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河村

護河村

護河村隸屬於安徽省 馬鞍山市 當塗縣 護河鎮, 位於護河鎮中心地帶,由原感義村和楊灣村合併而來,北依姑溪河,東與護河鎮興禾村接壤,南與護河鎮青山村毗鄰,西與護河鎮園藝村相連,護河工業園區坐落在該村中心位置。

地理行政

護河村隸屬於安徽省 馬鞍山市 當塗縣 護河鎮, 位於護河鎮中心地帶,由原感義村和楊灣村合併而來,北依姑溪河,東與護河鎮興禾村接壤,南與護河鎮青山村毗鄰,西與護河鎮園藝村相連,護河工業園區坐落在該村中心位置。

護河村衛生室

人口面積

全村共有耕地面積4620畝,水面面積1131畝,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村轄區內設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27人。

組織建設

該村村級集體年收入20多萬元。護河村黨總支下設兩個黨支部,分別是感義黨支部和楊灣總支部,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村共有黨員78人,預備黨員3名,考察對象2名。
2005年村級規模調整期間,鎮黨委、政府根據全鎮實際情況,將毗鄰護河集鎮的兩個行政村原感義村和楊灣村合併形成護河村。

特色經濟

護河鎮工業集中區主要位於護河村境內。 工業園區整體地勢平坦,水利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自2004年初鎮黨委、政府規劃並初步建設以來,投入資金500餘萬元完成了0.3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09年年6月底,共有25家企業入區,投入到位資金12000多萬元。
護河鎮工業集中區將以發展現代工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優先,併兼顧為工業配套服務的產業。同時,按照“功能區劃明顯”的發展思路,在集中區內規劃建設機械製造、金屬加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及綠色食品加工等五類特色小區。

新農村建設

為順利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結合該村實際,經村兩委會研究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該村制定2006年—2010年的五年規劃。

一、產業布局


2006年推廣大棚蔬菜及甜瓜種植200多畝,成立蔬菜協會,把蔬菜生產規模做大做強。不斷改變傳統的蔬菜生產模式,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以後每年遞增20%,三年後達到400畝,力爭達到450畝。大力推廣超級水稻栽培和油菜超稀植,糧油優質率達98%。
發展水產生態養殖:有水產生態養殖495畝,用3年時間實現水產生態養殖率95%,提高生態養殖效益,使水質得到根本轉變。

二、經濟發展


積極轉移農民,實施“陽光工程”,每年經培訓向外輸送1500人次,把勞務收入作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使全村人均收入年增長幅度達9—15%。積極招商引資,利用鎮工業集中區的區位優勢,大力引進企業,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盤活土地、水面等集體資產,創新發展新模式,積極探索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規避風險和農民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增強村鎮建設和農民增收的基礎實力。

三、建設重點


(一)村莊布點
將39個自然村合併為12個新村莊
1、朱家村、楊莊合併為秦家甸;
2、百友、小村合併為胡夏;
3、楊莊、尹村、韋家莊、梁山社、東邊、中村合併為楊莊;
4、邰村、祝村、新建、鮑村合併為邰村;
5、三家村、永和、永義、南埂、金家莊、陶家垛、祝家垛、新莊、新埂、萬家莊、護東、護西合併為集鎮居民新區。
(二)老村莊整治
1、“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溝渠。
2、“三到戶”:道路硬化到戶、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
3、“五治”:大力整治建築亂搭、柴草亂垛、庭院亂掛、畜禽亂跑、污水亂流五亂現象。
4、“六建”:建衛生公廁、公共活動場所、文化室、宣傳櫥窗、醫療衛生室、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點。
5、“五有”:有發展規劃、宣傳牌、規劃效果圖、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章程、民主管理制度。
6、“二化一新”:道路、村莊綠化,主幹道適度亮化,牆體統一顏色刷新。
(三)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移風易俗,推進殯葬改革,破除迷信,創建五好家庭活動。加強基層民眾性檔案陣地建設,開展傳統文化娛樂項目和集體文化娛樂活動,進一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搞好村民自治,積極主動化解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探索建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提高養老保險的參保率。
(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在建設新農村和整治老村的同時,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高起點規劃,分期建設,逐步到位,使農民用上自來水、有線電視、通訊網路、沼氣、太陽能等新能源,提高書報、音像待文化科技資料入戶率,結合村部建設設定衛生所、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室外公共活動場所等公益設施,結合“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促進農資供應和農產品流通。
(五)管理民主: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和各類責任機制,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