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大初

人物簡介

譚大初,字宗元,始興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憂歸。起補戶部,改戶科給事中。數論事。歷兵科左給事中,出為江西副使。清軍,多所釋。御史孫慎以失額為疑,大初曰:“失額罪小,殃民罪大。”嚴嵩親黨奪民田,治之不少貸。遷廣西右參政,投劾歸。久之,起故官河南。未上,擢南京右通政。俄遷應天府尹。將赴南都,而穆宗即位,乞以參政致仕,不許。隆慶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尋遷戶部左侍郎,督倉場。海瑞為僉都御史,大初力薦瑞。已而屢疏乞休,不允。拜南京戶部尚書,引疾去。家居,田不及百畝。卒年七十五。謚莊懿。

人物歷史

譚大初,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三十日出生。系永樂鄉岸一都越村人(今大井頭譚屋)。幼時,每天雞鳴即燃燈讀書;稍有懶隋其母用杖擊樓板說:“又鼾睡矣。”正德八年(1513年)僅十歲補郡庠生,嘉靖十六年(1537年)考中舉人,次年取進士。嘉靖二十一年撰修壬寅府《志》。此後擔任過工部營繕司主事、戶部河南司主事、戶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二十九年升任江西按察副使。

在江西任上,他獨持風紀,不畏權勢。在清理軍籍時,把由地方官拉去充數而不屬軍籍的平民全部開釋。御史孫慎怕軍伍數額不足要辦罪。大初正色道:“失額罪小,殃民罪大。”江西一巡撫憑權勢給一方士辦了一紙公文,要各地官員迎送接待,大初把公文廢除不準行。嚴嵩專權,其親友宗屬侵奪農民良田,地方官不敢過問。有個地方權豪內苑池塘底下屍骨如山,路人側目。大初微服探訪,藉洗手不慎手鐲掉入池裡而要汲乾池中之水尋覓,而這個權豪卻淡然地說:一個手鐲能值幾何,換一個奉還可矣。大初對道:不然。此乃祖傳之寶,萬不能失。待池水汲乾後,果見屍骨成山。大初依法懲辦。時人稱大初為“譚青天”。三十二年升廣西布政使司左參政,到任後值桂林遭水災,米價騰貴,他請開梧州倉賑恤災民。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授河南布政使司左參政,以剛方之性,精煉之才,召拜工部右侍郎,遷戶部左侍郎。隆慶四年(1570年)春,以總督倉場有功,升戶部尚書。

大初重視用人和理財。隆慶三年七月二十日,他寫了《舉實才以濟時艱,乞休退以辟賢路》上奏朝廷,提出了人才難得,知人尤難,舉薦了僉都御史海瑞、監察御史蒙詔等七人。對財政管理,提倡開源節流,汰浮冗,崇儉樸,淳風俗,惟賢是用。他致仕後安居自給,不厭貧陋。萬曆六年(1578年)五月十六日病逝。諡號“莊懿”。葬楊陂逕。尚書馬森志其墓,稱其“涅不能緇,龐非能榮,文獻公後一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知縣蔣希禹奉文在墨江藝苑右側修建譚公祠,祀譚煥和譚大初。所著有《次川存稿》、《譚氏族譜》和《自敘年譜》等。另,譚大初於嘉靖二十一年(1543)著有《南雄府志二卷》,藉此,有譚大初為南雄人一說。

譚大初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正廉明,與海瑞交厚,名噪朝野。任兵科給事中時,奉使冊封淮藩,“f鬼遺一無所受”。出任江西按察副使時,審查軍籍,發現一批不屬軍籍的老百姓被地方官拉去充數,按律應予開轄。御使孫慎認為這樣會造成失額。譚大初則認為:“失額事小,殃民事大。”堅決開轄非軍籍的老百姓。譚大初體恤民情,獨持風紀,不撓權豪。當時嚴嵩權傾朝野,其戚友倚勢侵奪百姓產業,地方官吏不敢過問。譚大初偵得實情,一一依法懲辦,深得百姓讚譽。鄉民有枉抑之情,都說要請譚青天審理。譚大初因為官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僚,好心人提醒他“直道難行”,他認為為官應該如此,否則不如辭官。當海瑞被排擠回鄉後,譚大初仗義執言,力薦海瑞“可以大用”。海瑞也很推崇大初,常用大初的事跡勉勵下屬。

萬曆六年(1578),譚大初病逝。死前告誡子孫,死後勿請恤表,勿求墓誌。但朝廷仍賜祭葬,謚莊懿。前戶部尚書馬森稱他:“涅不能緇,寵非能榮,文獻公後一人。”布政使陳善稱他:“清介足以勵頑,凝重足以鎮俗,進必三讓,退由一辭,卓然有大臣風,庶幾古社稷臣。”所著有《次川存稿》八卷,《族譜》五卷,《自敘年譜》一卷,《南雄府志》二卷。

有關譚大初的故事

譚大初,字宗元,號次川。南雄府保昌縣城郊四條門村人(今尚書里)。曾任吉安知縣、江西按察副使、廣西參政、戶部尚書。他為官清正廉明,不懼權勢,有“譚青天”之譽。南雄民間至今仍傳頌他智斗奸臣嚴嵩父子的故事。

智收魚塘

譚大初小時候,聽到村里一位木匠師傅祖傳的幾十畝魚塘被嚴嵩的兒子嚴世藩霸占,就說長大了一定要為他報仇,奪回魚塘。
20多年後,譚大國中了進士。當朝宰相嚴嵩想拉攏譚大初,便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家鄉吉安做知縣。吉安正是那個木匠師傅的家鄉,譚大初不由想起了木匠師傅被嚴世藩霸占魚塘的事,便到處秘密查訪,知道木匠師傅的魚塘里,原有四塊界石碑,分別立在池塘四角,作為塘界標記。
到了端陽節,譚大初讓人在這口大魚塘划龍舟,並設宴款待嚴世藩。當時這一帶的龍舟,不過是用普通的小木船,臨時安上龍頭龍尾。那天,譚、嚴都帶了家眷觀看龍舟。正看得熱鬧,突然,譚大初的母親叫聲不好,說她的玉鐲掉下魚塘了,還說這玉鐲是譚家的傳家寶。當時吉安一帶有這樣的說法:“鐲在人在,鐲無人亡。”沒幾天,就有訊息傳出:譚母因失去玉鐲,抑鬱患病了。
嚴世藩聽到訊息後,便到譚家探訪。譚大初對他說,希望他協助撈回玉鐲,並提出自己出錢用水車車乾塘水。嚴世藩同意了。譚大初便調動了百架水車日夜車水。半個月後。塘水幹了,才扒開淤泥撿回玉鐲。
水塘乾涸時,木匠師傅突然趕到,他挖出了四塊埋在塘底的碑石,就去向譚大初喊冤叫屈,嚎啕大哭,請求譚大初為他作主,鄉親們也紛紛去為他作證。
譚大初立刻叫人擊鼓升堂,傳嚴世藩受審。人證物證俱在,嚴世藩再專橫也無話可說了,只好將魚塘歸還木匠師傅。

兩箱石頭

譚大初在朝廷做戶部尚書,事事與奸臣作對,嚴嵩對他恨透了。譚大初感到自己寡不敵眾,便啟奏嘉靖皇帝,乞賜還鄉。
太子朱重很同情譚大初,特意做了兩個箱子給他裝運行李。嚴嵩一夥想趁機害死譚大初,便誣奏譚大初貪贓枉法,收藏大量金銀財帛,足足裝了20箱,正要運走。嘉靖皇帝一聽,馬上派御林軍去搜查。御林軍趕到譚家,逐屋搜查,並沒有搜到多少值錢的東西。最後,才搜到兩隻漂亮的箱子,掂一掂,沉甸甸的,嚴嵩想,這一定是金銀珠寶了,便抬回宮廷,並帶了譚大初,上朝廷交差。
嘉靖皇帝叫當眾打開,滿朝文武幾百雙眼睛都盯住了那兩隻箱子。箱子打開來了,大家一看,都呆了:原來裡面裝的都是石頭!嚴嵩不信,親自上來翻,翻了一層,是石頭,又翻一層,還是石頭,嚴嵩一直翻到底,想不到,全是石頭!
嚴嵩慌了,連忙啟奏,說譚大初詭計多端,捉弄皇上。
譚大初不慌不忙,啟奏說:“我做官多年,實無多少積蓄,現在辭官回家,恐怕被鄉里人小看,才裝些石頭,為的只是裝點門面。”
當時,海瑞也在朝,便接著啟奏說:“這是嚴嵩欺君罔上,陷害忠良,必須嚴懲。”另外,海瑞又提出把嚴嵩家中的金銀珠寶裝滿這兩隻箱子,賜給譚尚書。
譚大初忙說:“我要那么多金銀珠寶有什麼用?”
海瑞說:“你家鄉南雄府偏僻貧窮,帶到那裡可以為陛下廣施龍恩啊。”
嘉靖皇帝看著滿地的石頭,對嚴嵩憋了一肚子氣,就準了海瑞的奏。這下子,嚴嵩輸了兩箱金銀珠寶。譚大初將珠寶帶回家鄉後,全部用來資助窮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