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Vijn~a^nantya^yatana)
佛教二十八天之一,無色界的第二天。即識知天、識處天。指由於憎厭第一天(空無邊處天)之空無邊,乃依轉心緣識所加行之定而得之果報。《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雲(大正27·433a)︰
‘云何識無邊處?如契經說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是名識無邊處。(中略)但以加行名識無邊處,如施設論說。以何加行修識無邊處定?由何加行入識無邊處定?謂初業者先應思惟清淨眼等六種識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識相,以先思惟無邊識相而修加行,展轉引起第二無色定,故說此名識無邊處。’
關於此天之壽量,《長阿含經》卷二十謂二萬一千劫,《立世阿毗曇論》卷七謂此天下品為三萬大劫,中品為三萬五千大劫,上品為四萬大劫。《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謂其壽為四萬劫。
空無邊處天是以無邊的時空為生命的存在形式,而識無邊處天,生命是以沒有邊際的心識活動而存在,這是一種一切有形俱泯、唯有心識的無邊存在形式。
在娑婆宇宙中,這裡的生靈是真正的全知者。
它們在無所不知的全知體驗中,不再有任何苦樂可以動搖它們,也不再有任何問題能難得住它們,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它們猶如胸有成竹、了如指掌。
這裡的公民不像空無邊處天的神們還得依著無形無對立的禪定力量起觀才能達到“知道”——識無邊處的神們的禪觀,生來就已經超越了無形的束縛。
既是全知,這種生命還有什麼可挑剔的呢?
識無邊處天神們對無所有處天和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存在是不了解的;它們的識至少還得受制於“無邊”,存在心識與無形“無邊”的摩擦;另外它們的全知對絕對的形而上,也並不知道。當它們生命終了時,生死的根本種子照樣全盤爆發。
但在生命仍能以識無邊處的禪定穩住時,無論如何,它們都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生命存在形式。
對有形有色的生命來說,會因為有形而受制於有形、因為有色而受制於有色,但像識無邊處天這種連形狀都消失的天神和天國,會有什麼有形的東西能障礙得了它們呢?它們的存活真所謂是“來無影去無蹤”了。
縱然像識無邊處天這種已是全知、似乎已屬全能的無色天神國度,依舊不能使喜見迷失,由這點看來,我們就不能不衷心贊嘆佛陀在他的前身依然是這樣的了不起。
後來,佛陀將長壽天國列為佛法的八大難處之一,其中的主因就是,這些天神們活得太久了,讓它們個個誤以為自己已經得到永生!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覺,明明是活得長,卻誤認自己已得永生,僅只是這個錯覺,就可能讓它們墮落到萬劫不復的惡性生命循環中。
喜見則在識無邊處天死後,投生到更高層的天國——無所有處天。