2008年底該村有五保戶4人,享受低保人數2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占農戶總數的18.18%。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里強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酒房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2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8人,其中小學生38人,中學生80人,入學率均達100%。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7.51畝。農村集體總收入76.8萬元,固定資產總額36.5萬元,村集體經營收益40.30萬元,村內財務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進行財務公開並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7 人,女黨員1人。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飲水;電力改造方面。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烤菸、核桃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