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功利化是一種社會現象。表示讀書的目的在於功利,而非充實自己。
民意調查顯示
民調:現在常買文學名著的人只占33.8%
80.2%的人認為功利化閱讀盛行是形勢所迫
公眾閱讀人文大師著作的現狀如何?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開展的一項線上調查顯示(1466人參與),60.2%的人通常購買專業學習用書,47.7%的人通常購買科普、生活類書籍,經常購買文學名著的人只占33.8%。
剛工作的年輕人功利化閱讀最明顯
“我當然喜歡讀一些經典散文和小說了。那些書很有時代特色,雖然文字樸實,但思想性很強,讀起來還是很有感觸。但哪有時間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學生小丁坦言,自己很少看巴金、茅盾、老舍等文學大師的書,“課程那么多,現在專業書都看不過來。”
“我買的都是教材和考試輔導書等對自己有直接用處的書,現在的人讀書都很功利。”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大三學生小王說。
調查顯示,21.1%的人坦言自己讀書已經“功利化”。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蔣原倫說,閱讀可以分成三種,即工具性閱讀、為滿足求知慾的閱讀和為滿足情感需求的閱讀。“功利化閱讀就是把書當做一種工具來讀。現在很多人覺得工具書成了一種生活必需品。”蔣教授說。
調查中,有59.2%的人對功利化閱讀超過人文閱讀表示擔心,24.7%的人未置可否。
“能靜下心來體會閱讀樂趣的人太少了。”北京某高校外文學院大一學生小劉認為,讀書太功利對提高個人素質和思想境界沒有太多好處,人們應該靜下心來閱讀有營養,能啟迪人的圖書。
但北京某網路公司廣告宣傳員唐月對此有不同看法:“功利化閱讀對提升自己也有用啊,也有利於社會競爭。再說了,閱讀是個人的事情。”
對於現在很多人讀書功利化的原因,80.2%的人認為是因為就業、工作壓力大,形勢所迫;42.0%的人認為這說明現代人太急功近利;39.2%的人認為原因在於社會對考試的關注度過高。
哪些人功利化閱讀最明顯?調查中54.4%的人選擇“剛工作的年輕人”,46.8%的人認為是學生,還有28.5%的人選擇“有較長工作經歷的人”。
剛剛博士畢業,擔任武漢某大型國企部門主任的小陳認為,一定的功利化閱讀是現實的需要,只要以功利為起點,以成長為終點就可以了。“讀書時要想著自己三五年後的需要。”
蔣原倫指出,功利化閱讀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競爭越激烈,社會對個人的專業化要求越高,功利化閱讀的情況就會越嚴重。“很多人把閱讀看做一種可選擇的個人行為,但在社會大環境的壓迫下,閱讀的個人選擇餘地其實非常小。比如高考就需要有功利化閱讀,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學,就算讀過再多文學大師的書,也會讓人發愁。”
我好久沒有看“書”了
“我好久沒有看‘書’了,但如果把網上閱讀算進去的話,我還真看了不少。”剛大學畢業的小崔說,“網上有那么多免費書,想讀什麼讀什麼,很方便。”
網路的普及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8年4月發布的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閱讀與網路閱讀的比例是34.7∶36.5,網路閱讀首次超過圖書閱讀。
此次調查也顯示,50.7%的人認為網路閱讀越來越盛行,藉助於網路閱讀的人比以前多了。
碩士畢業一年,現在武漢某大型國企從事宣傳工作的柯根松則表示,他現在明顯在網上讀的書會多一些,因為天天面對著電腦工作,網上閱讀更方便。
畫家陳丹青在電視節目中談到網路閱讀時也坦言,他通常都在電腦上進行閱讀,雖然很不習慣在螢幕上一點點拉著滾動條閱讀,但大量的訊息,而且是最有意思的訊息都在網上,只能適應現在的形勢。
有專家批評網路閱讀只是淺閱讀,無法獲得紙張閱讀一樣的感受。對此,66.0%的人表示認同。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認為,以網路小說為代表的網路閱讀都是一種“淺閱讀”。“如果大家都只上網看信息,不去深層次地思考,那多可怕啊!”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認為,“淺閱讀”不僅存在於網路閱讀之中,傳統閱讀也有同樣的問題。“一方面是流行文化的發達,人們心態比較浮躁,難以沉下心來認真地讀書,另一方面,業餘出版物自身的淺化也與此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