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未必就錯

“讀書無用論”未必就錯

在經濟發展相對活躍的重慶地區,有上萬名青年人不準備念大學,這恐怕不是憑一種觀念,就能解釋得了的。即便解釋得了,這樣的觀念也絕不單純。難道說,成千上萬的農村學生和家長,都不肯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了?

“讀書無用論”未必就有錯

(圖)2007年,北京,研究生專場招聘。工作人員整理簡歷2007年,北京,研究生專場招聘。工作人員整理簡歷

今年重慶應屆高三學生中,有上萬考生沒有報名參加高考,這樣的學生多是農村考生。有媒體稱,“讀書無用論蔓延農村”。

上大學,當藍領

(圖)“讀書無用論”未必就錯“讀書無用論”未必就錯

1、找工作“咱就把自己當一文盲

大學生招聘會參展單位:菜館、面片館、包子館、美容美髮店、網咖……

面向大學生招聘以下職位:導購員、沙鍋師、餃子師、點餐員、傳菜工、配菜工……

有學生勸同學去保全公司:“咱就把自己當一文盲,能養活自己就成,別想那么多了。”

2、當文盲一點都不奇怪,中國經濟一直最需要的是,不是白領
2001年之後,更出現了重型產業加速發展的傾向,說通俗點,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在明顯地走向“粗笨化”。這種產業結構失衡反映在勞動力需求結構上,就是知識型服務業崗位——基本上屬於所謂“白領”崗位——需求相對不足,對藍領型崗位卻產生了旺盛的需求。因此,才會出現大學生工資不如農民工等新的“腦體倒掛”現象。

3、需要藍領,是因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低端加工的位置上

今天的中國是個以一為主,而不是以六為主的產業結構。一是什麼,一是製造,就是血淋淋的製造業,六是什麼,六是從產品設計開始到零售的六大軟環節。六加一的環節裡面,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六而不是一。一個加工廠,從董事長到門口的保全,可能沒有一個大學生,為什麼?因為它的本質是不需要大學生。

三個關於就業的思維陷阱

理解了上述原因,我們就能夠明白讀書究竟為什麼會“無用”了;我們也就能夠明白說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他們“不能轉變觀念”,為什麼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可恥言論了;我們也能夠明白教育部門在專業設定、擴招與否上大做文章對解決就業難問題基本上是無濟於事的了……

(圖)“讀書無用論”未必就錯女大學生就業準入嚴

1、嫌大學生多了,怪“擴招”
中國大學生並不是過剩,而是不夠。中國大學生占總人口的比例僅為8%,大大低於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說美國的35%了,為什麼竟會出現這么嚴重的就業難呢?

2、嫌就業觀念不轉變,怪80後
只要承認人們都想過好生活,只要承認人們總是要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這種論調就不足為奇。因為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假如沒有讀大學後的好前程在維繫著那些窮人的希望,有誰願意吃那么多苦硬撐著送孩子上大學?對於他們而言,鼓勵他們不為功利上大學,不是殘忍嗎?

3、嫌專業設定有問題,怪本科教育

產業鏈陰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圖)“讀書無用論”未必就錯郎鹹平 著名經濟學家

著名經濟學家朗鹹平說:“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特別可笑,而且可笑得

一塌糊塗!我在美國教過不少頂尖的大學,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過不少

課。可是我教了這么多的學校,說從來沒看過那裡哪個學校是專業對口

的。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專業不對口。為什麼,

因為是通才教育而不是專科教育。

要想讀書,就讀有用的書

上大學是筆投資,帳有什麼不能算的
拿貧困縣的農民家庭為例,如果按照每名貧困大學生每年平均支持7000元計算(含學費生活費、和住宿費)一個人本科4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於貧苦縣一個農民35年的純收入。35年是個什麼概念?人從20歲開始勞動的話,最青春的年齡的勞動收入全部供大學生了,那55歲後的生活怎么保證?這35年期間,生老病死人情往來的費用哪裡來?如果這些事情都不能做,人生還有多少質量可言?
過去讀書沒用是收益太低,今天讀書沒用是成本太高
新讀書無用論,與文革、改革開放初那時候的讀書無用,是有區別的。在那時,讀書無用意味著的是書本知識貶值,是知識無用。相反,現在的讀書無用論,是書本知識太昂貴,以至於農民無法支付,或者支付,代價也太高。於是,經過兩兩對照,農民最終得出了結論:“讀書無用”。

如果產業結構還是那么渴求藍領,書不讀了!又能怎樣

(圖)讀書真的無用論嗎?真有”讀書無用論“嗎?

當今的高中畢業生和家長們認真問自己一個問題:大學教育究竟能給自己和家

庭帶來什麼?為什麼一定要上大學?如果等著你的就是一個低薪的工作,那還

不如直接去求職。企業不算投入產出會破產,個人也是一樣。有人會回擊:你

這是鼓吹讀書無用論!不對。鼓吹的是不讀無用的書。

結語

讀書無用論絕對是錯誤的,讀書絕對有用!但是,讀書不一定要上大學,因為上大學可能沒用,因為上大學老師讓讀的書可能沒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