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中藥]

豆蔻[中藥]

豆蔻,中藥名。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孰果實。

性 味

味辛,性溫。

歸 經

歸肺、脾、胃經。

功 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

主 治

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相關配伍

1、用於脾虛濕阻氣滯之胸腹虛脹,食少無力:與黃芪、白朮、人參等同用,如白豆蔻丸。(《聖惠方》)

2、用於治療濕溫初起,胸悶不飢:與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溫病條辨》)

3、用於治療胃寒濕阻氣滯之哎吐:與藿香、半夏等藥同用。(《沈氏尊生方》)

用法用量

3~6g,後下。

禁 忌

陰虛血燥者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生理特性

1、原豆蔻:呈類球形,直徑1.2~45px。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淺棕色絨毛。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並被有殘留的假種皮。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2、印尼白蔻:個略小。表面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瘦癟。氣味較弱。

產 地

1、原豆蔻:主產於泰國、高棉。

2、印尼白豆蔻:主產於印度尼西亞爪哇,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栽培。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郁破氣,殺魚肉毒。

2、《開寶》:下氣,止霍亂,一切冷氣,消酒毒。

3、《別錄》: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