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譚秀成,男,1970年3月生。教授,博士,中石油碳酸鹽岩儲層重點實驗室沉積與成藏分室主任,四川省科青聯理事,《古地理學報》編委,《BasinResearch》、《CarbonatesEvaporites》、《JournalofEarthScience》、《沉積學報》、《中南大學學報》等多家雜誌審稿人,2013年入選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和西南石油大學優秀人才資助計畫。
1993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層古生物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於中南石油地質局地質大隊工作;1996年考取西南石油大學碩士研究生,於1999年畢業於西南石油學院礦物學、礦床學、岩石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2002~2007年在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07年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沉積與儲層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後負責/參與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3項、“十一五”國家重大專項2項、“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3項、中石油中青年創新基金2項、CNPC部級項目2項、CNOOC項目1項,負責/參與完成了油田協作項目數十項,研究區域涵蓋中國西部主要含油氣盆地、緬甸、孟加拉灣及中東地區。
成就
在碳酸鹽岩古環境恢復、礁灘相儲層的發育分布規律、複雜碳酸鹽岩形成機理、灘相碳酸鹽岩薄儲層預測與建模、緻密砂岩儲層甜點預測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首次建立了混合熱液白雲岩化模式、近海寬淺型敞流湖盆沉積模式、膏鹽岩與碳酸鹽岩韻律地層岩溶模式、早成岩期層控型風化殼岩溶模式及灘相儲層的保存型成岩模式;提出了台內灘的生長模式和北西控帶、北東修飾的四川盆地二三疊系礁灘的基底斷裂控灘模式以及古隆起背景下的區域淺灘化模式,拓寬了四川盆地礁灘相儲層和岩溶型儲層的勘探領域。並形成了如下幾方面的特色技術:①井震結合的層序地層分析技術;②沉積期微地貌恢復技術;③多學科多方法綜合的沉積相、微相分析技術(含地震沉積);④隱蔽灘相薄儲層地質預測技術;⑤儲層成因機制動態分析技術;⑥精細地質模型指導下的測井處理技術;⑦複雜碳酸鹽岩儲層評價預測及建模技術;⑧地震相分析技術;⑨地質與地球物理相結合的儲層綜合預測技術;⑩緻密砂岩氣藏沉積、儲層精細描述技術。研究成果對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燈影組和龍王廟組特大型氣田、磨溪嘉二氣田的發現與探明以及蜀南地區嘉陵江組氣田的二次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取得了重大科技、經濟效益。在《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Tectonophysics》、《ScienceinChina:EarthSciences》、《JournalofEarthScience》、《地質論評》、《石油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EI收錄3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兩部。
工作單位(院、教研室) |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岩礦教研室 | |||||||||
主要研究方向 | 儲層地質學及沉積盆地流體礦產 | |||||||||
擬招生的學科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
擬招生的第一學科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
擬招生的第二學科 | 地質學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主要研究項目 | |
|
代表性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